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苏蕊

(河北省沧州市传染病医院 河北沧州 0610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肝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肝病患者中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并更好地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借鉴。

【关键词】肝病;个性化心理护理;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27-02

肝病作为常见疾病,在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升高,且有病程长等特点,反复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诱发或加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基于此,针对肝病患者应做好心理疏导,我院将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于肝病患者中,表明对预后有不错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80例,均为我院接诊的肝病患者,纳入时间2013年1月-2016年6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肝病诊断标准[2],包括肝硬化、慢性或急性肝炎、肝占位性病变,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精神障碍、听力异常等患者。随机分组,各自4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2~65岁,均值43.8±4.3岁;急性肝炎19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12例、肝占位性病变3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64岁,均值43.6±4.5岁;急性肝炎18例、慢性肝炎17例、肝硬化13例、肝占位性病变2例。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合理作息、规范饮食,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与按照医嘱用药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根据患者年龄、生理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如下:①青年:该年龄段的患者因为处于事业、家庭等关键时期,承受工作、学习及生活等压力过大,心理适应力有限,常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害怕病情被朋友、亲戚知道后会嫌弃或远离自己。为此,护理期间应耐心解释隔离治疗的意义与目的,详细解释肝病诱因、表现、转归等,从思想上促使患者配合。向患者家属普及相关疾病知识,正确理解与处理隔离,切勿“谈肝色变”,减轻他们的恐惧,更好地与患者拉近情感距离,给患者温暖与鼓励。同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可以提高他们之间的互相勉励,提高生活情趣,避免孤独。②妊娠期:妊娠期肝病属于特殊患者,处理不当极易影响妊娠结局,确诊后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患者,让她们尽快熟悉病房,了解传染病相关制度,对患者处境予以同情,同时给予安慰与鼓励,获取患者信任与配合。鼓励患者主动倾诉内心感受,适当宣教,避免过度担忧患儿而加重负面情绪。住院期间,应由1名专员陪护,尽量满足她们合理的身心需求,给予情感支持,缓解负面情绪。③中老年:中年属于家庭支柱,害怕肝病会影响家庭经济与生活,护理期间要耐心劝导,让他们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从而主动接受与配合治疗。老年患者多存在无价值、孤独等心理,除了耐心实施心理疏导外,还应采取拉家常等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告知家属要予以情感支持,及时消除孤独心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分析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组间患者总有效率与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

2.2 组间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x-±s,分)

注:与护理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3.讨论

肝病属于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演,五脏所藏,心藏神,肝藏魂”[3]。若过度忧思恼怒等,除了会损伤肝脏诱发疾病,还可能造成发病者加重或恶化。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心理因素在更肝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一旦肝病患者处于负面情绪下,则会气滞血瘀,免疫力降低,影响肝病治疗与预后[4]。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肝病患者实施对照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患者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能促进机体康复与疾病好转,反之若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还可能造成疾病恶化或复发[5]。不同年龄层次与生理层次肝病患者有自身特点,为此根据他们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使得护理有针对性、有方向,更好地解决问题,消除负面情绪,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改善预后。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肝病患者中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并更好地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妙锦.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6):164-165.

[2]李凌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3):85-86.

[3]许雁.关于肝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2,02(17):233-233.

[4]辛雪梅,王娜,梁春艳等.肝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187.

[5]张倩,赵玉花.青少年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4,11(18):302-303.

论文作者:苏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肝病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苏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