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贸易条件变动分析:1995~2004,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条件论文,收入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收入贸易条件、贸易利益与经济发展
一国参加国际贸易与分工的根本动机是获得贸易的利益。从静态上来分析,贸易利益是指一国在资源总量与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而获得比自给自足时更多数量的商品;而从动态意义上来考虑,则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来加速一国的生产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现实生活中,一国在对外开放中获得的贸易利益多少与贸易条件直接相关。当一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时,就意味着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反之,如果贸易条件恶化,一国从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会明显减少,情况严重时会损害一国的经济增长。因此,贸易条件的变动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关系比例。假如一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则一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但现实生活中一国出口的商品与进口的商品往往不同,因此很难进行直接的比较,所以人们就采用计算贸易条件指数的办法来测度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即通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变动的相对比较,来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从理论上说,贸易条件与贸易条件指数是有差异的,但现实中人们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已经广泛采用贸易条件指数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贸易条件指数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贸易条件的变化。一是商品贸易条件指数(the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简称NBTT),即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直接比较,它反映的是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时单位出口商品所能交换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变化。二是要素贸易条件指数(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FTT), 所考察的是单位生产要素在使用后可能获得贸易利益的变化,即一国使用等量生产要素所能进口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三是收入贸易条件指数(Income Terms of Trade,简称ITT),它测度的是一国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贸易利益总量的变动趋势,亦即一国所能获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在总量上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考察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时,不同的贸易条件指数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目前人们对贸易条件的观察一般是集中在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上,很多场合也就把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直接视作贸易条件的变动。这里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比较容易计算,经济意义也比较直观。但我们必须要看到,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所测度的只是单位出口商品所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变动,严格地说这只是在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具有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变,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的确能反映出贸易条件的变动。但现实生活中一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变化最大的往往就是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因此,要对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就不能也不应当简单地局限于对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动的分析。
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在关于贸易条件的变动中一般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贸易条件本身不重要。现实生活中,导致人们对贸易条件指数关注不够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其计算的过程相对复杂。其实,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从特定角度对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所做出来的反映,在理论和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都不比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低,某些方面更有着其特定的价值。总体上看,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所衡量的是一国进口支付能力的变化,这一指标的变动对于一国合理地参与国际分工,改进国民福利和加快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影响到一国投资能力的变化。在当今日益开放的时代里,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必要的投资品,发展中国家对外部投资品的需求则更为强烈。一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得到改善,则表明其进口投资品的支付能力提高,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则整体的投资能力越强,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加快。另一方面,一国的进口支付能力越强,对外部资本流入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这也有利于增强一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改善或恶化对一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制约不能也不应当忽视。
第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民福利的改善。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众的消费越来越多地与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的。在其他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国进口的消费品数量越多,国民的福利水平越高。这是因为进口商品通常具有价格较低或品质较高的特征,能够让一国居民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满足。一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得到提高,则国民福利水平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反之,国民的福利水平就可能相应地遭受到损害。在这个方面,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比其他贸易条件指数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国际贸易对国民福利水平的影响。
第三,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升降对国际收支平衡有重要影响。直观地进行分析,当一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得到改善时,也就意味着在整体上对进口商品的支付能力增强,这也就表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今天我们是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任何国家都需要保持较强的进口支付能力,才能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进口是具有刚性的,因此,进口支付能力也就直接地影响到国际收支的平衡。如果一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出现下降,则迟早会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出现问题,进而会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所反映出来的一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总体利益的变动趋势,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把它作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国际分工应当也必须要把总体利益的变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不能只是局限于单位出口商品中所交换到的利益多少。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推动外贸规模增长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避免贸易利益总量增大但单位商品获得的贸易利益减少这样一种矛盾,至少是一定时期内这种矛盾必然会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决不应当因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而放慢贸易发展的速度,所应做出的明智选择是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通过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来促进本身的经济发展。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2004年商品进出口总规模已经排名世界第三。对于我国在外贸发展方面取得的惊人成效国内外的评价基本一致,但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则出现了较多的议论。不少人以近年来我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持续下降为依据,得出了我国贸易条件严重恶化的结论,并基于此而提出了重构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我们认为,对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分析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也应当成为对我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判断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这样才能对我国未来的外贸发展战略做出更加理性的思考。
二、近年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变动趋势
在对贸易条件指数进行计算时,国际上较多采用的是拉斯帕尔斯的总量方法(Laspeyres aggregative formula)。 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亦称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计算公式是:NBTT=Px/Pm。在这里,Px、Pm分别代表观察期内一国的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它表示一国每出口1个单位的商品,所能交换到的进口商品数量。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NBTT大于1,表示商品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意味着商品贸易条件出现恶化。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用公式来表示是:ITT=(Px/Pm)×Qx=(Px×Qx/Pm=Vx/Pm,其中,Qx为出口贸易量指数,Vx为总出口价值指数。ITT上升,表明一国的出口收入可以购买到更多的进口商品,贸易利益总是增加。由于ITT是由NBTT与出口量指数(Qx)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ITT与NBTT的变动方向不一定相同。在NBTT下降时,由于出口量的大幅上升,ITT有可能不降反升。
为方便对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动进行实证考察,本文选择1995年作为观察的基期。一方面,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增长阶段,10年的时间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出近期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期也不宜过长,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等都处在一个快速地发生深刻变化的阶段,同时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存在,时间过长就缺乏可比性。根据观察期内《中国统计年鉴》等所提供的年度数据,笔者对过去1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量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进行了初步的估计,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1995年以来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估计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Qx 100.00 104.31 121.77 128.70 139.11 153.23 170.03 204.07 249.76 271.64
ITT 100.00 101.70 130.90 132.95 140.70 156.40 161.27 189.88 217.55 225.5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手册2003》;世界银行网站《国家一览表》;世界货币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03.9》;1996~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等提供的进出口主要商品价格、数量进行整理计算,其中2004年的相关数据取自于商务部网站。
过去的10年中,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不断下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参见图1)。从1995年以来, 我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处在不断下降的趋势中,2004年下跌到83.02的最低点,比1995年下降了约17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我国的收入贸易指数则在2004年达到新的历史高点271.64,年均提高12.55个百分点。 导致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快速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出口贸易量的调整增长。虽然从1995年以来我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日益下降,但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因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保持了快速改善的趋势。
附图
图1: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变化的比较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出现了加速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主要是利于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高速增长。从2002年到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1.1%,37.1%和35.7%。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则屡创新高,分别达到22.3%,34.6%和35.4%,是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相应地,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更快(出口价格在下降),分别比上一年度提高34.04、45.69和21.88个百分点,由此而拉动这3年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8.61、27.67和7.69个百分点。
近年我国的收入贸易获得很大幅度的改善,这一点不仅在实证计算出来的贸易条件指数上得到反映,也可以从对现实的生活中观察得到有效的支持。事实上,这些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保持着持续的快速扩张,基本的原因是利益驱动。正是由于从国际交换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促使着企业不断地扩大出口规模,政府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如果说我国没有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相应的交换利益,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近年的外贸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国内GDP的增长速度,中国外贸规模的持续快速扩大显然不是一种贫困化的增长。可以预期的是,只要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至少在近期内还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收入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不仅意味着我国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随着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不断上升,国内经济运行从国际分工与交换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效率改进。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的改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支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消费、投资与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持续地提高,为进一步拓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信号。整体上来判断,我国是一个要素禀赋很不均衡的国家,劳动力要素的供给充裕,但资本相对稀缺,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基于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对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速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得到持续的较快改善,引导国内的生产资源更多地进入出口生产部门,进而通过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第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良好状态。从1995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再没有出现过赤字,外汇储备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实行改革开放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还不时有赤字,一个直接原因是出口贸易的规模偏小。当然,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于贸易顺差,但外贸规模的快速增长无疑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表明外商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充分的信心,而这又直接导致外商投资企业面向出口市场的比例在日益扩大,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地上升。在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保持不断改善的趋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是令人乐观的。
当然,正如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的,近年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持续改善的主要支撑因素是出口贸易量的快速增长。尽管过去一个时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下降,因此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有很大的改善。然而,这种依靠贸易量的增长来弥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局面能否长期地保持下去,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市场需求结构和资源供给等方面的深层次约束,我们很难在今后继续长期保持这样高速度的出口增长,而商品贸易条件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何在更长的时期内保持我国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不出现恶化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关于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一些理论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大,贸易条件的变动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值得予以高度的关注。这是因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进出口贸易状况早已不仅仅是关系外贸本身的发展问题,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贸易条件如何变动已经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应当对现实生活中的贸易条件变动趋势有一个合理的判断。我们认为,仅仅根据近年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而得出的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缺乏有效的根据,甚至可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原因是贸易条件究竟是在改善还是在恶化,直接关系到如何评价近年我国的贸易发展模式和选择未来的贸易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经济处在迅速成长过程中的国家,我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下降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过多地为此担忧。这是因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所衡量的仅仅是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两个方面的价格指数的比例关系。假定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变化,而出口商品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而出现了价格下降,商品贸易条件就会下降,但这对商品出口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近年我国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结果,它客观上已成为引起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一个因素。虽然现实中造成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跌的因素比较复杂,但劳动生产率提高无疑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因素。事实上,许多国家在经济快速成长时期都出现过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现象,这种下降都没有也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对贸易条件变动的分析,需要也应当在理论上有合理的把握标准,这特别需要具体地考虑不同贸易条件指数本身的含义,注意防止以偏概全。就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与收入贸易条件指数来说,两者都有特定的作用,只根据某一个指数来做出判断往往会有片面性,综合考虑才比较合理。
未来进一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需要选择合理可行的目标。从现实的情况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继续保持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上升的趋势,至少要力争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不出现明显的下降,以不断增大我国从国际交换中获得的利益总量。应当说,这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仍然会拥有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努力保持出口贸易规模的较快增长有良好的资源基础,这也是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来加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对而言,要在近期内让我国的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得到改善的难度相当大。就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言,我们的优势不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强,同时这类产品的需求弹性低,要提高出口价格几乎不可能。而就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商品来分析,我国的资本积累相对不足,尤其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深层次的问题不是在短期内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的。这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有资源禀赋的优势,更在市场准入和国际经济秩序的安排等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因此,我国这方面的商品出口虽然近期增长较快,但在较长时期内也不得不采用低价进入的策略。要通过提高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在可预见的时期现实性不大。
根据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来作出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判断不科学,而有关放慢贸易发展速度、把改善商品贸易条件放在优先位置上的主张则更非理性的选择。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在近期内还是应当把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放在优先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促进出口贸易量的较快增长是合理和必要的选择。从内部来看,我国当前处于闲置状态的主要是劳动力资源,社会最紧迫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扩大就业,因此立足于现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出口贸易的规模自然是明智的选择,由此而导致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继续下降是一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应当也能够做到的是尽可能让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的幅度,进而继续保持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得到改善的势头。
以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作为努力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一个主要控制变量,归根到底还是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只要商品出口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继续扩大出口规模就是有利的选择,哪怕出口商品的单价有较大的下降。反之,企业就会自动地停止出口,出口规模也就不会继续扩张。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市场机制会自动地在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均衡点,即在保障一定利润率的前提下努力扩张对外贸易的规模。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外贸发展的现实道路还只能是“薄利多销”,而要真正转向以质取胜的轨道显然还需假以时日。当然,及早地提出转换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还是很有战略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