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志
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3.0T高场磁共振乳腺扫描方法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乳腺结构和病灶的性质判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GE 公司Disconvery MR750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57例病人行常规轴位VIBRANTT1和T2FSEIDEAL ASSET、矢状位T2FSE压脂及轴位DWI(b值=1000 s/mm2)扫描,其中30例平扫后行VIBRANT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原始图像均自动传到GE自带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查出乳腺囊性增生22例,乳腺腺瘤10例,乳腺癌11例,乳腺脓肿1例,隆乳术后1例,正常12例。结论 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切层是乳腺扫描成功的要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是清楚显示病灶的关键。
关键词:3.0T高场磁共振扫描;序列;后处理技术;临床应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3.0T high field MRI and its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structures and lesions. Methods the GE Disconvery MR750 3.0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strument was used in 57 patients to scan the normal axis VIBRANTT1 and T2FSEIDEAL ASSET,the sagittal T2FSE pressure and the axial DWI(b value =1000 s/mm2),of which 30 cases were dynamically enhanced after plain scan. The original images of all cases were automatically transmitted to GE with AW4.5 workstation for post-processing. Results there were 22 cases of cystic hyperplasia of breast,10 cases of breast adenoma,11 cases of breast cancer,1 cases of mammary abscess,1 cases of 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and 12 cases of normal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scanning sequence,parameters and cutting layer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the breast scan. The key to clearly show the focus is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seases.
[keyword] 3.0T high field MRI scanning;sequence;post-processing technology;clinical application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乳腺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越来越多,包括红外线、钼靶X线摄影、超声、CT、MRI和核素显像等。磁共振检查由于具有多参数成像和任意方位成像,以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已经成为乳腺疾病综合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MRI软件、硬件的快速发展,乳腺DWI、3DVIBRANT动态增强及1HMRS的临床应用,使磁共振检查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采用GE 3.0T Disconvery MR750 磁共振成像仪,在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间,检查乳腺57例,年龄19至58岁,平均年龄39岁。
2.体位 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采用乳腺专用相控阵线圈,双手自然前伸,脸部枕在乳腺配套线圈窝内,双乳自然垂于相控乳腺专用线圈洞穴内,使乳腺充分伸展,足先进。扫描中心线对准双侧乳头连线平面,扫描范围向上包括腋窝,向下包括乳腺。
3.扫描前准备 遵循磁共振检查的一般注意事项,不需特殊准备,按文献报道,检查乳腺增生性疾病在月经结束后1周检查,以避免激素水平对乳腺腺体的影响。
4.扫描方法 常规行乳腺横轴面、矢状面扫描及轴面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参数见表1。动态增强扫描用3DVIBRANT序列(TR 4.2 ms,TE 1.8 ms,局部加匀场,层厚1.4 mm,连续无间隔扫描,矩阵320×88,带宽166.7 KHz),注射造影剂前先扫一期蒙片,打药后即刻扫描,总扫描时间为7分25秒,连续无间断扫描,每一时相扫描108帧图像,总共扫描7个时相。造影剂用钆喷酸葡铵(GdDTPA),量为0.1 mmol/kg体重,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2.5 ml/s,随后注入等速等量生理盐水。
5.图像后处理 将扫描数据传到GE 3.0T自带AW 4.5工作站,应用工作站上的软件进行处理:①选中DWI图像→functool→ADC→选阀值→next→compute→在清楚显示病灶的层面画兴趣区→自动生成ADC值→save保存图像到工作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选中3D VIBRANT动态增强图像→3DMIP→Film/save→Batch→根据病灶的位置旋转到合适位置→save保存图像到工作站。③减影:选中增强后图像→Add/sub→自动生成减影或相加图像。④选中3D VIBRANT动态增强图像→functool→SER→选阀值→next→compute→在清楚显示病灶的层面画兴趣区→自动生成动态增强曲线→save保存图像到工作站。
二、结果
57例乳腺MRI检查图像均显示良好,乳腺结构和周围组织清晰,未见有变形情况。VIBRANT技术是GE公司开发的三维快速成像序列,平扫时双侧乳腺压脂均匀,打药动态增强的VIBRAN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信号、血供以及邻近乳头、乳腺后间隙和胸肌情况等;DWI直观清楚地显示肿块的ADC值,初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T2FSEIDEAL清楚显示乳腺假体;3DMIP能直观显示病灶,较好地显示乳腺血管及肿瘤供血动脉。本组57例,乳腺囊性增生22例,乳腺腺瘤10例,乳腺癌11例,乳腺脓肿1例,隆乳术后1例,正常12例。
三、讨论
临床磁共振成像仪的磁场强度从1.5T发展为3.0T,有以下优势:图像信噪比和成像速度均得以提高;化学位移效应提高;提高了磁敏感效应,改善了T2的敏感性;T1弛豫时间的增加。由于具有上述优势,使得3.0T MR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方面具有比1.5T更大的优势。但是,由于乳腺扫描是偏中心扫描,而且乳腺是脂肪含量非常丰富的器官,对脂肪抑制技术要求很高,本组通过使用专用的乳腺相控阵线圈,常规应用脂肪抑制技术,以及现在研究热门的乳腺动态增强容积成像技术(VIBRANT),提高乳腺成像质量。
1.乳腺VIBRATN动态增强 传统MRI乳腺动态增强,由于设备硬件的限制,不能同时达到高信噪比、高空间和时间分辨力的要求。本组近年来应用针对乳腺MR快速动态增强开发的乳腺容积成像(VIBRANT)及并行采集技术,可以解决常规乳腺成像脂肪抑制不均匀、一次注射造影剂不能同时行双侧乳腺矢状面成像的缺点,并可以自动减影。有研究[1]应用乳腺MR VIBRANT动态增强3D血管减影成像,可以良好反映乳腺的动脉一级血管分布和部分二级血管分布,为研究乳腺动脉血管网及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辅助乳腺癌放化疗的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本组30例增强病例,有2例在平扫中漏诊病灶。现在一致公认,动态MRI增强检查对乳腺病变诊断准确性最高,是乳腺检查中最成熟和最重要的方法,是乳腺实质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指标。文献报道[2]以动态增强形态学、早期增强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其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72.2%。张丽娜等[3]在MR 乳腺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研究中表明VIBRANT技术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可提供更有价值和更接近真实的信息,将乳腺MR VIBRANT的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表现相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病变的准确率。同时,后处理3DMIP能清楚显示病灶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病灶定位十分准确。
2.乳腺DWI检查 DWI为非侵入性检查,反映的是水分子微观运动情况,不同组织的扩散系数不同。一些研究[4]表明,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病变ADC值比良性病变的ADC值低。早期研究表明[5],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有相关性,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的扩散系数不同。本组57例平扫没能发现病灶的有10例,平扫后行DWI均能发现病灶,故笔者认为DWI应列为乳腺常规检查序列。叶芳等人[6]研究显示,对于乳腺的肿块样良恶性病变ADC值有显著差异,非肿块样病变无显著差异。但是MR扩散加权成像质量受b值选择的影响,空间分辨率较低,图像容易变形,而且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还会有重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疾病的诊断需要,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以减少乳腺疾病的漏诊率,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3.乳腺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本组57例中有3例患者增强后行单体素MRS检查,体素大小用20 mm×20 mm×20 mm,均能在3.2探测到胆碱峰,但病例少,经验有限。
总之,3.0T高场磁共振扫描和后处理技术为乳腺疾病提供了形态学和功能学的诊断方法,对乳腺病变的显示具有更全面、直观、准确的特点,而且无电离辐射及碘对比剂过敏之虞,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故是继钼钯、B超后检查乳腺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 越,陶 黎,段 阳,等.乳腺MR VIBRANT动态增强减影血管成像[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5):350352.
[2]杜红文,黄小燕,红 蕴,等.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与MRS的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2):243248.
[3]张丽娜,王绍武,苗廷巍,等.MR乳腺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性病变的价值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56461.
[4]马德智.磁共振扩散加权像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9,15(2):284286.
[5]郭 勇,王辅林,蔡幼铨,等.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2,10(4):241243.
[6]叶 芳,曾蒙苏,严福华,等.乳腺病灶不同强化形态及大小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和参数选择[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50):459464.
论文作者:刘长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乳腺论文; 病灶论文; 磁共振论文; 肿块论文; 动态论文; 图像论文; 技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