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度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旅游论文,实证研究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13253/j.cnki.ddjjgl.2016.03.009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更加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如今人们的旅游需求层次已从以往的观光游览型转向参与体验和休闲度假型,这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融合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产业融合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产品生产率和竞争力而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1]。产业融合不仅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也是旅游业的形成基础和主要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企业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在追求效益最大的驱动、技术创新的推动和产业政策的促进下,通过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等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随着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客观上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相关文献回顾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在产业融合理念的引导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旅游业态,如农业旅游、工业遗产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演艺、旅游金融、旅游房车、旅游地产和会展旅游等,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不断关注并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旅游产业融合是我国学术界独创的概念,国外几乎没有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融合后所形成的具体业态的研究,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更缺乏针对旅游产业融合程度的定量测评的研究。国内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研究,衣莉芹[2]、樊小兰[3]、程锦等[4]分别对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笔者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后,发现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类型、效应、动因、模式、路径上,对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主要是根据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实例而得出的,具有普适性的旅游产业融合策略较少;而关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定量研究大多基于产出关联的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旅游产业融合度(即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问题的定量测评研究更少,原因在于测算产业融合度客观上存在很多困难,如方法的选取、数据的搜集等。梁君和陈显军[5]依据2004~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等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研究了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融合特征及其发展建议;严伟[6]通过设计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邀请专家打分,研究江苏和全国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并加以比较。 从2001年以来,学术界基本上一直在持续开展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定量研究,说明它已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研究视角以产业关联为主,以产业融合为辅;研究方法以投入产出法为主,个别学者运用贡献度测量法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资料的来源主要依据投入产出表;研究的空间范围涉及全国、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新疆、重庆、甘肃、云南和乌鲁木齐等地方的旅游产业关联情况,其中部分学者结合旅游产业与某一具体产业的关联情况加以研究,如刘婕和谭华芳研究了旅游业与房地产的关联程度[7],王琪延和徐玲[8-9]分别研究了北京旅游业与农业、会展业的关联程度,梁君和陈显军[5]研究了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度。从学术界研究的具体对象来看,只有严伟,梁君和陈显军研究的对象定位在旅游产业融合度上。 从研读上述学者的研究文献来看,抛开研究过程的合理性和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不论是研究旅游产业关联度还是研究旅游产业融合度,工作量都大而复杂,普通学者难以掌握,推广性较差。由于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前提,学术界很多学者用旅游产业关联度替代了旅游产业融合度计算,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没有产业关联难以发生产业融合,关联与融合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突破产业边界形成新的业态,只有出现了新业态,才属于融合。然而,以关联度取代融合度有效应放大之嫌,无法在旅游产业关联度中准确分辨出关联成分与融合成分[6]。在研究旅游产业融合度的问题上,由于贡献度测量法的局限性,梁君和陈显军依据各方面资料仅研究了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学术界无法全面了解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严伟根据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设计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邀请专家打分,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指出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处于低度融合阶段。融合度的测评结果由于受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与专家本人两方面的主观影响,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其结论难以客观反映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际程度。因此,寻找一种科学便捷的测评方法,降低测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性,让社会和学术界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实际的融合程度。这对于指导我们制定今后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促进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 (一)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方法 正确测评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必须了解测评产业融合度的常见方法,选择科学实用的测评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关键,测评旅游产业融合度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相关系数法、熵指数法、赫芬达尔指数法、贡献度测量法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其具体涵义和特点如表1所示。 通过对以上五种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赫芬达尔指数法(HHI)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是五种方法中实用性最强的测评方法。然而,通过分析赫芬达尔指数法的内涵发现,其HHI值区间划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在于:其区间临界值存在重叠现象,在0.84、0.68、0.52、0.36四个临界点发生重合,必然造成HHI值分组的混乱。另外,HHI值区间最初是针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层面的融合度测评而划分的,而旅游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不同,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主要是资源融合、功能融合和市场融合,几乎能够与所有的产业发生融合,具有天然的融合性,融合发展相对容易,在消费需求升级和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作用下,不排除部分旅游企业的产业融合度达到或接近0.01-0.19的水平。有鉴于此,应将上述的HHI值分布区间加以调整,在保持五个分布区间的原则下,将原来HHI值的分布区间修正为0.01-0.20,0.21-0.40,0.41-0.60,0.61-0.80,0.81-1.00五个区间,区间值从小到大对应的融合度依次为:高度融合、中高度融合、中度融合、中低度融合和低度融合,本文将根据修正后的HHI值分布区间判断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 (二)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 1.旅游企业样本的选择与融合度计算 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主要通过旅游企业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而旅游上市公司通常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能够作为旅游产业内的代表性企业。旅游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基本能够反映出旅游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实际的融合发展程度。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一般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等层面,旅游产业属于交叉性产业,其赖以发展的技术支撑主要依赖于其他产业来提供。我国目前还尚未对旅游产业本身的专利进行专门的统计,从技术融合层面判断旅游产业融合度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通过查询证券网站各旅游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信息发现,目前我国大陆主要的旅游上市公司有36家,由于各旅游上市公司的统计口径和发布信息详略的差异,造成产品融合的资料难以统计;而业务融合是市场融合的具体体现,如果说产品融合属于微观层面,业务融合则属于宏观层面,目前旅游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很多属于业务层面的数据,同时也有部分公司公布产品融合的数据,而采用信息统计口径一致的数据进行测算才能保证最终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根据赫芬达尔指数法计算公式,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情况下,通过对各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融合的数据资料进行适当归类、合并,较易解决。因此,从业务融合的层面判断我国旅游产业的整体融合程度相对容易实现。本文根据查询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得到了各旅游上市公司旅游业务融合程度的数据(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的数据资料,运用赫芬达尔指数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融合的HHI值,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述表格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大东海和众信旅游业务融合度最低,而云南旅游的业务融合度最高,成为目前旅游业务融合度唯一达到高度融合的旅游上市公司。主要原因在于大东海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仅经营酒店餐饮和客房业务;众信旅游整体上经营的旅游业务也比较单一,主要经营出境游和商务会奖旅游两种旅游服务业务,旅游服务在总的销售收入中占到了99.99%的比重。而云南旅游经营业务种类多,主要包括酒店、旅游地产、景区、旅游交通运输、旅行社等业务,这五种业务不仅其销售收入占到了销售总收入的87.60%,而且业务结构总体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各类旅游业务结构相对均衡,导致旅游业务融合度在各旅游上市公司中最高。 2.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为了明确我国旅游产业的总体融合程度,根据表3中计算出来的HHI数值及修正的HHI值分布区间,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各区间的旅游上市公司数量、产业融合度及各区间比例的分布,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旅游上市公司融合度的结构分布基本代表了我国旅游产业实际的融合发展情况,从融合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融合度在中度以下的旅游企业比例为38.88%,而融合度在0.41-0.60区间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1.67%,融合度在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旅游上市公司已占到61.12%的比例,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目前处于中度融合阶段,呈现出向高度融合升级的趋势,说明了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总体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以及我国政府近些年在旅游产业融合上给予的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目前达到高度融合的旅游上市公司只有一家,中度以下的和中度及中高度的旅游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分别为38.88%、58.34%,这一测评结果充分说明了我们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还有较大的融合发展空间,而且还有实现高度融合的希望,其融合发展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因此,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更多的旅游上市公司达到高度融合程度,发挥先进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进而推动更多的旅游企业提高融合度,最终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虽然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旅游产品会遵循产品生命周期这一客观规律,依次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为了尽量避免旅游产品进入衰退期,要在现有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上,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就必须继续走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这不仅能够持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而且便于实现资源共享,持续提高旅游企业的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结合上述对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分析,为了深入稳步推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今后可综合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管理,营造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 我国旅游产业在产业融合理念的作用下发展很快,与我国各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的产业政策。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必然会涉及其他的经济部门,如果不及时调整原有的政策措施,就可能会对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财政税收等金融政策,为旅游企业走融合之路提供便利,鼓励旅游企业进行跨行业跨产业经营,发展多种业务,实现范围经济,鼓励旅游企业战略联盟、混合兼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共同分享市场的收益,共同分担技术和市场开发方面的风险。重点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发挥它们在产业融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也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市场垄断的出现,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另一方面完善带薪休假制度,调整节假日时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追求休闲放松的愿望更加迫切。目前制约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趋向于闲暇时间的不足问题,带薪假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人们的休闲消费受到影响,旅游消费需求不足会影响到旅游企业创新产品的积极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 从我国旅游产业取得的发展成效来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技术创新的支撑下,旅游产品的类型更加丰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为陷入停滞状态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速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程,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了其他相关产业结构的优化,很多旅游新型产品的出现都已有效证明了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韶山润泽东方集团通过声光电技术及机械调度装置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创造的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塑造了旅游演艺这类新型旅游产品;浙江横店影视城利用现代高科技将网络游戏《大唐风云》与旅游景点的有机融合,创造了旅游动漫业新型产品,还有众人熟知的迪斯尼乐园等。旅游产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催生了携程网、同程网、途牛和艺龙等一批旅游在线服务商的出现。这些新型旅游产品的出现不但满足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而且还提高了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客观上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都要务必重视旅游产业融合中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从实际行动上鼓励和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尽快将研发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去,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技术平台。旅游企业也要注重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同时注重引进相关的先进技术创造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向旅游市场提供更多的新型旅游产品。 (三)改革旅游教育制度,培育复合型旅游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和个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就必须重视和发挥人才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大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国家和企业能否培育出具有多学科知识、多业务水平、具有融合发展观念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总体的教育效果来看,我国旅游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懂得相关的旅游理论,知识结构单一,业务能力缺乏,由于知识和能力的缺乏,就业困难,导致大量毕业生从事与旅游不相关的行业,背离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初衷,不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对现有的不合理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要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动态调整旅游教育的培养模式,督促各类旅游高等院校及时改革教学计划,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着手,与社会需求接轨,多培养知识结构完善、创意思维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同时,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再教育培训,在国家先期培养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培养出专业性更强的人才,必要时与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机构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实用技能型和创造性的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旅游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的智力保障。 (四)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引导市场消费方向 新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融合的结果,消费者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然而,仅仅依靠消费者自动接受和扩散通常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新型产品的出现与消费者的接受存在时间上的偏差延缓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因此,旅游企业要加大市场策划和市场营销的力度,引导市场消费方向,主动克服旅游产业融合中需求层面的阻力,促进新型旅游产品市场销量的提高,推进旅游市场融合的进度。产业融合的本质就是产品创新,在市场营销中要注重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意的手段以有效的方式将新型旅游产品主动推销到旅游市场上,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旅游企业要能够以恰如其当的方式将新型产品的顾客核心需求表达出来,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调动顾客消费的积极性。欲达到这样的效果,旅游企业一方面要有效整合各种能够得到的营销资源,主动寻找和创造营销机会,将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加以宣传,将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爱旅游就是热爱生活的观念传递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认识旅游是调剂生活的润滑剂。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市场消费动态,准确预测和把握旅游市场消费变化的趋势,及时地将新型技术运用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去,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新型旅游产品的特色和实用价值,以此刺激消费者,获得他们的认可,提高新型旅游产品的销量,促进消费市场的扩散。 (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性很强的产业,文化元素在旅游产业融合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特色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特色使然。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优势得天独厚,在发展旅游时占有很强的文化资本优势。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将是旅游产业中一种举足轻重的旅游类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10],以产权为中心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将旅游产业从过去的产业寻租向产权寻租转变,在产业的核心领域与关键部位培育自己的知识产权。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便于推动文化旅游在资源开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市场营销各个环节中实现自由流通和交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资源的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强化文化产权意识,使文化旅游产业中文化资源的再开发受到法律保护,同时也要使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具有自身的技术标准,避免文化资本的流失,为文化旅游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供有力的保障。如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品经营范围集影视动漫、文化衍生品、主题公园的研发、设计与经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的文化旅游企业,已成功塑造了富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方特欢乐世界”科幻主题公园和“方特梦幻王国”文化主题公园两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品牌,不仅在国内的芜湖、泰安等地取得了不凡的发展成效,而且还将自主品牌“方特”授予伊朗,开创了中国旅游产业主动“走出去”的先河,成为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 (六)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组织,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行为主体。各个旅游企业在保持自己独特优势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旅游企业之间以及跨区域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共同的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推动各旅游企业共同发展,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整体竞争力;还要注意健全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根据各个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做好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业务结构组合最佳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企业之间组建的合作组织,便于扩大发展规模,实现协同效应,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进而推动旅游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跨区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得旅游企业集团在快速占领区域外的旅游市场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旅游企业集团的产业规模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企业集团内的成员在资源占有上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将业务延伸到集团内的其他成员的市场中,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集团一体化发展。旅游企业集团内的成员间也便于实现管理模式,技术研发等层面的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分散在各个旅游企业中的优势得到组合,这样在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就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综合优势。 五、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旅游产业融合定量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研究更少。由于存在的种种原因,致使学术界对我国旅游产业整体融合程度缺乏正确的判断。本文在梳理与分析相关的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赫芬达尔指数法最为实用有效。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融合的行为主体,旅游上市公司是旅游企业的代表,选择我国目前36家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测评上述旅游企业的旅游产业融合情况,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产业目前主要处于中度融合阶段,呈现出向高级融合发展的趋势。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今后要综合采取以下六方面的对策:加强宏观管理,积极营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技术创新,发挥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改革旅游教育制度,培育复合型旅游人才;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引导市场消费方向;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注释: ①表中的业务数据是指每一种旅游业务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旅游业销售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中国旅游业整合的实证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中国旅游业整合的实证研究_旅游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