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经济论文,取向论文,环境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为明年创造了比较 有利的宏观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 物 价涨幅有了比较明显的回落,总量平衡状况得到改善,通货膨胀的压力 有所减轻。这为明年进一步降低物价涨幅,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围绕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继续完善宏观领域的几项重大改革;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的体制条件。
(2)今年农业生产取得的较好收成,对保持明年经济持续、 稳定 增长和进一步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加强农业 已经进一步得到全国的重视,这有利于保证增加农业投入和促进主要农 产品的稳定增长,对于稳固经济总量平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在“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里, 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明显 多于往年,这将会进一步缓解明年经济运行中的“瓶颈”制约,增强对 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4)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国家外汇储备进一 步增加,利用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的回旋余地增大。
(5)明年的国际环境,从总体上看对我们仍然是比较有利的。 我 国对西欧、北欧、南美、东亚、独联体和非洲国家卓有成效的全方位外 交工作,加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国际贸易量继续扩大,国际间 的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继续加快,使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和合作仍然有着很好的机遇和巨大空间。
明年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这主要是:
——物价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今年物价涨幅已回落到年初确定的 调控目标之内,但更多的是通过采取增加粮食进口、动用粮食库存来缓 解粮食供求矛盾,增加地方财政补贴,以及严格控制新出台调价项目等 措施而取得的短期成效。物价本身多年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很多,明年各 方面要求调价的呼声很高,加之企业对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又很有限, 因而推动物价上涨的潜在压力仍然较大。
——宏观分配结构不合理,国家所得份额过低,国家财政特别是中 央财政比较困难,造成国家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对分散的社会资金缺乏 有效的引导能力。同时,国家直接掌握的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储备不多, 使国家调控市场和应付市场波动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增加的农业投入与加强农业基础的实 际需要差距很大,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再加上农业生产 成本不断上升,这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刚刚起步,不少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宏观 体制环境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生产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资金相 互拖欠比较严重,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国有企业的这种状况不利于实现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财政、 金融状况的改善,并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明年的国际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特别与某些西方国家关 系出现新的波折,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增强,贸易摩擦升级, 这些都将给明年增加出口和国际经济合作造成新的困难。
根据对明年宏观经济环境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初步分析,明年经 济工作总的指导方针应是继续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据此,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着眼点:一是保持 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把仍然过高的物价上涨幅度进一步降下来;二是着 力稳定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总量平衡,进一步降低 过高的物价涨幅,是实现经济稳定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必要前提。而 稳定经济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又为实现总量平衡和降低物价涨幅奠定 坚实基础。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实现明年国民经济的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明年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是:
1、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抑制社会需求过快增长, 进一步改善总量平衡状况。去年以来,为了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和把经 济增长速度平稳地降到合理的水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收到了明显效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得到了抑制,总量平衡矛盾得到 缓解,物价涨幅和经济增长率都已实现了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为了巩 固已经取得的成效和进一步改善总量平衡的状况,明年应继续坚持适度 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努力增收节支 ,达到增强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社会需求过 快增长和减少财政赤字的目的。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通过 利率、贴现率、贷款限额、存款准备金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间接和直接手 段调节社会资金需求,同时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活动的监管,使 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此外,还应通过深化投资体 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地方和企业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规范各 类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推行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投资风险 约束机制,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和严格项目审批,完善工效挂钩等办法 抑制投资需求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过快增长。
2、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努力增加有效供给。 为保证明年经济持续 、稳定增长和实现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基 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但近几年耕地被占用的情况相当严 重。80年代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00~500万 亩。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现有耕地,恢复和稳定粮棉播种 面积。在稳定现有农业投资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财政预 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的 生产和供应,抑制农业生产成本过快上升,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只 要明年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经济全面的稳定就有了坚实的 基础。
3、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中的含量, 积极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必 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制定 产业发展目标,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从目前实际出发,明 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 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二是 经济增长要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避免再铺新摊子,挖掘现有潜力,努 力增加技术改造投入,依托大企业、集团,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 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充分发挥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 骨干作用。
4、从严控制调价项目,把仍然过高的物价水平降下来。 今年社会 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已下降到15%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目前的 物价水平仍然很高,与我们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今后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体制转轨 时期,引发需求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因素还很多。明年在保持经济快速增 长和进一步调整价格结构的同时,对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导致物价上涨 的压力要有充分的估计。在明年价格结构调整余地不大的情况下,要从 严控制调价项目,重点缓解最突出的价格矛盾。同时把调整价格结构与 整顿价格秩序、规范价格行为结合起来。将过高的物价水平降下来,从 根本上说,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各地方和各企业都应充分认识 到,解决企业亏损、地方财政困难和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不要寄希望于 从涨价上找出路。
5、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工作要切实转到重质量、重效益上来。 在 我国国际经济参与度日益提高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转变外贸 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这是明年体现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迅速 ,对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加快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 上看,外贸快速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数量增加、不计成本的粗放型方式支 撑的。这一方式愈益受到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国际竞争激烈和贸易 保护主义强化等因素的严重制约。明年的外贸出口在目前换汇成本不断 上升、汇率并轨效应弱化、出口退税率降低等情况下,必须按照以质取 胜和市场开发多元化的方针,切实着手实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尤其 是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一半的机电和轻纺产品,主要应靠提高技术含 量和产品质量增加创汇。利用外资方面,在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同时 ,要更加注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投资结构。我国目前的产业 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了提高 ,引进外资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要把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明 年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 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投向,调整投资结构,把资金重点投向资本 技术密集项目、出口创汇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国家确定的重要基础设 施、基础产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向中西部转移, 改善投资分布结构,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6、广开就业门路, 使绝大部分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企业改革分流的 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开发就 业,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跨地区的有序流动。安排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过去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事 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认真做好。明年的社会就 业政策要继续体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保持稳定的要求。在城镇大力 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 展,积极推行非全日制工作、临时工、小时工、弹性工时、阶段性就业 等灵活的就业形式,积极扶持企业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努力完善各种就 业和再就业服务机构,使绝大部分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企业改革分流的富 余人员得到安置。同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在农 村,鼓励农民开发“五荒”资源,采取以工代赈、劳动积累等方式开展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 、就近开发就业和向小城镇合理有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