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荣[1]2012年在《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语言学的新兴分支,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新闻语篇成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对新闻语篇翻译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并且有利于培养译者的批评阅读能力和批评意识。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论着充分证明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对新闻语篇译文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新闻语篇翻译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借鉴国外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在综述国内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外交部网站上的五篇汉英翻译为研究对象,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比研究汉、英版本的异同以及意识形态内涵。分析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译者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差异的理解能力,进而在进行语篇翻译时以一种目的语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源语的意义和意识形态内涵,这样译文不仅传达了原文的内涵和意义,也达到提高译文质量的目的。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新闻语篇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可以作为衡量新闻语篇译文质量的一个标准。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本研究的切入点。第叁章为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介绍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分析方法,新闻语篇翻译的特点和要求等。第四章为对比分析,主要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分类、及物性、情态系统和转换系统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译文是否以-种目的语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源语的意义和意识形态内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第五章为结论,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本研究的建议和展望,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
单胜江[2]2011年在《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新闻语篇作者所隐含的观点,并掌握所述事件的真实情况。本文在论述"批评性话语分析"与"新闻语篇"的内涵、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及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并提出了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张乐[3]2018年在《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指出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研究视角,结合2016年巴西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主流媒体对赛事结果给予客观的陈述,而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在褒扬本国运动员霍顿的同时,有意贬低甚至诋毁中国选手孙杨。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研究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而挖掘语言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王新龙[4]2014年在《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提出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新闻报道者在报到时添加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力。本文论述了国内一些学者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并对《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的几篇新闻报道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下的分类,及物性,情态叁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从而提高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正确评价。
李卿[5]2009年在《及物性与英语新闻中的意识形态》文中研究说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在早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着作中被视为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从及物性和批评性分析的角度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闻中隐含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并且引导我们透过语言本身实现对新闻更深一层的认识。
李庆明, 吴华[6]2018年在《基于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篇,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意识形态和话语的关系。新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客观性不言而喻,但是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往往被读者忽略。以近期《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新闻报道为语料,基于及物性系统下的各个过程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探讨文本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王旸[7]2003年在《及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认为几十年来,话语分析已被应用于各种类型语篇的分析中。这些分析大部分都采用了主流的语篇分析方法,即非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思路。但近二叁十年来出现了一种全新视角的语篇分析方法。它被语言学家们称作批评性话语分析。目前,这一方法正处于逐步地完善发展中。 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语篇,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兴趣所在之一。因此,本文选取新闻语篇为素材,从批评性的角度对其进行篇章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选取新闻素材的原则是两篇被选新闻必须是对同一件事情的报道,并且源自不同的媒体(例如西方和东方的不同新闻媒体)。遵照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这一原则,根据新闻就内容而言的五种分类,本文分别从美国和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中各选取了五条关于9.11袭击的新闻作为分析语料。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在早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着作中被视为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但这些着作中的及物性分析常常局限于对两条新闻的标题或单句的比较。及物性对新闻语篇的分析作用似乎发挥得并不充分,仍需要进一步地扩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及物性对新闻语篇的分析成效,本文试图证明及物性可以对选取的新闻语料进行成功的量化分析以实现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意识形态的目的。简言之,本文的目的就是运用及物性对新闻语篇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新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 通过对五对来自于美国和中国媒体的9.11袭击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的及物性量化分析和讨论,两国的意识形态被分别展示出来。美国强力呈现出一幅国家遭受袭击之后所处的悲惨、震撼的画面,以激起美国民众对惨重损失与奇耻大辱的感情共鸣(例如,在政治新闻的物质过程中,美国新闻中48.3%的动作者是关于袭击的,而在中国新闻中,仅有2.9%是关于袭击的卜美国媒体的新闻潜移默化地唤起了读者对可疑的恐怖敌人的仇恨,使他们自然地支持美国政府对藏匿恐怖分于的国家所采取的可能措施。本文所选取的美国媒体新闻似乎在驱策美国人民说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不能够忍受如此的耻辱。通过及物性对新闻语篇的量化分析,美国政府的攻击性反应特点被暴露出来。本文的及物性量化分析也揭示出了中国的一些意识形态,例如当中国遇到危机时所采取的态度通常比较温和;中国政府对美国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超级大国地位表示不满(例如,中国的经济类新闻中只有 6厂%的动作者是从全球这一角度出发的,而美国的此类新闻中40%的动作者把世界容纳在内);由于与美国的一些分歧而对美国的事态发展相对漠然。总之,本文的分析讨论部分证实了及物性确实可以作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新闻语篇的量化分析工具。 相信这一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补充发现会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及物性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闻中隐含意识形态的敏感程度,并且引导我们透过语言本身实现对新闻更深一层的认识。
彭伟, 丁继国[8]2014年在《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篇关于马航MH370失联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是对事实公正真实的报道,但由于新闻报道所属的意识形态环境和所代表的权力主体不同,隐含其后的主观意识形态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语篇的语言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揭示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实践背后存在的权势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采用诺曼·菲尔克劳的话语叁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就《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报道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语篇是如何运用语言操控读者的意识,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叁者之间的关系。
孙玉梅, 孙志祥[9]2009年在《及物性视角的英汉新闻语篇批评性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及物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郭敬满[10]2015年在《《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文中提出批评性话语分析(CDA)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CDA广泛用于分析各种类型的语篇,如官方法律文件、学术着作、公共话语等。由于新闻报道是一种及其重要的信息提供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大众传播领域,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来挖掘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密切关注公共话语,因为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公共话语,从而对人们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产生影响。新闻机构总是表示,他们会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报道,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服务于某一权利机构。因此,CDA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反腐斗争已经成为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的政治立场。随着2013年新的中央领导班子的产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国反腐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习主席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目的是既坚决有效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尤其是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从而使中国反腐败侣廉建设产生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关注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对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深度分析。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下叁个问题:(1)《华盛顿邮报》中的新闻报道在词汇选择和及物性的使用方面有何特点?(2)《华盛顿邮报》在新闻来源、报道方式及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有何特色?(3)《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是否客观公正呢?其新闻话语传达了哪种意识形态及何种意图?根据费尔克拉夫的叁维模型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本文对《华盛顿邮报》中有关中国反腐的15篇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从以下叁个层面进行了分析:(1)描述层面,本文从及物性、词汇选择和情态叁个方面探讨了《华盛顿邮报》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和概念意义;(2)阐释层面,本文通过新闻来源与报道方式来研究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及人际关系影响;(3)解释层面,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及社会环境来讨论新闻语篇的社会环境及语篇功能。最后,本文还对新闻话语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了介绍。第一章讲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结尾部分还详细展示了本文的结构。第二章解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概念,并探讨分析了语篇、意识形态及权力的关系。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情况。第叁章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及费尔克拉夫的叁维模型。第四章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信息收集、研究步骤及分析工具。第五章采用了费尔克拉夫叁维模型中描述、阐释和解释叁个阶段,对有关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样本进行了详细探讨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第六章归纳了本研究的重大发现,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本章结尾还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局限性,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文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从理论方面来讲,本文再次证实了费尔克拉夫的叁维模型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新闻话语分析方面的适用性。从实践方面来讲,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探讨了新闻话语,激发了读者进行新闻赏析的能力,有助于其从新闻报道中获取真实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新闻话语进行批判研究有助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提高外语教学与学习能力。该研究还证明,新闻语篇不可能绝对客观公正地再现社会现实。《华盛顿邮报》中采用了多种语言手段来介绍有关中国反腐的新闻报道,如词汇选择、及物性、语气和情态等。本文中语言手段的系统分析表明,关于中国的反腐问题,《华盛顿邮报》表现出一些针对中国的隐性意识形态,塑造了一个相对正面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D]. 吴巧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2
[2].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单胜江. 外语学刊. 2011
[3].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张乐. 蚌埠学院学报. 2018
[4].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王新龙. 语文学刊. 2014
[5]. 及物性与英语新闻中的意识形态[J]. 李卿. 语文学刊. 2009
[6]. 基于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报道为例[J]. 李庆明, 吴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7]. 及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 王旸.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8]. 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两篇关于马航MH370失联报道为例[J]. 彭伟, 丁继国. 中国报业. 2014
[9]. 及物性视角的英汉新闻语篇批评性对比分析[J]. 孙玉梅, 孙志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0]. 《华盛顿邮报》关于中国反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 郭敬满. 东北财经大学. 2015
标签:中国语言文字论文; 新闻与传媒论文; 华盛顿邮报论文; 话语分析论文; 语言翻译论文; 翻译理论论文; 中国日报论文; 新闻报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