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模式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管理模式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对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已趋于共识。而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则鲜有讨论。本文拟从这一点切入,进行初步地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与管理模式转换
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它扬弃了以往经济形态中提高生产率的途径,而是从根本上依赖于扩大人的智力,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使产出得以乘数增长。这一投入产出比率的重大转变,迫使以往点式、线式、面式的管理模式过时,而必须创新。
1.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成果普遍应用,使人的智力得到空前开发。在这个新时代中,传统管理意义上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必须具备基础性的科学知识,从原来熟悉镰刀、斧头、发电机、铁路、生产流水线,转而必须熟悉半导体、芯片、光盘、计算机。同时,又必须不同程度地掌握现代管理知识,诸如投入产出、信息咨询、无形资产、终身教育等。这一根本性的转换,使得传统管理活动中的“卑贱者”,某种程度上跃升为参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观全局的“高贵者”。在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内在要求的民主性不可抑制的得以实现。硅谷的发展模式预示的就是这一种趋势:大部分的报酬是企业的优先认股权和股份。雇员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是股东,而不是单纯的领薪者。如果他卖掉手中的股票,立即又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新的投资,因为因特网可使他在网上把自己的钱从一个公司转投到另一个公司。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原有界限的模糊,金字塔型的管理体制必将被新的模式所替代。
2.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剧增,信息爆炸,每一管理系统所面对的既是前所未见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本身居于一种多元化的状态,同时,对它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也已不是静止不变,而是“逝者如斯夫”动态瞬变的。对此,传统模式只注意基本目标的管理方式必须扬弃,代之以能适应多种目标综合动态特点的新型管理。这种类似现代军事装备之一——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同时监视上百批目标,并制导多枚导弹拦截目标的爱国者导弹反导系统的新型管理,对于被动、机械的传统管理模式,无疑突出了管理的创造性。只有创造性的管理才能适应立体时空多相阵的知识经济时代。
3.决策历来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如此。但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中的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复杂多变且覆盖宽泛的信息环境,决非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所能比拟,这就给决策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负有决策重任的管理者仍然继续演奏“拍脑门”立项,“拍胸脯”投资,“拍屁股”走人的三步曲,而不是运用现代多种科技手段和工具,群体分析综合立体时空中的大量信息,做出覆盖多个可能性的预选方案,决策的有效性将无法保证。因此,传统管理模式的“首长决策”让位于“群体决策”,已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有效决策的根本保证。
4.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有效服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仍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一管理系统追求的目的。但在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上则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有天壤之别。以往经济形态中管理系统只是以手工或简单的机械设备生产资源集成性产品,社会服务效果也单一,而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系统则是以柔性制造系统和信息网络方式,产出集成综合知识性产品,提供的社会服务也以综合优质而适应客户需要。在经济效益实现上,前者与后者也无法相比。前者科技含量高,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巨大,经济效益自然以几何级数增加。美国微软公司创立时以几千美元起步,到目前的近几千亿美元的资产积累,不过20年时间,这样的资产增值速度,是粮食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所望尘莫及的。基于这一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就应体现新的生产方式的这种高科技性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性发展趋势。可见,要达到所追求的这一目的,从微软的管理者结构看,如果不迅速改变原有单一行政性、单一专业性倾向,而以高素质的一专多能性的"T"型人才取代,那么,这样惊人的业绩是不可能取得的。
由上述四点决定,传统管理模式已相形见绌,而向新的管理模式转换势在必行。
建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几个环节
经济形态转换逐步加速,传统管理模式的逐步失效,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有可能导致某种意义上的“管理真空”,即原有管理模式已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新的管理模式又未建立起来,但这仅是认识暂时跟不上实践发展的一时失速现象。知识经济时代非但不摈弃管理,反而更需借助管理推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知识经济较为发达的美国实践,已证明了管理在新时代中所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总结到:美国科技之所以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应抓住哪几个中心环节?借鉴较为成功经验,提出参考意见如下: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发展知识产业。“后发”现代化国家有的已处于工业经济时代,有的正在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为工业经济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先行”现代化国家向知识经济形态转换,依靠的物质基础仍是传统制造业。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制造业已增加了许多新的、软的成分。深入分析知识经济较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应该说,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区分的明显标志是软产品的大大增加,知识作为生产核心要素在整个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基于知识经济的这一特点,“后发”现代化国家应强化发展生产软产品的软件知识产业,反转过来再用软产品改造传统制造业,增加附加价值,实现传统制造业产业层次提升。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缩短与“先行”现代化国家存在的差距,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如果不能使传统制造业的“硬”软下来,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广泛应用就不可能得到推广,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模式所需的物质基础就不会奠定。
2.既然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形态的核心要素,那么建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模式的出发点和宗旨就应是推崇人。农业经济时代是家长制管理,家族中除最高统治者之外的成员都是驱使对象,没有人的尊严。工业经济时代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中虽然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除最上层管理者之外,其它人仍是不同层次上的被管理者。在这些传统管理模式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而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经济时代已打破社会长期存在的这个森严壁垒,人取代了物而成为价值观念的核心。人,只有人,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经济,驾驭知识经济。因此,只有将人视为知识经济时代真正大写的“人”,才能建构新的管理模式。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表现,是冲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禁锢,加大内外开放的幅度和力度,形成现代民主氛围,人才能在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跟上知识经济时代跳跃式的发展趋势。
3.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从三者关系看,信息是知识的载体,技术依赖知识构成,因此,知识的创新、传播、应用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结构至关重要的一环。对这一点能够充分认识的表现,就是彻底否定原有形态中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小教育”做法,而放手抓“大教育”。抓大教育的前提是要真正树立“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这个战略方针就是要抓全体国民的素质教育,开发全民族的人力资源,实行教育产业化。“教育立国”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社会经济跳跃式发展的基础。只有将不断创新的知识,进行覆盖时空的传播,立体综合性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科技兴国”。知识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对“教育立国”的战略方针“咬住青山不放松”,国民素质才有飞跃性的提高,也才能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4.从先行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实践看,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大致划分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两大系统。一般而言,两大管理系统运转之所以能够比较协调有序、平稳有效地实现对接,从而较为顺利地实现经济形态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借力于各种类型咨询机构的中间衔接作用。80年代初的美国政府就是借助于“工业竞争研究委员会”历时两年的研究报告,并适时调整战略方针,才实现了经济形态转换,结果90年代超过日本,领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有鉴于此,后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应视经济形态转换时期的难度,高度重视咨询机构,并非家长制管理模式中的“幕僚谋士”,也不是金字塔式管理体制中的“智囊团体”,而是拥有较多的知识与信息,懂得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的咨询服务机构。她建立在信息网络等物质技术载体上,并通过综合分析纵横交织、川流不息的信息流,做出科学的研究成果而服务于社会。这些科学的研究成果,上可为社会管理系统提供参考方案,以利于决策,下可指导企业管理系统活动,以利于正常运转,从而衔接两大管理系统的运转,最大程度地减少经济形态转换时期的震荡,较为顺利地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