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 杨 佳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中学教师 于晓雷
课标要求及分析:
要求:知道势能和动能。
分析: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势能和动能。
教材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本节与本章前两节所学的功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移或转化的过程,同时也密切联系了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其他各种形式的能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且为学生高中继续学习有关动能和势能的知识进行铺垫。
学情分析:
优势:本节内容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学生在本章的前两节中,已经清楚的掌握了物体做功的概念,而且教科书会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动能和势能的存在,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会相对容易一些。
劣势:在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涉及到测量物理量的转换问题,是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标“知道动能和势能。”以及对教材“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依据课标“知道动能和势能。”这一要求,及“在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涉及到测量物理量的转换问题,是学生理解的薄弱环节。”这一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
(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相关概念。
(3)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流程:
(一)预习交流(预设时间3分钟):
请同学们分享展示预习成果:
1、什么叫做能量,能量的单位是什么?
2、动能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动能的例子。
3、重力势能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
4、弹性势能的概念,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点评:通过预习交流环节,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和基础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认识动能和势能的相关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预设时间18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7页“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相关问题:
(1)此实验猜想的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请简要说明此实验的实验过程;
(3)此实验的选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
(4)此实验是如何控制钢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的?我们学过的哪个实验也应用了相同的方法?
(5)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比较钢球具有动能的大小的?
(6)认真观看教师播放的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视频,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2、请同学们根据“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提示:实验猜想:……
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通过什么能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实验结论:……
【点评: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此实验的应用到两个物理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通过观察比较木块被撞击后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球所具有的动能大小,使学生知道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并根据“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质疑达标(预设时间6分钟):
某段道路的标志牌显示:小型客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0km/h;大型客车、载货汽车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0km/h,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拓展:此现象还可以用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物理知识解释?
【点评:通过本道代表性的习题深化了学生对动能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通过拓展延伸,对惯性的知识进行了有效复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包含着多种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互动提升(预设时间6分钟):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C.动能、势能都不变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2、关于能量的饿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
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3、跳远是常见的体育运动,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都要先助跑一段距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增大跳远运动员的惯性 B.减小跳远运动员的惯
C.增大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D.减小跳远运动员的动能
4、“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在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天空的过程中( )
A.飞船的势能不断的减小,动能不断的增大
B.飞船的动能不断的减小,势能不断地饿增大
C.飞船的动能和势能都在不断的减小
D.飞船的动能和势能都在不断的增大
【点评:通过对应的练习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五)总结归纳(预设时间2分钟):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点评: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脉络,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布置作业: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习题,预习什么叫机械能?生活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例子有哪些?
板书设计:
11.3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三、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点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总体点评: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反过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本节课由于与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由于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物理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着重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杨佳,于晓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势能论文; 动能论文; 学生论文; 物体论文; 重力论文; 知识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