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谢尚贤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谢尚贤

温州市润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400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状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也日趋成熟,逐步实现与世界建筑领域的接轨目标。虽然我国建筑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是在我国东北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提升高端建筑市场的施工质量与效率,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内占有重要比例。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也开始越加完善,逐渐推动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建设。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虽然呈现饱和状态,但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内依旧具有良好发展空间,所以提高建筑市场施工质量,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桩基础技术的分析

1.1桩基础的尺寸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不再局限于中低层建筑物的建造,更多的是向高层、超高层建筑领域发展,这对桩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质量较大,对桩基础的承载力需求极高,桩基础必须不断的扩大直径,加大长度,才能保证完美负荷高层、超高层建筑带来的压力。就拿欧美等国家来说,钢管桩基础的直径超过了2500mm,长度也超过了100m。其次,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城区的改造日益频繁,部分老旧的桩基也需要更换或者加固,采用小桩以及锚杆静压桩技术能够很好的适应其需求,随着小桩以及锚杆静压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在各大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1.2桩基础的低污染、低消耗

传统的筒式柴油锤冲击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下的桩基质量较高,而且具有较好的承载力,也可以较好的提升施工进度,不过现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污染,而且会有大量的油污飞溅,影响施工作业人员以及周围住户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静压实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静压实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筒式柴油锤冲击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着较多的优势,例如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噪音,也不会有油污飞溅,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我国软土地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环节中。就目前情况来看,静压实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可以用于中低层以及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中。一般在选择桩型以及施工工艺的时候,需要综合考量施工地区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建筑物特征等等,才能确定合适的桩型以及施工工艺,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受到了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只有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才能提高土建施工的质量,提升土建施工的进度。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在接桩作业时,需要保证新接桩节与原有桩节轴线一致,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不会受到影响,在接桩前需要进行除污作业,清除接桩焊面处存在的泥土、铁锈、油污等,然后再进行接桩。接桩的时候,需要保证下接桩桩头部分至少超出地面1m,一般需同时在下接桩节安装导向箍,便于新的接桩节安装。如果上接桩节方向正确,则在其对称点焊接四到六个点作为固定,然后就可以将下接桩节导向箍拆除。在进行管桩焊接作业时,需要由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流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焊接完成之后,先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单位组织专业的质检员进行检验,合格后,再按照投资方要求邀请第三方监理人员进行验收,监理人员验收之后,放可开始打桩作业。进行打桩作业的时候,需要及时准确的记录打桩的相关数据,尤其是最后贯入度(桩基最后50cm时的锤击高度与贯入度)。依靠送桩器,我们可以在击打管桩时,将其打至设计标高,提升打桩质量。送桩器的设计原则是尽可能的降低阻力对送桩器的影响,要使送桩器的锤头部分容易拔出,才能将锤头部分产生的最大冲击力尽可能的传递到桩基上。

3工程实例

本文选取某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为例,探讨实际应用中桩基础技术的相关问题。本上程划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区是17层、高度为64.3m的主体建筑;C区是17层、高度为48.7m的主体建筑,A、C都是框架抗震墙结构;D区是2层、高度为7.6m的商业建筑,框架结构;B区为3层、高度为14.7m的裙楼部位,框架结构。本工程的地下室深度约为4.8m,地面设计标高为10.8m。

3.1地质条件

在对本工程施工现场的池塘、孤石、陡坎、软弱土层、等地质状况给以巧当处理后,结合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环境资料,见表1,工程勘察人员对周边地势、基底、地表等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该地区地基稳定性较好。根据本工程的现场地质勘探结果,地基土的成分主要是黄土状土、素填土、粉质粘上、砂类土,在进行必要的基础处理后,工程项目对于地质条件的要求可已得到满足。

表1 环境探测情况表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震次数盆地

3810

3.2桩基选择

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实际勘察并综合考虑岩土层分步、环境等因素,发现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相结合的基础型式可行。但在审核设计图纸过程中,有技术人员提出冲孔灌注桩需要泥浆护壁且必须在地面以上进行施工,因此,此方案可能会延长工期,并向专家组提出相应意见。专家认为区域风化层的厚度较大,足以满足承担A区、c区为17层、13层的主体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因此,本工程的可以全部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最后,经设计人员修改,决定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方案为全部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控制在21~24m,并且,为了避免地下钢结构腐蚀情况出现,因进行地下水水质分析[1]。

3.3从未来发展趋势角度分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实现强强联手、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的新局面,明显的降低了建筑工程的风险因素,也控制了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成本,保持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工程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合作:①可以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担研发资金,达到降低自身新技术的研发成本的目的,然后逐步从母体脱离,形成新的技术研发机构,接着就可以吸引新的投资开始新的技术研发工作;②技术研发机构可以向更多的建筑工程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自身实际经济效益,然后可以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新技术的研发,然后再向建筑工程企业提供新的技术服务,实现良性的循环。技术研发机构的出现,跳出了原有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应用的框架,加强了建筑工程企业技术研发领域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

4结论

简而言之,随着桩基础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的提升了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就从桩基础技术的概念进行切入,阐述桩基础技术的基本施工工艺,总结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以供相关同行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姜泽先.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

[2]王世红.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5).

论文作者:谢尚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谢尚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