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石经《周易》用字测查及同词异字研究论文

唐石经《周易》用字测查及同词异字研究

张 喆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对唐开成石经中《周易》的用字情况进行测查研究,统计唐石经《周易》字量、字位、字频的数量及比例,分析统计唐石经《周易》字用属性及字用功能的比例,并探讨唐石经《周易》同词异字的现象及原因。通过与帛书《周易》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唐代正字运动下,异体字的书写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字词之间的记录关系已经得到稳固。

关键词: 唐石经;周易;用字

引 言

唐开成石经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清代之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经,也是研究我国经书历史及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景刊唐开成石经》是中华民国十五年(公元 1926年)皕忍堂根据开成石经的石刻本,依原拓字体影摹刻版印制而成的,1997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景刊唐开成石经》,我们即以此为研究底本。开成石经有 114 石,两面刻字,计228 面,每面8列,共650 252字。影摹刻印时,残缺处按阮元覆刻宋椠十行本经文双钩补足。全书之后附严可均所著《唐石经校文》十卷。 [1]

经小达一提醒,霍铁才记起来。没错,当时平衡木项目有个名叫陆珊珊的小队员表现出色,小达作为小记者团的成员采访过她,霍铁则背着摄像机当助手,难怪刚才会觉得她很面熟呢!

本文选取开成石经《周易》(以下简称为“唐石经《周易》”)为测查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用字基本情况、字用属性及字用功能,并研究其同词异字的情况。对唐石经《周易》的用字状况进行测查研究,不但可以掌握其本身的用字面貌,还可以将其与战国楚竹书、汉马王堆帛书、汉熹平石经、敦煌唐写本、不同时代的刻本等不同版本的用字状况进行对比,了解《周易》历时发展变化的脉络。[2]

一、唐石经《周易》用字测查

(一)字量字频

我们首先统计出唐石经《周易》的用字总数,即字量;再从中筛选出不重复的单字数量,即字位。经我们统计,唐石经《周易》存字量4 925个,所存不重复的字位784个。

我们对唐石经《周易》784个字位的字频进行统计,出现1~9次的低频字共710个,占所有字位的90%,其中只使用了1次的字有326个,占所有字位的42%;唐石经《周易》中出现10~30次的中频字共44个,占所有字位的6%;唐石经《周易》中出现30次以上的高频字共30个,占所有字位的4%。可以看出,出现频率越高,相应的字位数量就越少;出现频率越低,相应的字位数量就越多。仅使用过一次的字位占到了全部字位的近一半。

唐石经中的高频字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如下:九、六、无、吉、有、利、贞、其、咎、不、三、于、之、初、二、上、四、五、凶、用、大、人、往、亨、孚、子、悔、小、攸、如。

《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二)字用属性

我们对唐石经《周易》中每个字的实际用法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每个字记录的是文献中的哪个词,这个字的构意、本义以及在文献中的实际用法,然后得出这个字在文献中的具体位置中是本用(用本字记录本义或者引申义)还是借用(用本字记录假借义)。以唐石经《乾》卦爻辞“初九,潛龍勿用。”为例,在这句爻辞中,共用6字,以下我们逐个分析该6字的字用属性:

为了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阴道与尿道的间距,必须要采用分别治疗法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54%(29/31)、61.29%(19/3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文·刀部》:“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吴其昌《金文铭象疏证》:“初民无衣,大氐皆兽皮以刀割裁而成,衣之新出于刀,是初义也,故初确系从刀。”《易·乾》:“初九,潛龙勿用。”孔颖达疏:“居第一之位,故称初。”按:“初”在此爻辞中表示第一位,为本用。

《说文·九部》:“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竟之形。”《易·乾》:“初九,潛龙勿用。”孔颖达疏:“以其阳爻,故称九。”按:“九”在此爻辞中表示阳,为本用。

饮食文化的翻译是一种跨语种和跨文化的传播,要求翻译人员一定要熟悉两国文化特点,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结合时代背景,选择合适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务必要简洁、求实,不但要考虑到文化冲突问题,还能够将传统陕西美食文化的特色传达给外国友人,做到美食文化理论与美食翻译的无缝连接。

《说文·水部》:“潛,一曰藏也。”《广雅·释诂四》:“潛,隐也。” 《易·乾》:“初九,潛龙勿用。”孔颖达疏:“潛者,隐伏之名。”按:“潛”在此爻辞中表示隐藏,为本用。

《说文·龍部》:“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按:“龍”在此爻辞中表示龙,为本用。

“勿”字小篆作,《说文·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段玉裁注:“经传多作物,而假借勿为毋字。”按:“勿”的本义为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在此爻辞中表示不要,为借用。

随着直流输出型能源和直流负载的日趋增加,共直流母线分布式发电方案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本文针对目前还较少被报道的光伏直流模块的防孤岛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共直流母线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理论体系,并提升其实际应用价值。文中分析了孤岛效应,并详细介绍了所提出的基于注入电流扰动法的防孤岛控制策略。进一步地,搭建了一台基于“Boost+FB-LLC”隔离型功率变换方案的光伏直流模块,并在孤岛实验平台上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防孤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类篇·用部》:“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字汇补·用部》:“徐鉉曰:卜中乃可用也。”《易·乾》:“初九,潛龙勿用。”王弼注:“勿可施用。”按:在此爻辞中“用”表示施行,为本用。

《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三)字用功能

字用功能是指在具体的文献中,一个字记录词的功能。如果一个字在一部文献中,只记录了一个词,就叫做“单用字”;如果一个字在这部文献中同时记录了多个词,就叫做“多用字。” 根据多用字产生的原因,又可分为“因文字借用造成的多用字”及“因词义引申造成的多用字”。

比如,“归”的本义是“出嫁”,《说文·止部》:“归,女嫁也。”唐石经《泰》卦:“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渐》:“渐:女归吉,利贞。”《归妹》:“初九,归妹以娣。”这些爻辞中的“归”都表示本义。而《讼》:“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中,“归”表示“回归”,是由“出嫁”引申出的另一个意思,因此在唐石经《周易》中,“归”是一个多用字,即表示本义“出嫁”,还表示引申义“回归”,“归”一字多用的原因就是词义的引申。

又如,“闲”的本义是“木栏”,《说文》:“阑也。从门中有木。”段玉裁注:“引申为防闲。”唐石经《家人》:“初九,闲有家,悔亡。”“闲”即表示“防守”;而《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中,“闲”表示“娴熟”,借用为“娴”。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闲,假借为娴。”因此在唐石经《周易》中,“闲”是一个多用字,既表示引申义“防守”,还表示假借义“娴熟”,“闲”一字多用的原因就是文字借用。

表 1

唐石经《周易》共有784个字位,其中单用字685个,占87%;多用字99个,占13%,各部分的具体比例如表1。根据我们对长沙马王堆汉帛书《周易》用字情况的测查,对比两个版本可知,从汉代到唐代,单用字的比例和因词义引申造成的多用字的比例都有上升,而因文字借用造成的多用字比例减少了一半以上。这种现象说明一字多用的现象虽然历来就存在,但是仅仅因为字音相近而借用的现象在逐渐减少,因为借用容易造成字义的误解,不符合汉字表意的准确性要求,而通过词义引申产生的一字多用,各个义项之间有词义上的关联,具有理据性,同时又符合了汉字字数精简的原则,因此成为多用字的主流形式。

二、唐石经《周易》中的同词异字

记录同一个词如果用了不同的字,就会出现同词异字。考察专书文献的用字情况,同词异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专书文献的文句在历代发展中的变化并不大,可实际的面貌差异却很大,这并不是主要因为不同版本换用了不用的词,而是用了不同的字。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用字是怎样变化的,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1.{赏}——赏、尚

上述分析表明车速为45 km/h时列车处于恒功转折的状态,此状态下将电感L(单位:mH)分别取2、8、14和20,其他参数不变进行讨论,对应的阻抗比奈奎斯特图与阻抗波特图如图5所示。

(一)本字与本字

{享}——享、亨

当表示祭祀义时,唐石经用“享”“亨”各1次:

《小过》:“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家人》:“王假有家,勿恤,吉。”

这些高频字充分反映了《周易》作为卜筮之书的性质,数字“六”和“九”分别代表阴和阳,是《周易》以阴阳爻的变化和规律判断吉凶祸福的核心;“无咎”就是没有灾祸,比“无咎”更好的占卜结果是“吉”,这些都是判断吉凶的断辞;“贞”是占卜的意思;“二、三、四、五、六、九”均为指示爻位的数字。

《说文》:“亯,献也。从高省。曰,象进孰物形。《孝经》曰‘祭则鬼亯之。’享,篆文亯。”后“亯”字分化为“亨”“享”“烹”,三字均为阳部,音近相通。“亨”,《广韵》:“通也。”今本《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经典释文》:“用亨,京云:‘献也。’于云:‘享,宴也。’姚云:‘享,祀也,’”故当记录祭祀义时,“享”为本字,“亨”为借字,借用为“享”。

(二)本字与借字

同词异字除了在历时对比中产生,在同时期也会出现,同时期出现的同词异字对历时出现的同词异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对唐石经《周易》的同词异字进行了梳理。共发现了8组,按照不同用字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

当表示赏赐的意思时,唐石经用“赏”1次:

《未济》:“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抽象美术于20世纪初产生于国外,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作品。而中国的草书,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抽象的艺术。

用“尚”4次:

巨大的差异还体现在维度3和维度4上。由表1中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呈现出极强的指代明确性,维度分值高达12.65,远远超越其他任何一种语域,高出指代明确程度最高的政府文件5.35分。该维度的高分值预示着语篇内容详尽、指代明确。其理解不依赖于场景、环境等非语言因素。

经以上分析统计,唐石经《乾》卦爻辞“初九,潛龍勿用。”中有5个本用字,1个借用字。我们按此方法,统计出唐石经《周易》的4 925字中,本用字4 157个,占84%;借用字829个,占16%。

《习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节》:“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b)The author,who graduated from the same university I did,gave a wonderful presentation.

“赏”,《说文》:“赐有功也。从贝尚声。书两切。”“尚”,《说文》:“曾也。庶几也。”段《注》:“曾,重也。尚,上也。皆积絫加高之意。”“赏”从尚得声,二字音近相通。《荀子·王霸》:“赏贤使能以次之。”杨倞《注》:“赏当为尚。”故当表示赏赐义时,“赏”为本字,“尚”为借字。

2.{覆}——覆、復

土壤温度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沙荒地土壤温度较高,均在22 ℃以上,间作小麦25 cm土层温度达到30 ℃,显著高于自然生草,5 cm土层间作小麦土壤温度超过40 ℃,抑制根系的生长,造成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困难,而且间作小麦土壤含水量极显著低于自然生草,显著低于行间清耕,造成苹果种植成活率最低,生长状况最弱。调查结果说明,保证水分及时供应,缩短灌溉间隔期是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强幼树生长势的关键因素[8]。可见,环境因子均对沙荒地苹果种植成活率和生长有显著影响,以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为直接原因。

当表示倾覆义时,唐石经用“覆”“復”各1次:

《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泰》:“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復”,于鬯《香草校书·易》二:“復当读为覆,覆者倾覆之义。如〈小戴·王制记〉‘不覆巢’,〈中庸记〉‘倾者覆之’之覆。城覆于隍者,不过谓城倾覆于隍池耳。……后人主孔义反复解,以反为回及之义。于是因城及为隍,又推及于前之以隍为城,于义不太增设乎?”“復”读为“覆”是也。“復”,《说文》:“往来也。从彳复声。房六切。”“覆”,《说文》:“覂也。一曰盖也。从襾復声。”段《注》:“覆也。反复者,倒易其上下。”故“復”的本义是往来,反复;“覆”的本义是覆盖、倾覆,“覆”从復得声,音近相通,古籍中可见相互借用的例子,《荀子·臣道》:“以德復君而化之,大忠也。”俞樾《群经平议》:“復作覆,当从之。以德覆君,谓其德甚大,君德在其覆冒之中,故足以化之。”《易·干》:“终日干干,反復道也。”王弼《注》作“覆”。阮元《校勘记》:“〈释文〉復,本亦作覆。”当表示倾覆义时,“覆”为本字,“復”为借字。

3.{屋}——屋、握

当表示房屋义時,唐石经用“屋”“握”各1次:

《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歳不觌,凶。”

《萃》:“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勿恤,往无咎。”

“屋”,《玉篇》:“居也,舍也。”开本《萃》卦“一握為”帛本作“一屋于芺”。《经典释文》:“郑云:‘握当读为夫三为屋之屋。’”“握”,《说文》:“搤持也。从手屋声。”《尔雅·释言》:“握,具也。”《疏》:“握持办具也。”郑《注》:“握卽屋字。”“握”从屋声,二字音近相通,当记录房屋义时,“屋”为本字,“握”为借字。

4.{刑}——刑、形

2011年的夏天,我和秦明分手了。我以何等狼狈的姿态结束了这场让我身心疲惫的恋爱。也许这对于我来说,是种解脱,可是时间还没有赋予我可以快速疗伤的能力。我以一个观望者的姿态看着那个伤口有汩汩血液流出而嘲笑自己的可悲。

当表示刑罚义时,唐石经用“刑”“形”各1次:

《蒙》:“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刑”,《说文》:“罚辠也。从井从刀……户经切。”唐石经《鼎》卦“其形渥”与今本同,熹本作“其口剭”,“口”,《集韵》,“同刑。”“形”,《说文》:“象形也。从彡幵声。户经切。”“形”、“刑”二字音近相通。“其形渥”,《周易集解》引虞云:“兑为形。”《困》卦、《旅》卦并云:“兑为刑。”《秦始皇纪》引《韩子》:“啜土形”,《史公自序》作“土刑”。汉碑形、刑二字多互用。《高彪碑》“形不妄滥”,《杨震碑》“靡恶不形”,皆以“形”为“刑罚”字。[3]故当记录刑罚义时,“刑”为本字,“形”用为“刑”,是借字。

5.{恤}——恤、血

Monographic repor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当表示担忧的意思时,唐石经用“恤”6次,如:

《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困》:“九二,困于酒食,发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用“血”1次:

《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也。”

“恤”,《说文》:“忧也。收也。从心血声。”唐石经《小畜》“血去,惕出,无咎。”与今本同。《经典释文》:“血,马融云:‘当作恤,忧也。’”“恤”从血得声,二字古音同属质部,音近相通。当记录担忧义时,“血”借为“恤”。

(三)借字与借字

1.{彼}——彼、匪

当记录代词时,唐石经用“彼”和“匪”各1次: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信息的大数据资源库,将数字化建设、信息化校园建设作为资源库建设的契机,将高等职业院校的各类信息和资源加以系统优化和科学整合,形成数据资源库的主要架构和基础。在高等职业院校数据资源库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技术,重点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和能力发展,真正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平台和自有化体系,以便各类主体对大数据资源库的全面而系统地使用和应用。

《离》:“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无咎。”

“彼”和“匪”今本用法与唐石经同。“匪”,《说文》:“器,似竹筐。从匚非声。”《广雅·释言》:“匪,彼也。”《诗·小雅·小旻》:“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彼”,《说文》:“往,有所加也。从彳皮声。补委切。”徐锴《系传》:“彼者,据此而言,故曰往有所加也。”“彼”在文献中有借为“匪”的用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随部》:“彼,叚借为匪,实为非。”《诗·小雅·采菽》:“彼交匪纾。”王引之《经义述闻》:“彼亦匪也……彼交匪纾者,匪交匪纾也。匪交匪纾者,言来朝之君子不侮慢,不怠缓也。”又《广韵》“彼”为甫委切,上纸帮,歌部。“匪”府尾切,上尾非,微部。二字音近,可以相通。故当代词时,“彼”和“匪”均为借字。

2.{唯}——惟、維、雖

但是研究发现,马达加斯加 Bemainty 地区出产的蓝宝石内部存在与克什米尔相似的丝状包裹体,从而产生Milkiness“丝绒感”,很容易与克什米尔产地混淆,但是两者在净度、生长带、色带和内部包裹体上均有明显差异。这更突出的体现了克什米尔蓝宝石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当表示唯一的意思时,唐石经用“惟”1次:

《屯》:“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往吝。”

用“維”2次:

《晋》:“上九,晋其角,維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解》:“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用“雖”1次:

《丰》:“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唯”,《说文》:“诺也。从口隹声。以水切。”“惟”,《说文》:“凡思也。从心隹声。以追切。”“維”,《说文》:“车盖維也。从糸隹声。以追切。”《尔雅·释诂》:“伊维侯也。”《注》:“发语辞。”《韵会》:“案六经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语辞,又训独,〈尚书〉助辞皆用惟字,〈诗〉助辞多用維字,〈左传〉助辞用唯字,〈论语〉助辞用惟字。新安朱氏曰:‘惟从心,思也。維糸,系也。唯从口,专辞也,应辞也。然皆语辞,古书皆通用之。’”故当记录唯一的意思时,“唯”“惟”“維”均为借字。

“雖”,《说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于天。”《注》:“唯当为雖。”“雖”从唯得声,当表示唯一义时,借用为“唯”。

根据我们对汉帛书《周易》的研究[4],帛本中同词异字字组的数量远远高于唐石经,二者的具体差异如表2:

表 2

通过对比可见,唐石经的同词异字字组数量大量减少,其中因异写而导致的一个词由两个异体字同时记录的现象基本消失,说明在唐代正字运动下,异体字的书写得到了有效的规范,文字书写讹误的现象也没有了。一个词由本字和借字、或两个借字同时记录的情况明显减少,说明字词之间的记录关系已经得到稳固。

参考文献:

[1]吴丽君.《唐开成石经》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04).

[2]李运富.汉字语用学论纲[C]//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3]侯乃峰.《周易》文字汇校集释[M].台北:台湾古籍出版社,2007,410.

[4]张喆.《周易》出土本及今本用字研究[J].励耘语言学刊,2017,(01).

Study of Characters used in Kaicheng Stone Classics of Zhouyi

ZHANG Z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Chinese Stud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China )

Abstract :Research of characters used in Kaicheng Stone Classics of Zhouyi, includes statistics of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character quantity, word bit and character frequency, analyzing each character's application attribute to find it used in original meaning or in borrowed meaning and studying each character's application function to judge its single function or multi-function.The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case with same word but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finding out the reason behind it.

Key words :Kaicheng Stone Classics; Zhouyi; Characters using

中图分类号: B22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02-( 2019) 05-0122-05

收稿日期: 2018- 06- 06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周易》出土本用字研究”(2016K027)

作者简介: 张 喆(1980-),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责任编辑:李 静)

标签:;  ;  ;  ;  

唐石经《周易》用字测查及同词异字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