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校 44560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各国高科技的竞争中,无论是美国的“星球计划”、欧洲的“由里卡计划”,还是中国的“863计划”,究其关键还是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还是在教育。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渗透于历史教学中呢?
一、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
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现的。人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和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因为人类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好奇心更盛,所以在教学中,他们会对未知的世界提出许许多多的疑问。也许从我们大人的角度来看,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是幼稚和毫无意义的,甚至认为是故意捣乱,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次创新,至少也是好奇心的满足。如果学生每一次的探索遇到的都是老师“不可能”、“无聊”等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逐渐萎缩。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无论学生的答案有多么离谱,我总是以期待的眼光给以鼓励。“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答案?”“答错了不要紧下一次继续努力。”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他有一丁点想法,我总是及时加以表扬:“某某同学今天表现真不错,在认真地思考问题。”在鼓励中,学生不但人格得到尊重,而且没有了怯意,一次次大胆的探索,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培养
既然是创新,就预示着有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当创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难度只能是越来越高,失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失败换来的结果;一个人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人失败换来的结果。在科技和文化的教学中,我每讲一个重大的科技发明,总是把发明人失败的次数和探索的时间列出来,以及经历的痛苦讲出来,让学生每掌握一个知识点,在心灵深处产生一次震撼,逐步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说比较重视科学性和逻辑性,但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故事”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了文天祥抗元后“如何看待文天祥抗元”的讨论活动中,我并不是把问题给学生空洞地去讨论,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再看元军屠城的图片,最后让学生看忽必烈劝降的故事。有了充实的材料做铺垫,在后来的小论文中,有的学生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纵向联想,指出文天祥视死如归的力量源泉来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心;接着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极少数只顾个人利益,出卖国家、民族和他人利益的败类。有的学生则对比南宋的腐败和元世祖的重视人才,得出国家兴衰的规律。
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独创性思维培养
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的质疑是创新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其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都不可能穷尽真理的长河,只要肯钻研、多一点思考,比别人多留一点心,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如伽利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布鲁诺挑战“地心说”,爱因斯坦突破牛顿的经典力学等等。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引导,做到细心呵护和时时鼓励,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不但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有利于真正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杨元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3
标签:学生论文; 学中论文; 历史论文; 民族论文; 是一个论文; 注重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2018年1月总第1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