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伦理中的自由范畴_市场经济论文

论经济伦理中的自由范畴_市场经济论文

略论作为经济伦理的自由范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畴论文,伦理论文,自由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由,作为经济伦理的一个重要概念或范畴,作为经济活动的准则,是近代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产物,它是交换价值的理想化表现。古代世界不存在现代自由所要求的经济关系,所以也不存在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伦理的自由范畴。经济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商品生产为主,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自然经济,一般交换价值生产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经济伦理的自由观。

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生产者从事商品生产的起点考察,已蕴涵着经济活动的自由观。

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生产者从事商品交换的起点来看,他在生产商品中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自己的商品中去,即他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生产商品。同时,他也承认与他对立的商品生产者也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去生产商品,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商品所有者,这里已经明显地包含有自由的因素。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商品中去,就他如何处理自己的生产材料这点而言是自由的。“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97 页)经济主体的生产商品的本性决定了自由的成立和必然。

市场经济的经济主体必须具备自由意志,这是市场经济的共性。当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经济主体似乎也可以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但是明显制约于外在的权威,受贵族、地主、君主的意志所支配,这构成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正是冲破外在权威、行政手段对经济主体的束缚,取得了自由支配自己生产什么、出售什么的权利,取得了自由经营的权利,这正是市场经济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所在。经济主体取得经营的自由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同样也调动了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挣脱了计划经济所加诸的种种条条框框,能够按经济规律本身从事经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主体的自由经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正是市场经济本身活力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基本消灭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经济主体的自由不再具有人际关系的对抗性质,为真正的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创造了条件。

从商品生产者所进行的商品交换过程来考察,经济活动本身必然是自由的,商品生产者在观念上也会产生自由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活动中,被交换商品的自然特性和交换者的特殊的自然需要等这些自然差别产生了商品交换行为,商品交换这一经济行为的特性决定,谁都不能用暴力去占有、掠夺他人的产品,交换者都是自愿进行交易等等,这些决定了交换者的主体的地位。马克思写道:“从交换行为本身出发,个人,每一个人,都自身反映为排他的并占支配地位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交换主体。因而这就确立了个人的完全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96 页)如果交换者的交换行为实现,就可以看作是个人自由的实现,因为按照交换者的意愿达到了他预期的目的。他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生产、交换他的产品,在市场经济的一般的交换价值规律支配下,他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出卖了他的商品获得了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主体获得自由。可见,商品的流通过程的性质决定了经济主体的自由观念,而且在交换者的观念中逐渐树立自由交换是天经地义的,自由不仅是法律规定而且是是否道德的一个准则。

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是经济主体之间的自由交换得以实现的内在的经济依据。经济活动的自由并非是主体可以任意妄为,可以弄虚作假,而是必须遵循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个原则,通过非法、非道德的手段去获取利润,那么这位经济主体就侵犯了他人的自由,而他的不择手段亦非市场经济所肯定的自由。因此,自由作为经济伦理范畴在市场的交换过程或流通过程中,它要求经济主体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制约、反对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一切假冒伪劣、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当前我们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一些严重失控的现象,例如假冒伪劣泛滥等,这决不是市场经济中自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恰恰相反,这是由于一些人、一些单位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地攫取暴利所造成的,他们根本不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则,完全违背了经济伦理的自由规范。当前我们在流通领域中,坚持和贯彻经济伦理的自由规范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伦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主体要获得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只有遵循等价交换规则,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这是限制性的要求。经济伦理的自由从主体方面讲,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以较小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这是一种积极的自由。

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大工业生产的本性决定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树立了前所未有的职业活动的自由观。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积累和增殖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由于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部分会递增,而资本总价值转化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部分会递减,因此资本增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对过剩的工人——产业后备军。在资本生产经历繁荣、停滞或危机、复苏、再繁荣、再危机……这样一个过程,工人就在就业、失业、再就业的过程中不停流动,而且从一个行业不停地转换为另一行业,处于一种永远的“自由”流动状态。这种工人的自由职业流动的内在动因还在于,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它有很大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随时从利润少的生产部门流向利润多的生产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在一个部门减少而在另一个部门增多,成为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根本动因。再加上大工业的生产造成劳动内容的简易化和易掌握,成为劳动力流动的外部客观条件。因此,自由作为一种职业观念,作为一种经济伦理观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大工业时代,机器生产本身的特性决定工人不需要终生从事一种生产职能,机器本身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工人具有操作多种机器的生产职能。机器生产本身不管操作者如何,它只能把生产分解为各个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这就必然造成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到另一个生产部门,造成工人生产职能的不断更新,从而造成工人的全面自由流动。工人的自由流动不是由谁的意志决定的,而是大工业生产本身的特性所规定,变为大工业生产本身的条件。因此,自由,必然成为一种经济伦理观。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3~534页)

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经济体制往往把人们的社会职能固定起来,人员为单位或部门所拥有,人员流动十分困难,呈现了一个劳动者职能固定而难以流动的局面,有些人甚至把这种模式说成是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干了一行几乎一辈子无法流动、变更,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可以说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着劳动者必须不断进行职能的更动,职业处于全面流动之中,这是一普遍的规律,同样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职业流动的原因已不再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尽管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但是促进劳动者的职能变更和全面流动的经济动因依然存在,因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结构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新形势,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等部门也需要不断加以调整,劳动者的下岗、就业、再下岗、再就业……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劳动者的职业必然不断变更,处于全面流动之中,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运行机制的要求,同时又是人类迈向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经济伦理范畴——自由。这种自由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弘扬,更为广阔的职业空间可以由他们自由选择,对于个人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自由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规范,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升华为人类普遍的伦理规范,甚至是人类终极的发展目标,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运用辩证法去分析市场经济,不仅指出它产生的必然性、本质和消极方面,而且还揭示它的积极的一面,即对于人类的整个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正面的效应,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市场经济、发达的商品生产、大工业既对人们经济活动中的道德产生消极作用,尤其是拜金主义对人们的心灵、思想感情的严重毒害;同时,又使工人以至整个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使历史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形态中,工人同生产力和自身存在还保持的唯一联系是劳动,但是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人的自主活动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相分离,并且达到了顶点,即物质生活表现为目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劳动成了手段。要克服这一弊病,必须使自主活动同物质生活相一致,而这与人在劳动中获得自由相一致。在经济活动中获得自由的具体的实证性的标准,是可供人支配的自由时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16页)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 自由的个人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社会生产力的总和,获得劳动中或者经济活动中的自由,但这不是全部的目的,也并非是根本的目的,这只是个人达到自由全面发展一个根本性手段而已。人除了在劳动中的自由发展之外,还有智力、体力等各个方面的自由发展。那么,以什么具体的可见的东西来衡量全面发展的标准呢?这就是“自由时间”。个人具有用于从事非直接生产活动的自由时间,可用来从事科学、艺术、体育、休闲等各种精神的、文化的活动,自由发展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

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出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历程,他说:“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927页)在这里马克思表述了:(1 )必然王国将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进入自由王国,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根本动力,自由必需建立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基础之上。 (2)人类获得全面自由的前提,是人在与自然交换的生产活动或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自由,当自由的个人真正联合起来合理地从事生产的、经济的活动,把人与自然的交换控制在人自己手中,摆脱自然对人的控制,也摆脱人对人的奴役、控制而获得经济领域中的自由。 (3)使人类的经济活动真正符合人的本性,而不是控制人使人的本性扭曲。总之,人类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本身就是人自身,这是人的全面的、真正的自由,人将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协调起来。

人们首先取得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即能控制人与自然交换的条件,人类才能真正在自然界取得自由,人自身才能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也取得自由。这时候的自由不仅是经济伦理的范畴,而且是人类的全面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来到,是以经济活动中自由为前提的。人类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从经济领域中获得自由进而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创造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将在人类经济活动非对抗的形式下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对于经济伦理的自由范畴,需要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去理解,才能自觉地在经济领域中发现和拓展自由范畴,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标签:;  ;  ;  ;  

论经济伦理中的自由范畴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