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智能劳务输出_劳务输出论文

积极发展智能劳务输出_劳务输出论文

积极发展智力型劳务输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务输出论文,智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劳务输出的特点和趋势

劳动力从一国向另一国或地区出口,赚取外汇就是劳务输出。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以惊人的速度变成为生产力,劳务的范围已大大拓宽,劳务输出的形式也随之复杂化。

劳务需求向智力、技术型劳务转移。目前技术劳务和智力劳务方兴未艾,呈稳定增长之势,发展前景广阔。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原联邦德国占70%,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亦大致相似。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更高。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愈来愈多地需要掌握较高技术和智能的劳动力,而愈来愈少地需要普遍的劳务人员。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经济出现衰退,但随着经济的复苏,新技术革命的深入,以及人口增长的缓慢和老龄化加剧,这些国家的外籍劳务市场,特别是外籍高科技人才,特殊行业人才市场的容量仍将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美国缺少软件人员为86—100 万人。日本通产省公布的数字表明,1985年日本软件人员为40.7万人,缺20万以上。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预计到2000年将缺少97万人。另据统计,1990年,目前世界信息产值已达4700亿美元,到90年代中期,全球信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万亿大关, 成为软件传统产业之上的最大产业之一。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软件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从发展中国家来看,多数国家也不缺普通劳动力,它们大量需要的是能够提供咨询,设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如世界上最大的承包劳务市场——中东市场,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主要劳务需求是大型基础设施的建筑工程承包。80年代中期以后,商业、金融、园林绿化、医疗管理、畜牧兽医、沙漠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人和专家的劳务需求增加。据沙特阿拉伯大学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90年代沙特阿拉伯对医生的需求量为1万名。由于本国只能提供4000名医生, 其余缺额只能从国外引进。约旦现有护士2055人。据估计,至2000年约需4387人,除自己培养一部分外,仍需聘用大量外籍护士。另外中东地区过去投资4 千多亿元美元建设起来的项目,仍需外籍人员提供保养、维修、经营管理生产服务。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在持续、稳定增长、政局相对较为稳定,经济形势继续看好,但由于这个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普遍劳力供过于求,只有技术劳务和经营管理型劳务有一定容量。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澳门企业严重缺乏高科技和自动化程序操作人员。在澳门高科技人员本地和外来人员的比例是1∶2。新加坡政府也放宽了政策。允许国外的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到新加坡工作以满足新加坡对人力的需求。拉丁美洲人力资源也较丰富,普通劳务发展前景不大,但专业技术劳务和农业技术劳力有一定容量。特立尼达和多哥政府规定,外国承包公司承包的工程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外,工人必须在当地雇佣;非洲多数国家劳动力大量过剩,而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需从外地引进大量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国民,尽管文化素质较高,但目前,也缺乏企业管理人员,东欧市场开放后,法国就向东欧输出企业管理人员,首批50名企业管理已返回法国,现在另外24批人员正整装待发,去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及独联体等国家。

针对国际劳务市场上出现的变化,许多劳务输出国已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着手发展智力、技术劳务输出。如韩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都加强了对劳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致力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劳务输出。从我国的情况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劳务输出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靠的是劳务的低价格和充足的供应量。随着国际劳务市场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务出口应作相应调整,以求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增强竞争能力,占领更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发展智力型劳务输出的积极意义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裕的国家,资本相对短缺,积极促进智力、技术劳务输出将会加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首先,发展智力劳务输出可以获取更多的外汇,特别是在当前普通劳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劳务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其意义更为重要。在国际劳务市场上,智力、技术劳务的价格高于普通劳务好几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劳动密集型项目的收益。特别是目前国际上的咨询服务、设计、经营管理等软项目的发展非常迅速,收入越来越大。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过去那种比较单一的输出模式,积极促进智力型、技术劳务输出,勇于在国际劳务的高价市场上竞争,那么就会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以支持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其次,智力型技术劳务输出还会给国家带来无形的利益。即可以为我国培养和煅炼一批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外派的劳务人员在国外的工作实践中可以接触或操作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设备,从而开阔视野,掌握一些在本国难以学到的技术。80年代初,上海曾以劳务输出的形式,派出几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到中东为一家外国企业安装一套欧洲引进的大型设备。他们边学边摸索,仅在短短的3个月内, 不仅完成了安装调试任务,而且还掌握了操作、维修、保养的全套科学技术和工艺。第三,智力型技术劳动输出可以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技术、设备和商品的出口,带动普通劳务人员的输出。世界上一些国家智力、技术劳务输出的这种效应所带来的收入是可观的。 巴西每提供1美元的工程技术劳务就能出口3—4美元的设备。我国台湾省则通过海外生产性投资带出了价值12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印度则更为可观,其机电产品出口额从1970—1971年的1500万美元,增到1978—1979年的8.6亿美元。

三、我国发展智力劳务输出的困境与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劳务输出,一要看有无雄厚的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二要看输入国的劳动力需求量,并有一定支付手段。目前我国拥有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和80个左右的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因此,从理论上讲,我国应该是一个智力技术劳务输出大国。

但是,我们能否成功地打入并相应地占领国际智力型技术劳务市场,还存在着不少不利条件。从外部条件看,我们在智力、技术型国际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对于主要是发达国家,它们大量拥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并且其劳务输出大多又伴随着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因而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其次,随着国际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保护主义日益抬头,这对于我们进军国际智力型技术劳务市场,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从我国内部情况看,一是观念障碍,在我国对智力技术型劳务输出存有模糊认识,误以为“智力型技术劳务输出”就是“智力外流”,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劳务输出是劳动力从一国向另一国出口,以挣外汇。智力外流,则是一国内的科技人员到国外定居,获得该国国籍。从世界发展的格局看,各国经济日益一体化、集团化、区域化,以经济为核心,各国间的技术、劳务人员的输入输出成为必然,形成了一个国际经济和劳务的大循环,因而发展我国智力劳务输出,是符合现代国际劳务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的。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意识,系统而全面地理解智力劳务输出在当今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形势和意义,强化劳务输出互利互惠观念,竭力向全世界各种高层次结构的劳务市场,包括最新高科技技术市场进军。

我国在国际劳务市场上输出智力型、技术劳务的第二个障碍是劳动者的素质。尽管目前国际劳务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趋增大,但我国目前出口劳务一般依然是普通劳务,智力、技术劳务的比重很低,在技术密集型项目上的竞争也比较弱。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中,又有相当多的人往往不懂技术和管理。许多劳务人员对东道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因此,劳务输出仅有潜力而难以付诸实现。同时更为困难的是人才队伍不稳定,普遍存在着一次出国积极,再次出国消极,三次出国不愿的现象。有些搞轮流外派,增大了劳务出口成本,外经企业则不断处于“交学费”状态,影响我国劳务输出的发展。要使我国的劳务输出有新的突破,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对劳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因为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劳务市场的结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向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挑战。我们能否培养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我国打通通向国际智力或技术劳务市场之路的关键。应该根据劳务市场需要,对出口劳务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建立不同级别、不同水平的劳务培训中心或培训班。可有国家级的,也可有省、市、区级的,还可以由地方公司办,甚至允许私人办就业训练班,用多种方式进行多层次、多岗位、多工程、多职业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劳务学院,培养我国高级海外劳务管理人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档案,疏通人才流通渠道,沟通市场供求信息,以保证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干,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标签:;  ;  ;  ;  ;  

积极发展智能劳务输出_劳务输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