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 710004)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2月~2017年9月,医院登记在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CHF患者160例。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HQOL-100)量表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护行为评分(15.3±2.1)分,生活质量总体评价(11.1±3.1)分,生理(10.5±3.1)分,心理(10.1±1.2)分,独立性(8.9±2.5)分。自护行为评分与生理、心理、独立性、总体评分均呈相关性(P<0.05),其中与生理、独立性呈高度相关性。结论 老年CHF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护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需重视提高自护能力。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自我护理行为
CHF是常见的严重心脏功能障碍疾病,在我国成人CHF发病率约为1%~2%,因冠心病等心脏病发病率上升,慢性心脏疾病管理水平不佳,CHF的发病率也飞速上升[1]。CHF已成为居民死亡的常见病因,有症状CHF的死亡率甚至高于恶性肿瘤,存活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形成恶性循环。从疾病管理的角度来看,CHF患者自护行为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本次调查尝试分析老年人CHF的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以2017年2月~2017年9月,医院登记在案到我科门诊就诊的CHF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心功能等级Ⅱ~Ⅳ级,参照Framingham标准诊断为CHF;②年龄≥60岁;③非急性期;④心血管事件得到控制,或单纯因心律失常等症状就诊,未并发房颤、心肌梗死等并发症;⑤认知精神正常,可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其他重大致死性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②拒绝参与研究。入选患者160例,其中男115例、女45例,年龄60~81岁,平均(69.0±5.5)岁。病程1~10年,平均(4.2±1.5)年。心功能:Ⅱ级106例、Ⅲ例54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生活质量。自护行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其中的自护行为维度。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HQOL-10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持维度评分。统一回收问卷,即答即收,1h内完成,不识字的对象,可由调查者提示答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生活质量、行为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Mean±SD)符号(±s)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护行为评分为11~21分,平均(15.3±2.1)分。生活质量总体评价(11.1±3.1)分,生理(10.5±3.1)分,心理(10.1±1.2)分,独立性(8.9±2.5)分,社会关系(10.6±1.9)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1。自护行为评分与生理、心理、独立性、总体评分均呈相关性(P<0.05),其中与生理、独立性呈高度相关性。见表1。
3.讨论
CHF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并得到大量的循证研究证实,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受损、社会角色功能丧失、心理状态的改变等。以生理功能为例,CHF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疲劳等都会导致生理功能下降。又如心理状态,CHF患者并发病理性焦虑与抑郁的几率在10%~80%,初次发病的对象,焦虑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本次研究显示,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中国常模,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影响疾病管理行为与质量,造成恶性循环。本次研究显示,老年CHF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自护行为下降,与患者的行动能力、认知能力下降关系密切,对他人的依赖性明确增强,独立性受损。自护能力的不足,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病耻感,对他人依赖性的增强,同时还会影响家庭的收入,增加心理负担。值得注意的是,自护行为与社会关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与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长时间人与他人交互的结果有关。
对老年CHF患者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根据知信行理论,想要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便需要提升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重视程度,最终给予更多的支持,通过远程干预、家庭监督的方式,将疾病管理策略落实到实处。基本步骤是:①首先,需要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管理知识,关键在于重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模式,提升患者的行为管理能力,扎实提高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认识;②提升患者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人格、心理管理能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避免疾病的自我管理受到影响,增强疾病管理的信心;③最后,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给予持续性的支持,特别是在院外,需要开展监督、指导,提倡采用同伴支持、远程监测、系统管理等方法,提高疾病科学管理水平,控制症状,对于降低症状发生风险,增强患者的疾病管理信心有积极意义[2]。
目前针对CHF还有许多基础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如心率管理目标管理、合并症管理目标等,特别是对于那些疾病相对较重、死亡风险较高患者,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深入研究。
当前,我国慢性病的管理水平较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值得庆幸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极大的提高了护理支持的效率,降低了护理干预的成本。今后有必要从延续性护理干预着手,尽快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质量,提高症状控制效果,增强患者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医杂志,2014,55(14):1258-1260.
[2]温雪梅,卢仁泉,郭林,等.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发病及干预效果的 Meta 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8(4):702-703.
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92-994.
论文作者:夏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相关性论文; 疾病论文; 独立性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