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向度论文

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向度论文

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向度

王海燕

摘要: 共享发展理念是崭新的分配理念,它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而且是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一改西方分配理论缺陷而提出的新理念,代表着先进的分配模式和价值方向。其理论向度是尊重个体,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共享发展;其价值向度是科学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实现共同富裕;其实践向度是建立共享发展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生态制度。

关键词: 共享发展;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实践向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限定,分析了制定这一理念的前提和意义,并对新时代中国发展蓝图进行了描绘。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指引当下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其中,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目标和逻辑架构,是统摄“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灵魂和指导方法。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并非毫无依据,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是结合当下中国发展情形提出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1)灌浆材料。在开展灌浆施工的过程中,应使用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为了保证帷幕灌浆施工效果,只有合格的水泥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在应用搅拌机制备水泥浆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水泥浆的稳定性,可在制备时适量添加钠性膨润土,控制搅拌时间必须>0.5min。水泥浆完成制备到灌浆完成之间的时间必须在4h以内,在灌浆过程中,每隔0.5h需测量一次浆液比重,保证比重误差≤5%。控制水泥浆的温度在5~40℃范围内,如果温度不达标,不能投入施工进行使用。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向度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任何思想都是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抽象表达,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共享发展理念在东西方思想家们的论说中都有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更是将基本立场植根于共享发展理念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充分体现了对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坚守。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人类异化的根本原因,是剥削产生的制度基础。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阶级属性,同时也体现出它的剥削性与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逐性。无产阶级作为人民群众,根本无法完全掌握自身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产生依赖于物的人身依附关系。资本主义所导致的种种不公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批判的重点,他在对资本主义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无产阶级运动就是为了改变少数人的占有性,而使大多数人获益,使大多数人实现占有。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实现了对于自身劳动和财富的充分占有,彻底否定剥削和异化。共享成为基本准则,并且特别指出这种共享发展是并非牺牲个人特性的共享,而是充分尊重个体,实现自由发展的共享,最后达到一个理想的社会。而理想社会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不仅仅实现物质财富的共享,同时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共享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仅将共享发展设定为理想社会的追求目标,同时也为实现共享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彻底颠覆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传统的社会制度,“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75。只有彻底推翻剥削制度,建立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占有社会资料,共同社会生产,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这种共享成果的旨归便是彻底消除部分人的独有,消除阶级,消除旧的分工,也即消除以往的社会模式,而最终通过教育,工种变换升级,城乡融合等,达到产业的飞升,实现全社会福利的共享,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理念忠实继承并发扬光大。从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人民的强调,无不是这一理念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也是全体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原则和目的,始终不变,一脉相承。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向度

罗尔斯作为新自由主义流派的旗帜,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修正。作为公平的正义,他的分配理论简单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则,其一强调在大众的自由体系之内的个人的平等权利,其二是因为社会和经济必然存在不平等的情形式,所以在正义储存原则一致下,强调了最少者利益;同时又突出其公平性,要求对他人的开放性,保证权利和平等的平衡性。政治平等优先于经济自由,正义优先于效率,“并且可用一些人的较大得益补偿另一些人的较少损失,或更严重些,可以为了使很多人分享较大利益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3]23,通过制度安排实现“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总之,以公平的正义抵制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可以看出,罗尔斯动摇古典自由主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核心信条,主张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实现公平分配。但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避免国家权力被资本所异化,从而沦为少数财富权贵的遮羞布;第二,罗尔斯仅仅是修正而不是否定古典自由主义,那么,如何约束主导社会运行的资本原则,以及对于自由平等的腐蚀。

基于直方图谷点门限阈值分割方法是最直观、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一般情况下,图像中同一对象的像素灰度集中在一个灰度附近,一般认为灰度直方图的每个峰值及左右邻域代表图像中一个目标,谷值是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的过渡点。基于直方图谷点门限阈值分割就是用谷值作为阈值来对这些峰所代表的目标区域进行分割[8-9]。

(1) 坡体地质条件。边坡位于突出山脊前缘陡崖部位,坡度呈75°~88°,坡向60°,高差约160 m。坡脚为河流侵蚀堆积地形,陡崖高速公路以桥梁的形式沿杂谷脑河谷底呈带状展布,桥面距坡脚高差约29 m。坡体主要由志留系茂县群(Smx2)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和变质石英砂岩构成,岩层优势产状为320°∠54°。主要发育有两组闭合充填节理:J1:125°∠29°,延伸1.5 m~2.5 m,间距0.2 m~0.5 m;J2:40°∠85°,延伸1.5 m~2 m,间距0.2 m~1.0 m。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 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下半球赤平投影图见图3,工程地质断面图见图4。

4.4 出血的护理 白淑侠等[44]对90例白血病患者采用漱口液漱口以及口腔护理等预防措施,针对齿龈渗血问题,采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止血效果不明显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绵片贴附牙龈止血,云南白药和大黄止血膜对口腔出血均有效。另外,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在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血小板低下出血不止时可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悬液。

现代西方思想中关于价值分配的理论建构比比皆是,但归结起来两个流派:一是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以诺奇克为代表;二是现代新自由主义,以罗尔斯及其弟子为代表。古典自由主义流派认为,自由优先于平等,效率优先于正义,坚守“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初立场。这其中尤以诺奇克的观点为代表性,诺奇克首先对获取和转让概念进行了辨析,特别强调了权利和正义的联系性,所以他才能得出个人持有的正义性是天然的,不能受到国家权力的威胁,不能因为公共利益而受到限制,坚持“最弱意义的国家”,“国家不可能用它的强制手段来迫使一些公民帮助另一些公民;也不能用强制手段来禁止人们从事推进他们自己利益或自我保护的活动”[2]1。诺奇克的理论一直受到质疑:第一,如果说国家权力应该受到制约,那么,个人权利是否天然正当,如何防止权利滥用甚至是权利争斗;第二,国家权力受到强力制约,那么,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如何实现。

共享发展理念是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理念,它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的是社会价值如何进行公正分配的问题,涉及分配理论的各个方面。正是在分配问题上,共享发展理念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

第三,坚持共识共建共享发展是共享发展的逻辑。共识共建共享是逻辑严密、相互嵌套的实践体系。首先,共识是共建共享的思想前提。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是思想先行行为跟进,解放思想才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共识是共建共享的思想共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已经做了一个大蛋糕,经济总量等各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群众为改革开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自然应该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但共同富裕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尽管时间漫长,但在特定历史阶段,人民群众也应享受改革的红利。其次,共建是共享的关键。没有共建,共享就是镜花水月,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没有积极的共建,共享的程度效果就会背离发展的初衷。因此,必须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积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最后,共享是共识共建的目标和动力。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会积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总之,作为共享发展的逻辑,共识共建共享环环紧扣,必将结出实践的硕果。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向度

第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共享发展的前提。唯物史观一直秉持人民的基础地位和实践主体,突出人民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中的重要性。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分析了人的属性,指出人是一种全面的方式而存在,不是片面的而是完整的存在,这就把人不能孤立地来看,而是要放在整个社会关系中考量。人真正占有自身本质的时候,人才能称为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505。人的物质生活是历史实践活动的基础,人只有在保持基本生存的前提下才能创造历史。但问题是,传统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成为凌驾于社会肌体之上的上帝,资本原则主导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统摄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类异化的根源。异化是人对于其本质的背离,人成为资本附庸而沦为自身的反主体存在。消灭资本,消除阶级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人成为自己主人的关键,而社会主义制度“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的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6]570,人民群众成为真正的解放者。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书画尤其不一样,中国书画的传统是要讲“师出有门”“师出名门”,“正宗”“正派”“正脉”是中国书画传承有序的要义。作品是书画家的本,思想观念与方法技艺最终要还原为作品,学生作品像老师不仅在于形,也在于气,在于韵,在于神。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不能仅仅是社会主义手中的“批判的武器”,更必须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只有这样,共享发展理念才能发挥价值目标的指引作用,才能与中华民族复兴密切结合。

第一,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享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的地方是,社会主义的超越不仅是人道主义的超越,还必须是生产力方面的超越。只有积累起比资本主义更加高级的生产力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的终极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同样注重生产力层面的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证明,解放和发展生力一直是共产党人进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变革生产关系,才能极大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维度组成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共享发展而不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生产力大发展,让人民获得最终富裕。

共享发展理念同时兼具两种理论的长处,遵循共享发展理念就有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超越。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显示出无比优越性。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比,私有制无法实现公平的分配,诺奇克的权利滥用或者罗尔斯的国家“利维坦”都是私有制结出的恶果。彻底否定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4]45。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可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权力和权利的和谐关系;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积极作用,尊重市场是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地位。同时,科学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政治权利;通过依法治国,有效规范市场行为,处理好共同富裕和先富后富关系。

第四,坚持科学有效制度建设是共享发展的关键。“价值通过合法与社会系统结构联系的主要参照基点是制度化”[7]144,任何发展理念必须植根于现实才具有深厚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关键。这种制度建设涵盖四个方面:

一是共享发展的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共享发展的经济基础,坚持公共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也也不会被动摇,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私有制是剥削的制度建设,公有制是共享的制度建设。同时,必须克服经济领域内的异化劳动,“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8]415,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经济共享。

二是共享发展的政治制度。奠基于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建设,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有权利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政治制度,都是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它们为共享发展提供了各种制度层面的保障,也是使共享发展能够长久顺利推进的政治前提。

三是共享发展的文化制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

四是共享发展的生态制度。绿水青山蓝天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它不是独立于其它制度之外的,而是始终贯穿于各个环节,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四、结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不断提出发展的起点和旨归,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方向要求,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本质是为了人民,要依赖人民,那么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当然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民的团结性,实现社会主义的大发展。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视角解读。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的发展,又是结合中国当下实际做出的明确要求,它必将贯穿于日后的发展实践中,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美)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7](美)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图分类号: G5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CN61-1487-(2019)14-0034-03

作者简介: 王海燕(1969—),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标签:;  ;  ;  ;  ;  

共享发展理念的多维向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