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许佳程

许佳程

(四川省射洪县中医院 四川遂宁 629200)

【摘要】目的:分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8月起—2018年12月毕,从我院挑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挑选的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常规治疗,比如解痉、吸氧、抗感染,于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且有效有提升了动脉血氧饱和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13-02

Clinical study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Xu Jiacheng.

Sichuan Suining 629200, Sheho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From August 2018 to December 2018, 6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to carry out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and even grouping,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each. Routine treatment such as spasmolysis, oxygen inhalation, anti-infec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were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clinical related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33%,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art rate and the respiratory rat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blood and respiratory rate of the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nd th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as significant, the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of the patient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was increased effectivel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Non-invasive ventil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多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由多种因素感染导致该病症的产生,继而可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和Ⅱ型呼吸衰竭,在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措施为机械通气,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与血pH值,而且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创通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无创通气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不仅可发挥与机械通气相当的治疗效果,而且有效防止了气管插管所导致的损伤。为此,对无创通气予以深入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实施研究,对无创通气的临床价值予以了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8月起—2018年12月毕,从我院挑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实施研究,以随机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挑选的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方面的比例为19:11,患者年龄处于45岁~7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64.68±3.58)岁,病程介于1.5年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57±1.22)年;观察组患者在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方面的比例为20:10,患者年龄处于47岁~79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65.13±3.65)岁,病程介于1.8年到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74±1.28)天。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受年龄、经济条件或慢性疾病终末期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的影响而拒绝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酸性中毒以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0mmHg;(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呼吸、心跳停止,或存在感染性休克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的患者;(2)头面部等多个部位存在变形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3)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于对照组患者中常规治疗,比如解痉、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抗炎、祛痰等,有有效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介于85%到90%之间。

于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首先,将模式设置为S/T模式,将备份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到15次,若患者存在缺氧状则应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其次,将初始呼气末正压设置为4cmH2O,可与患者的病情相结合,适当增加2cmH2O,通气治疗过程中,应保证呼吸道的清洁干净,继而促使气道畅通,可在治疗前向患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再次,调节患者面罩给氧浓度,保证患者氧饱和度为90%以上,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或将其设置为每分钟5L,促使PaCO2保持在90%到95%之间。在第一次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时,每次持续时间在14小时以上,第二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时,每次持续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且连续最少治疗3天。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与实际生活活动时间对治疗时间进行调整,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的间隙加强鼓励,促使患者多饮水且自主排痰[1]。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治疗效果。实施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实施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且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为有效;实施治疗完成后,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或缓解,甚至病情有所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所占比例与有效所占比例之和[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探究分析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无效、有效、显效的病例数分别有8、9、13例,观察组无效、有效、显效的病例数分别有2、12、16例(χ2=4.320,P<0.05)。

2.2 心率和呼吸频率分析比较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3 动脉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分析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50.57±8.81)mmHg、(50.28±8.75)mmHg(t=0.128,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4.35±9.17)mmHg、(83.62±11.23)mmHg(t=7.279,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慢性呼吸慢性疾病之一。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普遍认为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对肺部造成损害是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比如:吸烟、大气污染等,不仅对外周和中央气道产生了累及,而且对肺实质产生了严重影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表现。而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后,则极易导致急性加重发展,形成肺泡过度的充气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形成,最终演变为通气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造成机体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在病情较为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的普遍重视,采用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实施治疗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患者吸气过程中通过机器做工起到帮助作用,促使患者有效克服气道阻力,继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疲劳和降低了耗氧量。同时,无创通气还在患者呼气过程中提供了较低的正呼气压,从而对人体中的PEEPi起到了对抗作用,有效避免了细支气管气道和肺泡的陷闭、萎陷,继而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亦可看出,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张国梁[5]等人通过研究得到了和本文类似的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

综上所述,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且有效有提升了动脉血氧饱和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一帆,莫伟良,张平.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8,29(23):3302-3304.

[2]王雅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208-209.

[3]丁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12-13.

[4]姚树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12):17-18.

[5]张国梁,姜兰.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3):48-50.

论文作者:许佳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_许佳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