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化运作与保障机制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运作及保障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保障机制论文,企业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主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各国创新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是有效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而有效的信息运作和保障机制是满足企业自主创新信息需求的保证。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转换转化路径,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服务运作及保障机制。

1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主体及功能分析

Von Hippel(1988)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创新不是来自于企业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借助于外部创新源。[1]企业自主创新信息环境由不同的信息服务主体构成,这些主体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合作伙伴、政府机构、大学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培训机构、人才中心、孵化器、行业协会、贸易协会、信息中心、图书馆、投资者,这些信息主体作为企业的信息源,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类信息。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类型主要包括:(1)市场信息;(2)技术信息;(3)竞争信息;(4)人才信息;(5)管理信息;(6)政策信息;(7)资源信息。不同的信息服务主体能够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一种或几种类型信息,同时,一种类型信息也可以由不同主体提供,信息服务主体、信息类型及信息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见图1。

1.1 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竞争企业

与自主创新企业相关联的企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相似产品的企业,另一类是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Maskell(2001)把这两类企业划分为水平与垂直维度,垂直关系的企业通常倾向于合作,合作伙伴、顾客、供应商属于垂直关系,而水平关系的企业通常是竞争对手。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竞争企业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信息源,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影响。[2]

用户是新思想的重要源泉,持续的创新经常是通过顾客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Von Hipoel,1988)。顾客对创新过程的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用户往往是创新的最大受益者。第二,顾客通常拥有难以转移的本地化信息或黏滞性信息,因此,关于顾客对创新作用的相关文献在一点上达成共识,即企业与顾客需要建立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能够使对创新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从顾客转移到生产企业。

企业与供应商的紧密联系可以使企业捕捉新零件与新材料的信息,并迅速用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于供应商来讲,了解终端制造商的需求后,就可以提供制造商所需要的零件和原料,并依据新需求改进零件和原料的适应性,提高服务效率(Kieron & Mark,2004)。[3]

处于水平链条上竞争企业与处于垂直链条上的合作企业也是企业重要的信息源,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竞争信息和管理信息。

1.2 大学与科研机构

创新过程不是一个企业独立努力的结果,经济系统中各种机构的相互作用是这一过程的核心(Stephanie & Patrick,2003)。[4]是否拥有作为技术创新基础和源泉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崛起。Rosenberg & Nelson(1994)认为大学或科研机构是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信息。[5]

1.3 金融机构、培训机构、人才中心、投资者

图1 信息服务主体、信息类型及信息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

企业在整个自主创新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企业的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创新的需求,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资金信息,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所需的资金资源。培训机构、人才中心能够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和管理信息。

1.4 孵化器、行业协会、贸易协会、信息中心、图书馆

孵化器、行业协会、贸易协会、信息中心、图书馆是企业自主创新重要信息平台。孵化器主要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和资源信息。行业协会和贸易协会是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能够把各种主体聚集到这一平台上,从而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竞争信息、人才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各类信息中心和图书馆成为重要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的重要来源。

2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获取渠道分析

自主创新企业需要建立畅通的渠道才能获得自主创新所需的各种信息。企业通过参加业内的商业展览、一般用户走访、阅读业内出版物、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及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Malmberg & Maskell(2002)认为信息获取的渠道有雇佣新员工、员工的高流动性及观察竞争对手的行为。[6]Mansfield(1995)通过数据调研发现,信息获取的典型渠道是员工在企业间流动、非正式交流、会议、供应商与用户的信息输入、专利使用及反求工程。[7]Harabi(1997)认为技术许可、文献调查、与竞争企业的员工交流及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8]Griliehes(1998)指出生产者与制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信息流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9]Stephanie & Patrick(2003)认为正式的合作或非正式途径(如出版物或与科学家或工程师的会议交流等)是信息从大学或科研机构向企业扩散的途径。[4]

本文对以上学者的观点进行较全面的归纳分析,认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包括雇员流动、非正式交流、合作创新、商业刺探、逆向工程、专利或技术转让及专业杂志、专利出版物、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3 信息的转化路径研究

企业获取的信息需要经过有效的转化,才能被有效利用、形成创新成果并产生创新效益。按照信息的可认识及可转移难度,可以将企业自主创新所需的各种类型信息划分为划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就是通过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断转化创造新信息的过程,在企业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中,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会发生四种转化方式,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和综合化(Combination)。社会化指隐性信息向隐性信息的转化,如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将获取的隐性信息转化为自身隐性信息的一部分,是企业个体获取外部信息的过程;“外化”指从隐性信息到显性信息的具体化、概念化的过程,是个体信息转化为团队共享信息的过程;整合化是显性信息向显性信息的转化,指将零散的显性信息合成一个新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团队信息转化为企业的组织信息;内化是从显性信息向隐性信息的转化,当显性信息在整个组织中被分享时,其他的员工开始把这些显性信息内在化,以此来拓宽和重新构建自己的隐性信息。图2是企业新信息创造过程。

图2 企业的新信息创造过程

为了实现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转化,还需要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进一步分类。显性信息按其可获得性,可分为未编码信息和编码信息两类,未编码信息指通过直接接触才能得到的信息,表现为眼神、肢体语言、会议、谈话、非正式讨论等形式;编码信息指以备忘录、文件、手册、图表、电子文档、专利等形式存在的信息。在信息外化的初始过程中,通常以未编码的形式存在,如一个人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或一个冲口而出的新想法,或科学家记在餐巾纸上的一个公式,或对一个问题的头脑风暴法,这些信息虽然是显性信息,但却是零碎、不清楚的,也很容易被非直接参与的人误解,甚至如果不马上记录就可能丢失的信息,为了易于交流,未编码的信息通过编码化转化为备忘录、论文、图表、电子文档、专利等形式的编码信息。

隐性信息按其可获得性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尚未表述的信息(non-epistle tacit knowledge),这种信息的获取需要一个外化的过程,如果信息拥有者能够表述出这种信息,那这种隐性信息就变成显性信息。第二类是情景信息(socio-cultural tacit knowledge),指零散分布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信息,这种信息通常需要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在特定环境中直接接触才能获得。第三类是语义信息(semantic tacit knowledge),如医生或律师,长久以来形成自己的行话,其他人如果不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与其他人接触,就无法理解。第二和第三种隐性信息与第一种不同,其获取不是通过外化,而是通过吸收,个体需要依赖自身经验或实践才能理解、获取这种信息,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有利于这类信息的获取。[10]第四类是个体的心志模式(Sagacious tacit knowledge),这种信息可以看作为个体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能够激发个体从现有信息中发展新思想,或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与重组,Castillo(2002)认为这种隐性信息是科学发明的发动机。

图3 隐性信息和显性信息的转化机制

图3是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的转化机制,隐性信息的转化从存在于人脑中的未表述的隐性信息开始,这种信息通过外化过程转化为显性信息,这种显性信息最初以未编码形式存在,再通过编码化转化为编码信息。而情景信息和语义信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共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吸收才能转化为显性信息。对显性信息的吸收需要一个内化过程,在这一内化过程中,需要利用个体的心志模式。

4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信息运作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信息运作机制(见图4)的核心是实现信息的传导,经过传导过程,信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生增值效益。根据图4,可以将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信息的运作机制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企业通过信息获取渠道获取自主创新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在这一阶段,信息源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途径。第二,信息转化为企业创新产出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消化、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三,企业的创新产出更新了企业的信息库,通过企业间学习,企业自主创新产出的信息扩散到其他信息源,进行新一轮的信息循环。

5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的作用是促进信息流动、使企业能够顺利获取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创新产出,实现信息增值。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扩散机制、信息获取机制和信息利用机制。其中信息扩散促进信息获取,信息获取促进信息利用,而有效的信息利用可以进一步促进信息扩散,因为有效的信息利用机制使企业产出更多的创新信息,这些产出的创新信息作为新信息源参与进一步的扩散(见图5)。

图4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信息运作机制

图5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

5.1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扩散机制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扩散机制的作用是促进信息在创新主体之间广泛流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国外的经验看,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我国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理想状态是形成良性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因此,应该在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基础上,形成自主创新信息服务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扩散机制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扩散机制

(1)激励机制。政府在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导、激励和监督作用。首先政府应该推动社会各类信息服务主体的建设、发育和成长,延伸信息服务网络。第二,政府应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公开图书馆、高新图书馆及各类信息中心的建设。第三,政府应采取适应的激励措施推动各类信息服务主体的服务意识,对营利性服务机构和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第四,政府应该引导和监督信息服务市场运作,使之形成市场化运作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另外,还要促进信息服务主体之间交流机制的形成。

(2)供求机制。信息服务的供给和需求是信息服务市场存在的前提条件。从目前我国发展情况看,自主创新信息供给和需求都面临着开发不足的问题,而且供给和需求还未能做到良好匹配,缺少有效接口,供给方信息闲置,需求方得不到较好的信息服务,造成信息资源浪费并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国家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但这些资源很少被企业应用。因此,需要开辟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渠道,使诸多的信息资源真正被企业所用。

(3)竞争机制。无论对于营利性的信息服务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的信息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都能够促进自主创新信息服务效率的提高。对于非营利性机构,虽然不存在彼此之前经济利益的矛盾,但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其公共形象和社会信任有重要影响,影响政府部门是否继续对其提供资助,因此竞争机制的引入会促进非营利性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于营利性机构,竞争机制的引入,能使其产生危机意识,因此会想办法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4)价格机制。价格机制能够促进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信息服务机构采取质优价廉的服务。信息服务市场中价格的形成不但受传统供求关系、竞争形态和信息服务成本的影响,还要受消费者预期效用的影响,预期效用的难评估性成为信息服务定价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价格运行机制,使价格成为调整信息服务方向和服务规模的信号,促进信息服务市场的结构逐步合理化。

(5)交流机制。除了形成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市场化运作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外,还要形成自主创新信息的有效交流机制。信息服务主体之间的网络关系有利于信息源之间的信息碰撞,是自主创新信息流动的主要通道。另外,行业协会和贸易协会及各种类型信息平台,如基础设施平台,各类数据库平台对促进信息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5.2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获取机制

自主创新企业只有建立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才能获取所需的自主创新信息。首先企业要形成快速的信息反应能力和信息评估能力,以便在海量信息中有效甄别所需信息、识别信息获取的途径和评估信息的价值。第二,企业要与各种信息提供主体之间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联系,这有利于企业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且可获取许多免费信息。第三,建立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促进企业内部外的交流和合作,注意专业杂志、专利出版物、报纸、电视、互联网中信息的提取,并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各类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源。

5.3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利用机制

信息有效利用是信息价值发挥的前提。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利用机制如图7所示。在信息利用过程中,企业吸收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自主创新企业通过潜在吸收能力获取和消化外部信息,增加企业的信息积累,然后利用实现吸收能力,进行企业内部信息整合,实现隐性信息和显性信息之间的转化,最后完成整个自主创新过程。

图7 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利用机制

6 结语

良性的信息保障机制是满足企业自主创新信息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我国自主创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信息服务主体、信息类型及信息功能之间的映射关系、企业自主创新信息获取途径、信息的转化机制及信息运作机制的基础上,从信息扩散、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机制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各种机构的和谐运作,短期来看,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作用,但政府的引导作用应该呈逐渐减弱的趋势,最终实现自主创新信息服务的良性市场化运作。

收稿日期:2008-01-16

标签:;  

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化运作与保障机制研究_服务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