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空间对新闻媒体的真实挑战(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媒体论文,虚拟空间论文,真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挑战6:网络传播的无中央控制性和无政府主义
2000年6月9日出版的南京《快报》报道了一件不可思议的新闻:
记者从福建省工商局获悉,该局日前颁布了《福建省因特网网上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福建省出台的第一部对网上活动进行管理的规定。
《办法》规定,今后凡从事(包括已从事)诸如利用因特网发布广告“举办商品展销会、网上购物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申请网上经营登记。经核准登记的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通过因特网为其提供登记标志及编号设置在其网站首页的左上方,以便进行规范管理”。
如果这条新闻是真实的,看来这个省的工商局不了解网络的本性——互动性、无地域性、无中央控制性和无政府主义性。
尽管一些国家或地方的政府竭力去设置一些规定,规范“当地网络世界”的行为准则,但是国家和区域边界在网络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因而这些规定是无法实施的。而且,随着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扩展,这种规定的实施可能性将会越来越渺茫。
可以这样讲,福建省的网民所看到的网页99.9999999....%是在全球各地制作的,而福州当地网民制作的网页更多的可能是被全世界各地的人打开。
网络世界是全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福建省的那个规定无疑是由那些对网络不了解的人制订的。他们可能急迫地想用控制传统工商业的办法来管理网上广告、电子商务、网上会议等等。但事实上,你如果要控制一个省的网上活动,你首先要具备控制全世界的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内容的能力;此外,还必须具备控制国际销售、货运的能力。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物理地切断这个省与外省和外界的电话线路来做实施这个管理条例。
如果一个省级工商局做不到这一点,想通过在网络世界里设置政府和商业警察来控制和收费,不仅收不到管理费;最可怕的是,从事电子商务和网络媒体的人将会远离这个省份。但是,离开了这个省份,他们仍然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制作的网页同这个省的网民和商业机构发生B2B或B2C的关系。
对不了解的事物,暂时不要忙于控制。
挑战7:网络新闻传播的个性化
每天早上我看的第一张报纸不是北京的“小红帽”送来的,也不是邮局送来的。我起床第一件事情,是打开电脑,进入我的电子信箱,给我直送新闻的有《今日美国》、英国的《经济学家》、香港的《远东经济评论》、《纽约时报》(在香港和北美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从形式上看,网络媒体的直送新闻有点像又回到了传播媒体的出版模式了。从报纸出版者来看,从报纸跟读者的关系来看,完全依靠读者每天冲浪到你的网站,阅读你的报纸,这多半是偶然性的、不固定的、匿名的。这是一种散漫的无组织的关系。而直送新闻又把你带回到了那种古老的读者报纸关系——直接对单个读者的服务。但是,同传统报纸读者关系不同的一面是,提供的新闻和信息完全是读者个性化了的内容。一个读者一种内容服务,100万个读者,100万种服务内容。
网络新闻传播的突出特点是新闻的窄播化和个性化。网络媒体通过制作个性化的新闻产品获得最大的点击量和利润。
网络新闻传播的第一次浪潮:报纸用笨拙的搜索引擎建立了最原始的网站,而且这种网站实行收费的会员制。有的报纸是挂在一些大的网络公司的网页上,如CompuServe,Prodigy或America Online。但是,当时没有多少读者由此而迷恋上网络报纸。第二次浪潮是1995年上半年公众和主流媒体发现并进入万维网而掀起的。几乎所有的新闻出版物都挤进了万维网。如这年创办的《华盛顿邮报》网络版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数字墨水。这些报纸的网络版注重网页的精美设计,除了有详尽的文字、资料和背景外,还有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各种图片,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网人。但是,用速度仅为14.4K的调制解调器和搜索引擎在垃圾成山的信息世界里漫游,经常遇到的是瓶颈塞车、链接的死胡同;或者是自称的“交互式”新闻网站不回答你发给他的电子邮件。在网上阅读新闻的人开始厌烦效率低下的搜索引擎,网人们每次开机上网干脆就直接进入一个网址查阅所需新闻,而不再无边无际的搜索,浪费时间和精力。第三次浪潮:人们不再“新闻冲浪”,而越来越养成“新闻直送”的习惯。
新闻直送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新理念,把新闻内容直接投进网人的电子邮箱。但是,新闻直送并不简单地意味着把一份报纸塞进一个数字化家庭的门缝里。新闻直送的报纸是网人根据自己需要的内容而选定的,是专为网人细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别定做的,是完全用户化了的新闻。由于节省时间、信息可靠,特别是可以避免万维网上的瓶颈塞车现象,网人希望新闻直送。
网络新闻的传播越来越靠新闻直送。你在网上填写订阅订卡片,发给你所要订阅的报纸或杂志。有的报纸杂志是免费订阅,如《今日美国》、英国的《经济学家》、香港的《远东经济评论》。有的报纸要花钱订阅,如《华尔街日报》。有的报纸还没有开展新闻直送项目,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新闻直送主要是为这三种人服务的:(1)一个非常明确他所需要的新闻种类的人;(2)一个平时非常忙碌,无暇上网冲浪的人;(3)一个希望定期收到新闻出版物的人。
但是,要想就某一个专题获取全面、平衡和更准确的新闻,最好还是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冲浪,查阅各种新闻资源。
挑战8:媒体一体化
我们那些传统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在10年前刚刚开始当记者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新闻的表现形式会发展到这一天,迄今,连我们大学传播系的新闻学教授们还不知所措。仅仅是一年多以前,当大学新闻传播系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他或她的选择很简单:报刊杂志或广播电视。但是今天,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印刷、影视和广播已经在网上融合,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在网络媒体上已经消失。
印刷、电视、广播等处在分离状态的传统媒体和它们的市场,在网络时代走向一体。在《人民日报》的网络版,读者可以下载视听资料。而在西方的大报,如《华盛顿邮报》,可以下载更详细的音像资料,简直跟观看电视或收听广播没有区别。而且这些视听资料是随时更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报纸也进入了电视市场。如果打开中央电视台的主页,可以看到它提供详细的文字新闻和资料供读者阅览。电视台从这个意义上看,也进入了报纸市场。
那么,通讯社在这场竞争中是如何表现的呢?路透社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提供量体裁衣的财经新闻。西方的一些大报也开办了自己的通讯社,比如《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开始了为用户批发新闻的业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千龙网等,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信息总汇的作用。中国规定,中国国内的新闻媒体不得直接采用外电的新闻。但是,由于国内不承认网络媒体是新闻媒体,所以,某些网络媒体,如亿唐直接在网上发布法新社的中文电讯稿。
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和四川新闻网开办的正是为用户批发新闻的业务,起到了信息总汇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规定的信息总汇——新华社该怎么办?
挑战9:活跃的网络社区与变化了的传播话语
互联网是连接全球的网络,是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能够跨越地域、时间、文化、政治,甚至语言的障碍,相互自由交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Nicholas Negroponte是全球化传播的坚定倡导者。他曾经说,“通过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了解其他国家的儿童们,是不知道民族主义为何物的。”
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和神话。这种美好的神话要变成现实的基础是双向传播的全球化传播。而今天,人们所看到的信息,是在一个多导向的全球网络中,信息的单一流向和发布。
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生活的社区,不是以你所在的地域划分的,而是以人们的兴趣所在,在这个社区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来了。现在的网上聊天室和论坛不是把持不同政见的各类公民吸引到网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政治协商,而是把思想、政见、价值观和爱好基本相同的个人吸引到一块,加深他们的原有价值观和偏见,而不是挑战和改造原来的价值观和偏见。
在这种跨国的交流中和网络新社区的形成和建设中,网络公民和网络社会已经诞生。从而要研究一下传播学理论和新闻学的演变。
在虚拟的公共政治领域里,应该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值。应该认清传播技术在确保人类的这些基本自由的作用。虚拟政治应该有一种包容性,应该确保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关键传播工具的机会和权利,要保证他们既是网络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网络内容的制作者。网上的内容应该为不同社区的不同需求服务。
网络媒体应该培育一种更具有协商精神在线公共领域。这意味着,公民们应该把他们的个人意见交给公众审查确认。公民们应该利用网络把议题通知给公共官员和政府领导人。
网络是为公民利益服务的最理想的扩音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政治议程。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电视上的另一种政治辩论形式。通过网上发表言论、通过网上签名请愿和民意测验、通过广发电子邮件等形式有助于公民的自我表达和公民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某些议题的优先化,有助于设计行动方案以影响政治议程。
新闻的另一个作用是促使读者关心政治、关心公共政策、关注政府的所作所为、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国际局势。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准确诚实地、有责任心地报道事实和数字。
这种挑战还来自网上的不同声音和信息源:代表个人的或新的团体的。这种声音由于采取一种创新的大众话语,并伴随有互动的聊天和论坛,给人的印象是真实感人的。从单向的宣传灌输转向互动的公共论坛。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信息和新闻野蛮竞争的丛林。在这个崭新的公共领域和网络政治空间里,人们不仅需要知识分子来充当新的仲裁人,更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充当仲裁人。
今天的读者需要的新闻是实时更新的、准确的、反映不同观点的和内容充分的。而读者在读完这条新闻后,还需要有条件立即做出对新闻事件的反馈,并希望与网络媒体的新闻编辑或是网上的其他网友即刻展开交流和对话,让其他网友(有时候,恨不得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评论。如1999年5月网民对北约轰炸中国使馆的评论和最近网民对东芝事件的评论。
挑战10:“公民记者”的大量涌现
中国目前有将近800家报纸上网。这些传统的报纸过去是单向的灌输和宣传,无法与读者互动,更难有读者的直接参与。而今天,在《人民日报》上,你可以在它刊载的每条新闻后面看到读者反馈的提示,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强国论坛》的公共论坛。新浪网等更是依靠公共论坛来吸引网民。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公众迅速获取真实的和有用信息的重要信息源。与此同时,专业的新闻记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寻找新闻线索和新闻选题,传统媒体也因此越来越靠近和反映民意。
明天的新闻屋将是被万维网民主化了的新闻编辑部。从电子邮件到网上自由论坛,都是记者从原来相对孤立的新闻屋里解放了出来。
记者的新闻选题将与网上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密切。最终是网络引导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导向新媒体?互联网会不会造成一个“公民记者”社会的出现?不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充当把关人?人们无需记者证,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对话,就可以通过合法的信息源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发布信息、充当记者。就象在一个基督教国家,任何一个拥有一本《圣经》的人,都可以传道,而不需要在神学院受过教育的牧师来传道。
早在18世纪,报纸在西方刚刚问世,办报的人就是开办印刷厂的人,而不需要受过专门的新闻学训练。互联网的出现,是不是使人类又回到了那种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手中拥有的权力去生产他们具有个性品牌的新闻时代?
如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全世界的人都成了读书人或读报人。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是不是使全世界的人都成了写书人或办报人。其结果造成了互联网上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伪劣和虚假信息。但是,这并不可怕,大多数网民最终是会到有公信度品牌的网络媒体去核实其真假。
因此,在网络时代,有传统品牌的媒体只要报纸其公信度,将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令人担忧的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有关商业大公司的商业新闻和公司活动信息在新闻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传统新闻学中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如国际新闻、政治新闻等,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如5月31日,新华社播发了金正日秘密访问北京的重大外事新闻。而北京的各大网站都没有突出报道。有的连标题新闻都见不到。让人不得不对新闻记者前程担忧——媒体人将来是不是都成了商业集团的跟屁虫和应声虫?
今天,传统媒体仍然在起着守门员和解释新闻的作用。
标签:网络新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