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探讨论文_曹韬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 要】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68例,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划分成2组(n=34)。A组实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B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分析对比2组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比B组短,P<0.05。A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为(4.08±1.02)分,比B组的(6.17±1.34)分低,P<0.05。结论:选择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将之运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建议推广。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疼痛程度;腹腔镜脾切除术;饮食恢复时间

临床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常见,通常是由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病变所致,可引起外周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的情况,进而导致了局部亦或者是广泛性出血[1],本病以脏器、皮肤和黏膜广泛分布瘀斑与紫癜等为主症,同时也能引起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此研究,笔者旨在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68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A组和B组(n=34)。当中,A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35.42±7.23)岁。B组男性19例,女15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35.96±7.52)岁。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耐受手术,且病历信息完整。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有其它免疫系统疾病者。(2)未成年者。(3)不耐受手术者。(4)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者。(5)中途转院者。(6)病历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A组实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气管插管全麻,指导取右侧斜卧位。选择脐下缘作观察孔,同时于腋前线和左锁骨中线的肋缘下作主操作孔,于剑突下左侧作辅助操作孔。利用超声刀经脾结肠韧带脾侧对脾下极进行规范化的分离,然后再对脾肾韧带、脾上极、后腹膜以及脾胃韧带进行充分的游离,此后,对脾脏进行游离。分离脾蒂后,在近脾脏端逐支离断脾动静脉二级分支血管。术中,在分离和结扎以及离断血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动作的轻柔,可将左上腹穿刺孔进行适当的扩张,然后再经该孔中将取物袋置入患者的腹腔当中,将袋口撑开,然后移脾脏到袋中,此后,将袋口脱出腹壁,利用卵圆钳进行夹碎,然后再将之取出。利用生理盐水,对脾床进行反复清洗,检查是否存在活动出血的情况,在脾窝中按要求留置胶管进行引流,需经腋前线操作孔将胶管引出。手术结束后,充分排气,将穿刺套管规范化的取出,并对穿刺孔进行有效的缝合。

B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指导取平卧位,然后再采取开腹切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处理。

1.4 评价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2组术后的疼痛程度作出评价,满分10分,疼痛程度与分值呈负相关[4]。

记录2组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便于后期的分析、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且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分析

A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为(4.08±1.02)分,B组为(6.17±1.34)分。对比发现,A组的疼痛程度轻于B组,t=4.8363,P<0.05。

2.2 术后恢复情况分析

A组的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比B组短,P<0.05。如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分析表(d)

3 讨论

现阶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是一种以免疫功能病变为病理基础的出血性疾病,可引起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骨髓巨核细胞生长障碍与血小板自身抗体表达能力增强等现象,并能由此引发脏器亦或者是皮肤出血的症状[5]。过去,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注射免疫抑制剂亦或者是皮质激素的方式来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整体疗效欠佳。通过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疾病进展,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相关症状缓解。但开腹手术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术式,能够对患者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其术后病情恢复的时间。腹腔镜脾切除术为比较现代化的一种微创术式,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病情恢复。另外,腹腔镜脾切除术还具有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手术用时短以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将之积极运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此研究中,A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B组,P<0.05;A组的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B组短,P<0.05。经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的术后疼痛感,并能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综上,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采取腹腔镜脾切除术方案,效果好,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利锋,王晨宇,王若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后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综合临床,2015,(4):340-342.

[2]刘斌,陈肖鸣,林孝坤等.不同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治疗ITP中的成本-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1):31-34.

[3]吕明,符国珍,宋文渊等.腹腔镜脾切除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20):74-75.

[4]曹卫刚,邱宝安.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九例体会[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2):168-170.

[5]李锦貌,张家耀,张建等.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5):404-406,409.

论文作者:曹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探讨论文_曹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