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绿色壁垒论文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绿色壁垒论文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壁垒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一场以保护 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治环境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最 终目标的环境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贸易也不 例外,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自然资源、人类动植物生命及 健康有关的商品的国际间流动,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迫使国际贸易的基 本原则、基本规则、甚至基本理念都作出相应的改变。由此环境与贸易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 注的焦点,在理论上认真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在实践上正确处理环境与贸易的 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走向自由化,各 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削弱,现存的非关税壁垒受到严格的限制。然而,随着全球环境保 护运动的兴起,出现了一种利用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贸易保护的倾向。这种以环保为目的的行 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带来了绿色贸易壁垒,保护了本国生产者,却对他国生产者和本国消费 者带来了损害。这种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上的广 泛性和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给各国对外贸易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为保护环境而制定和采取相 应的政策和措施是必要的。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制定的某些保护标准过分苛刻,其限制又多 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如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严重阻碍 了 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例如欧共体1992年5月正式实施的“生态标签”制度中,优选的26类 产品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纸制品、鞋类等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 如不采取措施,所受损失也将是巨大的。

1.1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据外经贸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环境标准:陶瓷产品含铅量、皮革中 五氧苯酚残留量、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物质的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制品的 限制)以及发胶等,这将冲击我国5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同时,我国一些食品的出口也因质 量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如不采取措施,中国 的食品出口竞争力会严重受挫,食品出口将面临危机。据悉,日本、韩国对进口的水产品的 细 菌指标已开始逐批化验,河豚也逐条检验,我国一些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的虾仁、鱿鱼,均 曾因细菌超标而被退货。

此外,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也面临挑战。由于经济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我国工业制 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更加上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过高的工业安全标准、 防污标准、技术标准,必将大大增加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难度。为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生 态平衡,按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生物多样化国际化公约》,我国原先用来出口创 汇的许多产品如穿山甲、果子猩等已不允许捕杀和出口。

?1.2 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 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9%。近年来,这些国家纷纷实行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绿色产品已 占其全国商品类的30%,日本评定的绿色产品已达2600种,为此,我国许多出口产品的市场 准入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冰箱,1988年我国冰箱创汇1.4亿美元,此后因没有绿色产品标志 ,出口状况一直不好,1991年创汇只达5100万美元,比1988年下降了62.73%。

1.3 对出口经营效益的影响

为贯彻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今后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 等,并且在包装、装璜、标签、广告等方面作出更多适应性调整,这必将导致出口产品的各 种 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的增加,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优势减弱,从而大大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使我国出口经营效益下降。

1.4 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进 口贸易中也出现了该问题。近年来,境外危险废物入境具有数量巨大、增速惊人的特色,主 要来自美国、日本和香港,我国沿海地区是主要进口地和使用地。这些危险废物如废旧船舶 、汽车、电器、电缆等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一些进口产品带有病虫害和传染病 ,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的进口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西 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由于国内严格的环境标准和高昂的的环保税费而无法 立足,于是趁着我国对外开放之机纷纷移到我国。

2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对策

2.1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贸易领域的活动

我国应积极参加国际多边谈判,争取早日加入WTO,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决抵制绿色保 护主义。1994年6月,GATT在日内瓦召开了一系列“贸易、环境和持续发展研讨会”,这是 交流信息和意见的十分重要形式。中国的贸易发展和贸易中的环境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我国应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的国际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尽早加入WTO,这样 我国就可援引世贸组织的有关环保条款,并通过其贸易和环境委员机构抵制环保贸易壁垒, 保护我国利益。在国际合作方面,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阻止发达国家滥用环保借口实行贸 易保护主义的企图,同时要与发达国家签定双边协议,争取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援助。

2.2 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贸易的立法和执法,强化环境管理

企业应用战略眼光看待环保问题,要认识到环保是一种投资,是对外贸易发展强有力的推 进器,只有顺应潮流,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才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 。为了提高外经贸人员的环境意识,对外经贸院校应开设环保课程,对在职人员进行环保方 面的培训。

根据国际市场的新趋势,我国要尽快完善贸易中的环境法规,一是要结合国情,加快制定 、完善我国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保的标准和法规,使我国经贸环境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强在经贸活动中对国际环境和资源公约、环保标准、法规的宣传,对贸 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依法惩处,并发挥广大消费者和全社会的监督作用。

同时,还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和强化环境管理决策机构和机制:外贸部门应设立环 保机构,处理外贸生产、进出口、三资企业等的环保问题,把环保目标责任与经济目标责任 制合为一体,以绿色GNP来考核各部门工作。同时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进出口 商会应与生产方面的有关协会一起为协调外贸发展与环保作出积极的贡献。

2.3 优化贸易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品出口

我国环保科技发展落后,出口商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占有很大比例,一些农副产品及 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为此,我国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商品 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合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当前,国际上从绿色仪器到 绿色汽车,从生态玩具到生态住宅,形形色色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多。我国外贸行业要抓住这 一良机,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去,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包装装璜等方面都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发精品,并坚持主要以非价格竞争 行为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占领市场,积极做好产品宣传,以宣传开路,以质量取胜。

同时,还要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适合于我国人均资源少的国 情,有利于保护非再生资源及其环境。

2.4 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是深化环境保护和针对贸易与环境新问题的重要措施。中国十分重视 并已开始研究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问题。1979年试行和1989年正式颁发的《环境保护法》 中都有对排放污染物进行收费的规定;1992年8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要提高现 行排污收费标准,使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

2.5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并使之同国际接轨

推行环境标志制度,开发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标志显示的是人类知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的 一个巨大进步。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标志制度,因为没有环境标志的 进口产品会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限制,所以我国应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 ,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争取国际社 会承认。我国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要积极鼓励企业争 取国际绿色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 品的生产和出口。

2.6 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环保市场,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

开拓环保市场、开发绿色产品是以高投入、高技术为后盾的。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可以提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护环境,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我国首先要将生 态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政府、企业、学校、 研究机构的协作,迅速将生态环境的新发明运用于生产实践,尤其要以生态技术为中心,改 造传统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进行清洁生产,开发低成本、高质 量、符合各种国际技术标准的绿色产品,开拓国际环保市场。为此,我国政府应在金融信贷 、税收等方面为环保企业提供优惠和支持。

2.7 采取适当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外国污染产品和不合标准产品向我国转移

为禁止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转移,我国应征收进口产品环境附加税,主要针对入境的严重污 染或污染难以治理的原材料产品以及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工艺生产设备。采取限制或 拒绝进口的贸易管理措施,将重污染的产品、设备拒于国门之外。

禁止在中国投资兴建高污染产业。按污染程度、按投资额设立投资审批制度,对污染程度 较大的项目应严格控制,对高污染但又无法控制的项目,应禁止设立,对外商投资的设备也 应进行环保鉴定。对一些污染程度大,国民经济发展又需要,且可得到治理技术的项目,可 考虑建立由国家环保局和对外经贸部联合管理的国家级高污染特别开发区。国家在区内设立 治污设施,把高污染的三资企业集中至有关开发区内,以便集中治污。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开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采取防范 措施解决污染转嫁问题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

标签:;  ;  ;  ;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_绿色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