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生态环境与会计发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环境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环境指物种生存、繁衍、进化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研究是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物种的生存环境,揭示物种的生长规律,并尊重与保护作为物种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物种一样,学科的存在也不是孤立的,都有其生存与发展的特定背景与条件,这就是学科的生态环境。从学科发展的规律来看,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于学科以外的,也有存在于学科内部的。学科以外的因素是指学科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包括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即社会环境。学科以内的因素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营养的共生与发展的学科依存关系,即学科环境,社会环境与学科环境构成了学科的生态环境,学科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特定的生态环境。
今天,会计与会计的高等教育正面临来自学科内外的一系列挑战,本文从会计学科的生态环境入手,研究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教育模式。
一、会计学科生态环境演变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演变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诞生于农业社会,成长于工业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给予的养份,孕育了今天的会计,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尤其是在工业发展的文明史中,会计曾书写过辉煌的一页。今天人类正向信息社会迈进,未来的社会将给会计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会计学科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1.农业经济是会计产生的根源
纵观历史,会计发展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二千多年是处于农业社会时期。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受经济水平(农业经济)和文明发展(农耕文化)的制约,会计发展缓慢,不仅记账技术极其简单,普遍采用的是单式簿记,使用范围也很窄,主要服务于朝廷,用于朝廷的财政收支和财产保管。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会计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除官厅外,大寺院主、大庄园主也利用会计来管理自己的财务收支活动。封建社会末期,会计开始用于民间的商业往来与借贷资本的记账。
商业社会形成之前,官厅会计是主体,民间会计只是配角,会计职业尚未形成。
2.工业革命是会计发展的动力
如果说农业经济催生了会计,而工业经济则造就了会计。十九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及随后西方国家工业社会的普遍形成,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与复杂的经营管理活动,给会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会计实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这些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以及会计的职业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完善
工业革命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首先是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批量生产等现代生产方式的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新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会计方法的产生,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等。其次,股份制企业的产生,建立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由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数据发展到既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又要定期对外提供财务报表,传统会计由此分裂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的出现,产生了审计业务,形成了目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三足鼎立的会计体系。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会计职能从核算、监督向预测、决策及鉴证扩展。可以说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出现到二十世纪末的近三百年,是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2)会计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社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还促进了会计的职业化。
工业社会的形成和公司制的出口是会计职业化的直接背景。随着股份公司的大量涌现,公司除日常的财务管理外,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扩大,需要专门人员处理会计事务。同时随着证券业的发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也构成一项独立的会计业务。于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具有公信力的专门行业。与此同时与会计相关工作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内部审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等新的职业也纷纷出现。会计在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运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说:没有会计,就没有资本主义。可见,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在现代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建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的职业化,使会计正式登上经济管理的舞台,并成为经济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方法。
3.信息社会对会计提出的挑战
工业经济时期是会计发展的颠峰时期,在这个时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主力军。
但是,知识经济社会使会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知识经济社会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着会计的环境。首先,信息技术的出现使作为会计实体的企业组织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活动已超越原有的时空界限。其次,由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会计的工作方式、工作手段发生根本变化,会计信息的提供将不再局限于会计人员,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上,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取各类财务信息,并形成各种报表。
这些变化使会计服务的对象、手段、方法及程序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会计还能否继续发挥经济管理的中流砥柱作用?会计作为独立职业的前景如何?是否会如蒸汽机被内燃机取代一样被其他管理方法与手段所取代,亦或被边缘化?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场会计的理论创新、职业创新和教育创新革命,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二)学科环境演变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上看,会计学科经历了归属于数学、经济学到管理学的几次学科环境的变化,而每一次学科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1.会计作为数学的组成部分
在会计学科的发展史中,复式记账法是一个重要里程碑。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在他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这本著作中,用专门的章节对复式记账法的记账原理进行了总结。Pacioli用数学的眼光看会计,指出复式记账法中含有深刻的数学原理,资本和所有权之间存在的经济关系与数学等量关系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和记账基础。在这本著作中,会计被视为数学问题的一部分,是对经济数据进行整理的一种数学方法。
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使会计从实务研究转向理论研究,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几百年来,复式记账法始终作为会计的主流记账方法而存在,可以说复式记账法是会计记账方法精髓的集中体现。
帕乔利之后,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原理与方法进一步渗入会计学科。在数学的滋养下,会计方法体系中充满了数学逻辑与定量分析原理,成为人们计量经济活动与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
由于这一时期会计学科仅仅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学科环境的单一,使会计更多的成为一门“计量技术”,而不能反映会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的关系。这是在经济学科形成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会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会计学科隶属于经济学科时期
会计被作为一门以计量技术为主的应用型学科的状况,一直延续到经济学科的出现才得到改变。众所周知,经济学通常是以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使有限的社会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即研究用怎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规范企业的行为,最终达到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会计正是一种最好的经济计量手段,会计对经济活动的计量,就是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分配。由于会计方法与技术被大量运用于商业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如企业管理、金融、税收等经济活动,会计也因此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会计主要体现其经济核算的职能。
经济学和数学一起成为这一时期会计学科的两大理论支柱。经济学的许多概念逐步渗入会计学科领域,为会计学科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如货币、商品、资本、价值、成本、利润等等。此时,会计开始突破纯粹计量技术的局限,运用经济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会计问题,如财产权的归属问题、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分配问题、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债权债务问题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
因此,会计学科便理所当然地归属于经济学科范畴,并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上一世纪初,西方许多国家大学的学科设置中,都是在经济学专业中开设相关会计课程,会计学成为经济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3.会计学科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
与经济学相比,管理学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从经济学中派生出一支主要针对微观经济管理的分支学科。
管理学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即研究在给定的经济制度、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的约束下,用什么样的企业策略和企业行为,如经营管理、组织行为、财务会计、营销策略等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学科设置中具体包括企业管理学、财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
客观地说,从属于管理学更好地体现了会计学科的本质特征,从此会计的职能也由经济核算职能为主向经济管理职能为主转化。
学科归属的变迁,使得管理学、经济学和数学同时成为会计学科的重要学科理论基础。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会计学科的外延和内涵,管理会计就是现代管理理论渗透到会计领域的典型实例。
二、生态环境变迁对会计学教育模式的影响
学科生态环境的变迁不仅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发展,也对会计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迄今为止的会计专业化教育模式
1.会计专业化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
会计学的高等教育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一些涉及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中介组织和相应的职业纷纷出现,会计因此成为热门的职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美国许多大学都设立了独立的商学院进行会计的高等教育,这时期的会计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职业会计师与审计师,可以说会计职业化带来的对专业人才需求,是会计高等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因。
因此,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职业会计师与审计师,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化是会计教育的显著特征。
在专业化的影响下,无论是会计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都紧紧围绕“会计”这一主题展开,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到专业选修课,一层层地按照会计逻辑进行构建,充分体现会计的专业化尤其是计量化的特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科的横向跨度不够,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狭窄。可以说,精确化与机械化是专业教育模式下,会计学生所具有的两个显著特征。
2.会计专业化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这种将学生训练成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实用主义做法,目前正面临信息化社会的挑战。首先,信息化社会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学生经过严格专业训练所掌握的知识,许多还未离开校门就可能被淘汰。因此,过分的专业教育存在教育浪费的现象(即专业教育过细,实际上许多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今后的工作实践自学得到)。其次,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里,传统会计业务大部分已由计算机所代替,会计将更多地从事非传统的会计业务和非经常性的会计业务,未来社会里会计职能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转化。会计职能的这一变化,必将引起会计职业的深刻变化,长期以来的十分专业化的会计职业将逐步被淡化和边缘化,目前在发达国家,会计职能的转化已见端倪。
我们认为,面对会计职业的这一变化,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成为“通用人才”,而不是“专门人才”。而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能够胜任会计工作,还要能够承担许多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甚至非经济管理的工作。因此,未来的会计教育不应该再走纯专业教育的道路,会计教育目标也不应该局限于“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教育的非专业化趋势
1.会计教育向非专业化的发展
所谓的非专业化教育,是指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局限于培养会计师与审计师,会计知识将作为商业知识的一部分进行大众化教育。如上所述,在未来高度发达的商业化社会中,会计知识的运用将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微观层面的企业、单位需要会计进行管理,从宏观层面看,会计也可以运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金融管理、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政府的公用事业管理等等。同时,随着金融工具使用的普及,会计知识用于个人理财、家庭理财也将越来越普遍。
因此,我们可以展望,未来社会里会计学生可能从事的潜在职业有:厂商、管理咨询行业、政府及非盈利组织、各类中介机构、证券经营机构、银行、税务代理人等。在这些行业或领域里,会计是进行经济管理与决策工作的基本工具,而不是专用工具。
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会计知识运用日益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会计教育也必然由专业教育走向普及教育的道路。纵观历史,会计的—般教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已经存在,法国、美国都曾把会计列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一起作为基本文化知识进行教育,这种在国民中普及会计知识的做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会计教育非专业化的教育特色
面对未来社会的这一特征,会计教育首先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思考和研究会计问题。在未来社会里,与商业经济、信息技术相关的所有学科都将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如: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市场学、税收学、法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对会计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改变以会计为核心的传统做法,加大财政、金融、税收、营销、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组织行为与设计、商法、信息技术及研究方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数量与比重,建立一个充分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营造多学科共存的优良的学科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跨学科的教学走廊。
从人才培养高度上看,教育只是人才培养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专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大门的钥匙,而不是一只现成的饭碗。如果会计教育的结果只培养出纯粹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不算是成功的教育。在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会计工作,也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非会计工作,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
从会计学科生态环境的研究中我们清楚看到会计学科与会计教育发展的轨迹与趋势,我们希望会计这古老的学科在知识经济这块沃土上更加枝繁叶茂。
标签:会计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理论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社会经济学论文; 财务与会计论文; 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计量技术论文; 经济论文; 财会论文; 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