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成就乡村振兴路论文

“四好农村路”成就乡村振兴路

王爱和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要求,全力以赴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截至201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3.8万公里,基本实现硬化路“进村入组”,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县24个,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牢了交通基础。

聚焦提档升级增强农村公路保障能力

“通”为先,全力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在2013年完成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设的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4万公里,惠及7.4万个自然村,解决了1400多万老百姓出行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特别是路面4.5米以下农村公路的改造升级,201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路面宽4.5米以上公路总里程11.1042万公里,占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81%,县道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9362公里,占县道总里程43%。依托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新增或优化镇村客运、公交路线,加快构建通村畅乡客运网络。全省1.6904万个建制村中,目前已通客车的1.6535万个,占比97.8%,农村群众实现“出门上客车”的梦渐行渐近。

“好”为要,全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全面加强建设质量监管,推进农村公路规范化建设。采取奖补措施,推进市县质监机构标准化,构建省、市、县三级交通工程质监体系。实施农村公路“品质工程”创建,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2个示范创建项目。全力推进养护常态化。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全省100个县(市、区)均已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财政预算资金,全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覆盖率达到96.1%。近三年共安排省级补助资金8.56亿元。大力抓好农村公路治超。强化源头监管,突出路面治超,加强路警联合和区域联动执法,在乡道、村道的出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设施,有效保护农村公路路面完好。

“安”为本,全力提高农村公路安防水平。深入开展路域环境和交通秩序综合治理,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构筑物)5472处,清理各类非公路标志(标牌)1.5769万块,查处占用、挖掘、损坏污染公路6635处、8.2062万立方米。扎实推进全省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扫雷”“清零”行动,排查出隐患38.6万处,整治完成37.6万处,整治率97.5%。提高安全生命防护水平,共完成危桥改造3754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9183万公里。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成全省所有农村客运车辆车载终端4G视频实时监控,启用道路运输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对农村客运车辆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控。与公安交管部门联合执法执勤,开展有奖举报活动,整治超载行为。

首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高校要提高干部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促使他们时刻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把握网络舆论的客观规律,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管理的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媒体,高校领导干部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影响,始终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绝对领导地位,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研判,主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与趋势,借以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师生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管理。

聚焦瓶颈破解 增强农村公路发展活力

千方百计破解筹资难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争取交通运输部在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近五年来,共争取到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近86亿元。加大省级补助力度,组建江西省公路投资有限公司,获得国开行授信额度300亿元。提高省级补助标准,近五年,共下达省级补助资金211.6亿元,其中自然村通水泥路项目88亿元。鼓励地方拓宽筹融资渠道。如,宜春市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组建宜春交通投资集团,推行“以市带县,合作共建”模式,推动融资、建设可持续发展,目前资产总额已达130亿元,主体信用评级2A。

我国秸秆直燃发电技术仍然处于示范和探索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难题。例如,核心的技术需从国外引进,成本较高;上网电价很难支持生物质发电厂的正常运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政策具体实施困难,补贴渠道尚不顺畅等。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28-32]:

高位推动破解管养难题。加强立法立规,将县道、乡道、村道纳入法治化管理。出台《江西省普通公路管养事权理顺工作方案》,明确省、市、县三级责任,理顺农村公路管养事权。推广路长制经验,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对境内各类道路分段设置路长,将道路建管养与治超、治脏、治乱、治堵、治违紧密结合,实现城乡道路全方位综合管理,全省已有72个县(市、区)设立路长制。强化正向激励。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对全国示范县,除交通运输部安排的1000万元补助资金外,省级再安排1000万元资金补助;对省级示范县,安排6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调动各地积极性。

(±s)表述,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进行表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使用Wilcoxon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即当P>0.05时,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多措并举破解运营难题。整合农村客运资源。引导农村客运实行企业化经营,客运班线采取循环运行、冷热线捆绑等灵活方式运营,提升经营的可持续性。鼓励农村客运企业实行区域经营,提供定制客运、电话预约等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方便农村群众出行。开展镇村公交试点。对重点乡镇及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农村地区,通过城市公交线网延伸或对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能力,全省镇村公交试点县(市、区)达到34个。加大专项奖补力度。对镇村公交试点县(市、区)每年给予3000万元专项补助,2018年增加到6800万元,目前已累计补助1.58亿元。对新增新能源公共汽车按1-2万元/台标准进行一次性补贴,对“四好农村路”(镇村公交)示范县给予700万元补助资金等。

聚焦脱贫攻坚 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大贫困地区窄路面拓宽、通村组水泥路建设、危桥改造等资金支持,其中贫困地区“村村通”工程建设补助标准较一般地区高2万元/公里,全省269个深度贫困村“组组通”工程建设按一般地区的2.1倍进行补助。优先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2016年底率先完成38个原中央苏区县和特困片区县的“村村通”工程建设,2018年底率先完成全省269个深度贫困村自然村“组组通”水泥路工程建设。鼓励各地将农村公路养护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既提高了养护公路工作积极性,又给贫困户打通了脱贫“血脉”。如安远县安排200名贫困户从事公路养护工作,每人每月通过考核可得工资1200元,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

鼓励探索“交通+”发展。支持各地依托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加速推进农村公路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如,井冈山市将“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串珠成链”,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横峰县实施“美丽公路+体育”模式,连续举办两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实施“美丽公路+旅游”模式,打造国家4A景区1个、3A景区2个,省级4A、3A乡村旅游点14个。安远县深入推进“交通+产业”发展,全县建起产业路195公里,发展蔬菜、百香果、猕猴桃、红薯等产业基地50多个、近10万亩,打造了“红薯村”“山药村”“蜂蜜村”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新村,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6%。

合力推进农村物流发展。深度整合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资源,加快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扶持阿里巴巴集团参与我省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建设,该集团已在永新、遂川、鄱阳、高安等15个县市开工建设具备承载城乡配送功能的县域菜鸟物流中心,10个已投入使用。安远县设立并依托交通服务站,整合交通、供销、电商、快递等资源,建成物流服务站点365个,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实现电商物流进村全覆盖,平均物流成本较过去降低30%左右。

(作者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标签:;  ;  ;  ;  ;  ;  ;  ;  ;  

“四好农村路”成就乡村振兴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