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院感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67-02
心胸外科手术是伴随有高风险、高并发症的手术之一,常见于各心脏大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手术、肺癌、食道癌手术。近年来肺癌、食道癌手术上升占37.88%(64/169),免疫功能低下者加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因为创面大、暴露时间长、全麻,患者因疼痛不愿咳嗽等不可避免地致使呼吸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围术期呼吸系统感染并发症,是目前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及预后[1]。因此,加强围术期的预防控制可以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的医院感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胸外科收治并行手术医治后的胸外科出院手术患者1279例.年龄18~83岁,平均52.6岁,住院天数7~96d,平均14.52d。医院感染诊断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断。
1.2 方法
编制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心胸外科患者一般情况及过去史:如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原有慢性基础疾病(如COPD史、糖尿病等)、卧床、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和手术前是否放化疗等,以主要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点,调查患者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暴露时间、麻醉方式、镇痛方式、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台上用药情况、使用种类、给药途径、起止时间、用法用量)、是否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术后留置引流管数及留置时间、术中术后是否输血、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数(n)与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χ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医院感染基本状况
1279例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9例,感染率为13.21%,医院感染例次数179例,感染例次率13.9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65例(97.63%)、术后伤口感染10例(5.92%)、血液1例(0.59%)、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0.59%)、其它部位感染2例(1.18%)。(见表1)
3.讨论
本组调查显示:心胸外科围术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21%,术后感染已经成为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1]。以肺部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率占97.63%,远远高于其他相关报道[2],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依然是围术期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感染并发症[3]。主要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部位、手术时间(≥3h)、全麻、镇痛方式有关,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吸烟、年龄≥60岁、住院时间1≥7d、手术持续暴露时间≥3h、气管导管留置时间≥5h、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术前接受放(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高度危险因素有关[4]。特别是引流瓶高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患者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因此,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应从术前开始,并贯穿于术中和术后。
术前评估:及时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和术前肺功能评估,配合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来判断预后,对吸烟患者,术前至少应禁烟2周;对基础疾病情况较差的患者以及感染的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控制原发基础疾病如COPD、糖尿病、高血压等维持在缓解期;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在治疗好转后手术;对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应在术前3d常规应用抗生素,从而减少肺部感染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训练患者腹式呼吸从而避免胸式呼吸时胸廓扩张以及收缩对术口的影响;术前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预防支气管痉挛发生等应高度重视。
预防术中感染,提高无菌操作技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削减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感染。胸外科手术的入路通常较大,伤口暴露面积大,术中使用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损伤黏膜影响呼吸道功能,极易对呼吸道造成感染,用气管内插管及应用肌松药进行控制呼吸,全麻麻醉插管最好采取无创插管;手术中应尽可能地保护肺组织,严密止血。
手术后感染一直是困绕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在此特别重视两点:第一,提高患者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第二,重视胸腔引流管引发的感染。尽量选择术后有效的止痛措施能促进患者早期膈肌运动、咳嗽排痰,减少对肺功能的损害肺部合并感染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要适当控制药量,加强术后麻醉访视,以免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对于卧床不能独立进食者,要尽量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为避免术口细菌繁殖产生感染,应及时替换敷料,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手卫生,及时拔出术中留置各种引流管等介入性插管,防止引流瓶位置过高导致的胸膜腔感染;对已发生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目前心血管外科预防性使用菌药物已成为公认的常规,借助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为预防放(化)疗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心胸手术均为大型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术后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缺血缺氧易使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症状,及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相关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术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而且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6]有助于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有效的围术期预防控制,才能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任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9(8):17.
[2]杨晶源,刘秀珍,王立红,等.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3):630-632.
[3]王光锁,吴劲松,杨林,等.胸外科围术期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528-4530.
[4]杨俊波,黄晓洁,刘日辉,等.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7):1601-1603.
[5]孙宝利,刘利平,陈颖华,等,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3017—2019
[6]殷秀玲.护理干预在心胸外科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41-42.
论文作者:李虹,王李元柯(通讯作者),黄家遂,何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医院论文; 时间论文; 胸外科论文; 胸腔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