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 一件跨世纪的立项争取工作
兰渝铁路苍溪站。
2017年9月,甘肃兰州至重庆的“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像一条巨龙穿越甘肃、四川、重庆3省(市)境内的25个革命老区县(市、区),直接惠及3600多万老区人民,彻底终结了苍溪、阆中、南部等革命老区无铁路的历史。
所谓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特定控制目标,在无人直接参与其中的情况下,通过检测仪表及其他控制设备装置完成对机器或某一过程的控制[1]。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共同组成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前者主要为起到控制作用的全套自动化设备与仪表;后者则为被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过程。同时,二者之间具有对应性的变化规律,即系统的输入和系统的输出。在控制过程中,需要用于控制的参数(被控参数),即各种相关的控制数据[2]。
这条被铁道部勘察设计院领导誉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的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国家有关部委和沿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铁路建设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在广元各级老促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始终不懈的襄助中实现的。
兰渝铁路仅立项争取工作就经历了从二十世纪跨越二十一世纪的漫漫14年。
1993年12月,时任中共苍溪县委书记兼县老促会会长李文元,利用参加省委党校县委书记学习班的机会,联络国道212沿线川内(当时重庆尚属四川辖区)各县县委书记,提议联合争取兰渝铁路立项建设,得到一致赞同,并推荐苍溪县牵头。学习班结束后,李文元向县委常委会议专题报告了此事,常委会议一致赞成,形成了决议,拟召开国道212沿线各县(市、区)联席会议,成立“争取兰渝铁路立项建设协作会”。1994年3月8日,李文元与苍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兼县老促会副会长莫异矩,利用应邀参加阆中机场开工典礼的机会,与南部县委书记白明江、阆中市委书记冯启联商议联合倡议事宜,大家一致赞成。同年3月下旬,以3县(市)党委、政府名义,向国道212沿线25个县(市、区)发出了《关于促成兰渝铁路尽早立项上马倡议书》。
1994年5月10日至11日,“争取兰渝铁路立项建设协作会”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苍溪(阆中)召开,国道212沿线各县(市、区)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甘川渝三省市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协作会”及其秘书处,通过了协作会《章程》,选举产生了首届协作会执行主席和秘书长(南部县委书记白明江为首任执行主席,苍溪县副县级调研员赵均国为秘书长),签署了《协作会决定事项认同书》,落实了协作会成员单位向协作会提供人员、经费支持等事项,拉开了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的序幕。
蜀道难、路漫漫,挡不住老区人民殷殷的期盼和老促会皓首的执着,本刊记者至今记得为等待专家领导的接见,在铁道勘察设计院旁边的小饭馆里陪同广元老促会领导简单午餐的情景。此次再到广元,见到当年的很多现职领导成为了老促会的专职领导,心底竟涌上了一股莫名悲喜交集的感觉。
自1994年下半年起,广元市老促会、苍溪县老促会和协作会秘书处一起联络驻川甘渝3省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次向全国两会提交“新建兰渝铁路”的建议、提案;联络沿线8地市和25县(市、区)党委、政府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计委、铁道部呈送《关于申请新建兰州至重庆的铁路的报告》,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呈送有105位老红军签名的《关于争取兰渝铁路立项上马情况的汇报》;深入沿线各地偏僻贫困山区采访,摄制了电视专题片《三千六百万老区人民的期盼》;《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四川日报》《西部经济时报》《甘肃经济报》《兰州晚报》等媒体也连续给予全方位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03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105位老红军签名的报告上批示:“兰渝铁路应该修,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我管拿钱,具体事宜,有关省、市与铁道部及国家计委衔接。”经过14年的不懈争取,2008年9月26日,投资1185亿元的兰渝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在创建过程中,全区群策群力,以艺术品牌特色为突破口、艺术领域均衡发展为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切实深入开展了全区性的艺术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农村的孩子插上了艺术的翅膀。
地理国情普查作为一项全面的地理空间大调查,工作作业范围广、涉及部门多、成果丰富,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在当前形势下,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对于测绘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当以地理国情普查为契机,突破传统测绘的局限性,逐渐丰富其内容覆盖的广度与深度,融合不同领域专业知识,面向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创新地理信息产品,提供多样化的应用成果和技术服务,实现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