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之于所有景观学设计中应该是最有挑战性、也是最复杂的一类设计了。近水而亲,选择滨水地带进行设计是很多人的选择,水的柔和,水的包容性都让人类更愿意与水亲近,特别是在城市中,这种纯自然的生态水对很多人来说可谓是求之不得。园林景观中如果有水就会活起来。一个城市的滨水空间内的景致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本文会对此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滨水空间;园林景观;城市
前言: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大物博且资源丰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气候以及地理形势。不同地区的园林植被也不相同,因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导致我国各地的风景截然不同。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也是取决于地理元素,地形和地貌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也为很多设计者带来了条件。景区范围内的植被如果能够加以利用,也是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能够给整个环境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完整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设计原则
(一)尊重大自然
滨水景观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城市滨水区域的重要原则是尊重自然。像一些江河湖海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称为滨水区域,由于水的类型不同也导致了园林景观的差别。滨水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不可分离,例如利用滨水区域中的土地、植被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并且不会破坏自然资源,也就是要在原有土地元素的基础上安排布置景观。
(二)以人为本
景观设计一定要以人为本,因为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为了人的需求而设计,除了审美、经济发展以外,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人类的需求。所以人性化的设计更符合滨水景观的设计标准。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考察当地人的需求,以及对于大家的一些感受应该有所了解。根据当地人生活行为与需求进行把握。景观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流动的人群,所以应该主张以人为本。
(三)以水为载体
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活中的一块圣地,人们不仅可以在工作之余在此处进行散心,也是旅行者的旅游之地。在城市中滨水区域可以展开亲水活动,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实现城市发展的共赢。以水为载体,不仅能够带动其他活动的开展,还因此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在园林活水之中才能更加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不同、这个城市的温度、以及这个城市的美好。
(四)尊重历史文化
景观设计应该采用文化的形式使其具备审美特点,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有不小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两种文化结合,保证文化的相通与传承。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设计在提供多方面的功能同时主要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因此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爱好者的需求。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才能让设计拉近与当地群众的距离,贴近人们的生活,才能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二、生态理念下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策略
(一)生态环境开发
当我们在进行滨水区域开发时,应该注意保护环境,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的存活本就不易,在滨水景观开发利用时应该着力保护。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不代表自然需要破坏。进行设计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于现状较好的环境基地,予以适当的改造甚至保留,做的低影响开发。并且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因素例如地形地势、气候等。当自然环境加以技术的保护与改造之后,城市滨水景观自然会有更上一层楼的风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滨水建筑布局
滨水空间景观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基本的建筑布局,人工对于自然地影响很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对周边环境加以利用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使建筑群体与滨水景观互相呼,当两者完美的融合时,才能算是合理布局。
(三)滨水景观形态控制
自然水与人工建筑之间有很大的互补性,水具有包容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到建筑与水之间的配合。滨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滨水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行形态控制,建筑密度、线条、颜色等方面都需要仔细的研究,景观与水之间的距离以及交汇处形态需要自然美观[1]。
三、城市滨水空间内景观造景的方法
(一)整体性设计
在城市滨水空间内景造景时应该考虑整体因素,决不能把这一区域划成一个独立的区域,这对此区域及城市的发展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市区的一些活动完全可以引到水边,协调好水、园林、交通、功能等方面的关系。市区和滨水区相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从点到面,应该是有机结合以及功能兼顾的。像一些绿地、公园等都能够作为一个城市的纽带,将市中心和水边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整个城市的氛围也具有整体性[2]。
(二)空间复合设计
空间复合设计是将滨水空间内的某两项功能结合起来,例如一些商业区和滨水休闲区的结合、广场和滨水休息区的结合、花园和滨水娱乐区的结合等。根据当地的一些旅游文化、地理特点等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够使滨水景观更加具有活力和内涵。根据功能的不同,使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区域结合,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进行引领,也可以根据一些灯柱、花盆、座椅等进行指示。使两个区域形成一种联合的形式。
(三)延续性设计
城市都是具有活力的,因此合适的改造也会使城市焕然一新。在历史文化的不断积累中,城市得以不断的发展,根据其自身的发展和规律,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城市文化。滨水区域一般借助于当地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文化遗留元素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一些具备历史文化特征的诸如名树、名人题字、文化古迹等等,滨水一带也经常会有这种文化的标志。为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我们应当适当的开发利用这些历史古迹。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文明的新颖结合起来,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3]。
(四)使用性设计
为了使滨水区域得到合理的利用,当其作为公共空间时不应该缺少公众的参与,因此应该加入使用性的设计,能够使城市居民在一些需求的引领下来到此处进行休闲娱乐或者是商业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只有凝聚了人气,滨水景观才算是活了起来,也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来。
(五)多样性设计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本就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在城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必然少不了城市滨水景观的多样性发展。一个是风格上的多样性,即现代文化集合传统文化或者是区别开来,一个是功能上的多样性,除欣赏功能外,应该可以具备一些商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以满足各类型人的需求。从孩童到成年人再到老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当孩童需要玩滑梯、秋千时,老年人更细化一些健身器材,而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则更期待看到这个城市的不同之处即一些特色文化。作为公共型的场所,应该调整风格,能够满足更多的人群,创造不同的景观。
结论:通过对城市滨江空间内景观造景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应该能够深刻了解到滨水区域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看到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应该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加以艺术的创造,本着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思想,我们应该不断进行开发与研究,将滨水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通,发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点,并且时刻关注城市风俗习惯等。逐步塑造具有与个性魅力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滨水景观。
参考文献:
[1]城市滨水环境规划设计若干问题初探[J].童宗煌,郑正.现代城市研究. 2001(05).
[2]以体验为主导的城市滨水空间构建[J].谭杰.安徽建筑.2016(03).
[3]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方法探析[J].戚洋,王立君.河北林果研究. 2015(04).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城市论文; 水景论文; 水区论文; 空间论文; 景观论文; 需求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