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导致足内翻、足下垂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导致足下垂、足内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以肌电生物反馈,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脑卒中导致的足下垂、足内翻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速度和关节功能,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足下垂;足内翻;肌电生物反馈;步行速度;关节活动度
脑卒中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是多发病也是常见病,该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而且后遗症通常会为患者造成较重的不良影响,偏瘫就是其中一种[1]。脑卒中偏瘫其原理为患者中枢神经遭到损坏,进而导致其一侧身体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进而为患者本身和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2-3]。足下垂和足内翻是脑卒中偏瘫导致的常见临床症状,主要是以为内患者下肢无法正常走路,会出现画圈状态,下肢分离运动不充分,伸肌张力增大,拮抗肌痉挛,最终导致足下垂和足内翻,行走时无法前移重心,步行能力受到严重不良影响。针对脑卒中偏瘫导致的足下垂和足内翻,常规治疗方法起到的效果有限,需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肌电生物反馈因此被提出。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导致足下垂、足内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者包括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33±12.71)岁,脑梗死25例,脑出血6例,左偏瘫17例,右偏瘫14例;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5±12.70)岁,脑梗死26例,脑出血5例,左偏瘫18例,右偏瘫13例。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导致的足下垂和足内翻;首次发病;精神鉴定正常。
排除标准:存在视听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其他影响步行能力的疾病,如关节炎、风湿病等等;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重大疾病。
二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符合我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包括:良性肢体摆放、关节被动活动、翻身训练、气压促循环治疗、起坐训练、抑制下肢伸肌张力、踝关节主动背伸和外翻训练、神经促通技术、平衡功能锻炼,对偏瘫肢体进行电针取穴,具体穴位有风市、足三里、曲泉、太冲、环跳、阳陵泉、昆仑、商丘等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完成治疗。在治疗之前患者首先需要保持10分钟精神身体放松,随后保持坐位,将治疗位置露出,采用酒精清洁后,于患者胫骨前肌、第三排骨肌肉腹部按照一定的顺序放置电极,令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外翻和背曲,治疗之前需要对肌肉的最大收缩状态设定合适的阈值,嘱咐患者尽量背曲和外翻,并将治疗仪屏幕上的反馈数据、图像信号告诉患者,达到阈值时治疗仪就会产生一次电刺激,频率设定在30-50赫兹之间,强度在60mA以下,根据患者的肌肉收缩能力和关节活动能力调整刺激频率和强度,刺激时间控制在5-8s之间,停止10-15s,每次刺激时间维持15min左右,每天一次,每周6次。
对二组患者统一治疗12周。
1.3评价标准
对比二组患者步行速度以及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步行速度:测量患者10m平地步行速度,无法步行记录0.
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正常值背屈0-20°,内翻0-30°,外翻0-20°,跖屈0-45°,无法活动几率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涉及数据统一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分析研究,若计算出P<0.05那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对比
二组患者治疗后的步行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速度对比(n=31,m/min)
注:a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b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运动功能后遗症之一[4],偏瘫患者下肢通常会出现足内翻和足下垂问题,进而行走产生障碍,无法正常生活[5]。针对这类患者必须采取确实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加以治疗,本研究中就采用了一种新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这种治疗方式是利用生物反馈和自我调节进行有意识的主动训练,通过采集患者肌电信号将其转变成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反馈回去[6],再利用患者的大脑完成重组,进而促进轴突侧枝形成、改变离子通道、启用潜伏通路、形成代偿行为,最终促进肢体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了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案以后,实验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和踝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提升,显著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导致的偏瘫伴有足内翻、足下垂患者,使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更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江坤,张津华,赵春水.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伴有足下垂、足内翻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13):1.
[2]荣积峰,黄强民,刘琳等.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对脑卒中痉挛型足下垂和足内翻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05):591-594.
[3]王桂丽,贾杰.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足下垂合并内翻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06):434-437.
[4]赵娟,张备,王凡等.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08):742-745.
[5]陈建,李硕,闫成龙.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08):899-902.
[6]梁莉娜,张亚军,刘永宏.针刺足三阴经配合低频脉冲电疗对脑卒中早期足下垂内翻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08):1072-1073.
论文作者:肖潇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卒中论文; 反馈论文; 内翻论文; 生物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