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能源的日益紧张使电力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光伏发电等新型发电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论文主要介绍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概念,并探讨了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策略研究
引言
本文围绕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展开讨论,并通过多种方式和措施能够稳定电力能源的供应和输送,目的是最终实现电力能源高效的输送,为今后的电力企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1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概述及特点
1.1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概述
分布式光伏电站一般是指使用各种分散式的资源,并且规模比较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kV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电站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质量。
1.2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特点
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以下特点:(1)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相对较小;(2)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使用分布式光伏电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部地区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电站在白天出力最高,正好在这个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最大。但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的功率仅约100W,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的限制,因此,分布式光伏电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的问题。
2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效率提升的因素分析
2.1设备因素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建设过程中,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多的技术应用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电站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能确保电力企业的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由于多种设备和技术的共同使用,需要更加的建设和安装技术,才能确保设备正确的组装,也为设备投入使用时能够获得稳定的状态。但是将分布式光伏设备与原有设备进行连接时,通常由于设备间出现不能融合的问题,这就导致由于设备的因素,将出现故障风险因素隐患。所以在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时,要对现有的电力生产设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将选用的分布式光伏设备进行有效的融合。
2.2自然因素
分布式光伏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太阳光照,因此,只有太阳光照的强度足够,才能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具有良好的发电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力生产总是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无法有效地接收太阳光,比如,灰尘覆盖、雨雪天气、阴天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阻挡太阳光,降低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这些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影响。
2.3电量影响因素
为提升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在电力企业进行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光伏发电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光伏设备的使用能力。作为光伏发电重要的能源基础,目前将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且围绕设备和生产技术的能力,将多种增加电量的技术和方式应用在光伏发电中。所以为稳定提升光伏设备发电能力,获得更多的电量,需要通过电量结算公式进行计算,同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电量进行比较和分析,根据数据对比找到电量差别的原因,从而为获得更加高效的电力能源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可靠性影响因素
通过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进行研究和分析,目的是能够有效提升电量生产效率,同时为今后的电力企业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在目前的电力企业运行效率分析中发现,由于设计出的运行效率值与实际运行效率值间有较大的差别,这就能够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电力企业的产生的经济价值。所以根据运行计算公式,通过计划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屋顶式光伏发电设计出的电力能源值进行计算,同时在收集整理实际运行中产生的电力能源值进行比较。然后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能够最终确定出现的电力能源差距。围绕电力企业生产效率和运行状态,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于存在的可靠性影响因素,会随着运行时间的改变和变化,并会导致最终数据产生误差。
3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策略
3.1选择正确的电力设备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提高发电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选择正确的设备型号,电力设备的型号关系到分布式光伏电站中的电力输送以及发电能力转换。因此,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择电力设备型号。目前,分布式光伏电站中的电力设备型号主要有1MW方阵、MPPT逆变器等,不同型号的设备在光伏电站中都有不一样的发电效率。因此,分布式光伏电站应该重视设备型号的选择,保证设备型号能够符合光伏电站的发电要求,从而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3.2设计标准化处理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具有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增加多种控制和管理措施,使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从而使整体的电力能源生产效率逐步提升。在目前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效率方法研究中,主要将电站设计标准化作为首要解决目标。通过将电站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行方式,能够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使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另外针对光伏发电站发电效率方法研究中,要通过电站设计标准化,使整个电子的运行都能通过设计方案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体效率稳定的提升。
3.3施工规范化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为提升电力生产效率,不仅要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最终确定合适的生产方案,同时需要规范的施工,将光伏电站进行建设。通过规范化的施工,不仅要求施工企业能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同时增加多种控制措施,确保不同光伏发电设备正确的安装,另外在面对不同施工问题时,能够将设备状态和生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并根据电力建设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每个过程,都能使后续的电力生产具有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进行光伏电站建设施工时,需要对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的管理,为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3.4进行定期维护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接收太阳光主要靠太阳能电池接收板,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电池板上方就会被灰尘或者积雪等覆盖,影响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的运行。除此之外,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要想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就应该加强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定期设备的维护,能够提高分布式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比如,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系统维护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及时清除太阳能电池板上方的灰尘以及覆盖的积雪等,只有减少这些因素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提高光伏电站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
结语
随着电力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电设施。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自然因素、设备因素等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比如,定期维护、合理设计、规范施工以及选择正确的设备型号等,从而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参考文献:
[1]甘义良,杭丽君,李国杰.提升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分布式MPPT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7(7):33-36.
[2]颜昌盛,姚文凡.某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及系统效率异常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8(04):36-41.
论文作者:赵冰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分布式论文; 光伏论文; 电站论文; 效率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因素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