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论文_童建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论文_童建梅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内东乡横山小学 6151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现下教育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知识与传统文化。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究了小学语文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 语文 教学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里,老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基地,2017年“部编本”语文成为统编教材,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由此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汲取文化精髓,并把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成一种责任和义务。

一、强化经典诵读,培养文化底蕴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智慧的积淀。经典诵读对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对古诗文的背诵有着不同的声音。有观点认为:背诵古诗文将增加学生负担,小学生尚不能理解古文的含义,机械性背诵无法让学生把握古文的内涵。也有观点认为:小学生正处于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思维活跃,记忆力强,背诵古诗文能够拓展学生的脑容量,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背诵和阅读的经典篇目,让学生从中感受文化的内涵,使传统文化在诵读中得以传承。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除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外,分阶段安排诵读任务,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背诵出更多的经典篇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低年级经典诵读,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琅琅上口的《弟子规》或《三字经》;而在中高年级时,则可以安排《论语》《古文观止》等篇目。古诗文考级制也是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很好方式,教师将适合不同年龄的古诗文进行分级筛选并编印成册,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等级,并在读书比赛活动中颁发相应的证书。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生在经典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记忆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诸如《诗经》《史记》的阅读任务;而对于研究力强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从经典诵读中继续拓展延伸,让学生发现关联的事件,并让学生自主找到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这样可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更认真地对待学习,从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二、借助现代媒体,丰富文化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汉字的魅力,使一些艰涩难懂的古文变得形象直观,从而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经典与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给古诗词配上音乐和画面,使单调的文字语言变得更加灵活与生动,给学生营造出学习的美妙意境与氛围,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地、人”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演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意义美和书写美。接着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背诵《三字经》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天地人合一”的思想。部编本教材改变了原来先学习拼音的思路,让学生先由字的形态认字,并把握字的意义,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传承了自古以来的识字教学方法。

三、转变教育形式,浸润文化精髓

传统语文教学讲究将文章分析透彻,从分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等方面着手,将一篇完整的文章拆得支离破碎。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讲求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学生从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精心表演等形式来呈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从中提炼出文化精髓。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情景剧的形式将课文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景剧并不是照搬课本的原文,而是要加上一定的情节,使剧情更加灵活、连贯。学生在编写剧本时自然要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也就使学生对于作者司马迁及《史记》有了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浸润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文化精髓。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转变教育方式,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思维提炼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

总之,小学阶段,学生无论是在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稚嫩时期,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好有坏。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传授学生积极、阳光、善良、高尚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陆莉 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10),69-90。

论文作者:童建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论文_童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