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华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71024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五天加两天等于零”为了提高德育效果,解决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模式,需要我们构建学校家庭合作、学校社会合作、家庭社会合作的“三位一体”德育模式。
关键词:一体化德育网络 一体化德育工作 实现德育现代化
一、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
1.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德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德育网络,是实施中小学德育的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的德育组织体系。其中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主体,负责制订学校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制订《中学德育大纲》的实施细则,指导德育工作的实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社会德育工作系统是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依托,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社区教育委员会统筹,社会参与,工委具体落实,形成学校与社会对下一代共管共育之势,实现德育社会化。
2.整体规划一体化德育工作。首先,整体规划校内外德育工作。根据中央和地方有关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既要制定德育工作整体实施规划和德育活动方案,又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义务责任制、德育工作常规、学生礼仪常规、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体化的德育网络联席会议制度等项德育规章制度。这样,就把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纳入到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工作的轨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严格执法抓落实。为了充分发挥德育规章制度的管理作用,应当重点抓执行方面的措施。(1)运用综合管理的方法抓落实,反复传教育,严格检查督促,重视常规指导,坚持德育工作“年计划、月部署、周安排、日检查”,切实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三位一体的德育相互配合,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从而使各途径的德育工作过程形成制度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走出学校德育误区,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1.走出学校德育误区。首先,在德育工作的反思中,我们应看到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低效误区:(1)德育指导思想上和评价上重智轻德、重分轻能;(2)德育目标和内容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3)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片面强调他律而忽视了自律。
2.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必须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视基础,强化实践。(1)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创新模式和德育基本原则;(2)在德育操作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德育内容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从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大系统进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为学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础。
三、走出家庭德育误区,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1.走出家庭误区。(1)家庭教养不当,有的过分保护,有的过分干涉,也有的严厉惩罚;(2)只顾关注孩子的智力和身体,忽视了品德和心理;(3)缺乏民主平等式的家教,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
2.提高家庭育人水平。提高家庭教育人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的素质,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使二者趋向一致,和谐统一。学校开办家长学校,遵循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的办学宗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解释深化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从而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发挥出富有成效的综合教育作用。
四、走出社会德育误区,实现德育现代化
1.走出社会德育误区。由于较长时间学校自成体系、封闭办学、垂直管理的教育体制,造成了其他部门、社会上其他人教育观念的淡化,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就是教师的事,不但使得教育与社会严重脱离,而且使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脱节。又由于单一的、孤立的办学形式和在教育内部把普教、职教、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相互隔绝,使得教育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经济忽视教育,学校教育设施和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家庭教育和社会现实中市侩庸俗、没落腐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又与学校德育相悖,“课堂思想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家里父母一根指头,也不如公共场所和影视中的一个镜头”。
2.实现德育现代化。德育社会化是教育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的体现。实现德育社会化,(1)把学校德育纳入社区教育的大系统,建立全社会参与监督管理德育的机制,形成共管共育之势;(2)优化社会环境,发动社会支持,参与学校教育;(3)搞好青少年校外教育,对社区内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建、共管、共育;(4)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5)以社区家长为主要形式,更新全体社会成员的观念,支持认同素质教育。
总之,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创新格局的实践中,要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德育发展的生长点,为培养我国创新人才争创佳绩。
作者简历
白建华,男,1972年11月出生,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现工作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本科,中教一级,主要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论文作者:白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德育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化德论文; 家庭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