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男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众所周知鲁迅曾在日本留学七年,也正是由于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导致他最后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可见日本文学对他产生了相当的影响。鲁迅是在留学时期受到了夏目漱石对日本社会强烈批评和讽刺的精神的影响,在后来的写作中形成了类似漱石的富讽刺与嘲笑于轻妙笔致之中的风格。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走向这样严峻课题,鲁迅以文学的形式给出了深刻也极具个性的回应。本篇论文从夏目漱石对鲁迅文学观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文学观;比较研究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他最喜爱的作家“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还有日本的夏目漱石和森鸥外”。对于明治文坛的日本文学不甚关心的鲁迅,却对夏目漱石的评价极高,且几乎保持了终生的兴趣。鲁迅与作为日本“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在19、20世纪之交相似的时代状况中,各自面对着自身民族文化如何“现代”的课题,以文学的方式做出了极为深刻同时也极具个性的回应,加上鲁迅对夏目漱石在事实上的文学阅读,二者在思想和文学上的比较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丰富的探究空间。
1.鲁迅和夏目漱石
鲁迅于1902年在日本留学,当时东京是中国革命党人在海外活动的中心,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热情。因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了西方的科学思想,开始醉心于科学。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对西方的科学最早是从接受医学开始的,这驱使他1904年赴仙台学医,来救抬病人的疾苦。但不久,他便发现“医学并非紧要事”。因为愚弱的国民,当务之急,是“改变他们的精神”。这样,他毅然弃医从文,希望借文学力量,来唤起国人的自觉,也就是改造“国民性”。 鲁迅早年介绍到我国的日本近代作家,第一位就是夏目漱石。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之二》中也说“鲁迅当时在日本留学时期对日本文学没有注意……不过,由于夏目漱石的徘谐小说《我是猫》很有名。豫才(鲁迅的号)每逢漱石的作品单行本一出版,总要接二接三地买了来读……以后豫才写的小说,原不同于漱石的风格,但那种富于讽刺与嘲笑于轻妙笔致之中的风格实际受漱石相当的影响。”在这些方面,鲁迅也与他很是相似的。鲁迅在北大讲中国小说史时,曾经偶尔提到夏目漱石,说他是执着现在,热爱人生的,而且对人生的态度也一贯严肃认真。
夏目漱石是既富于东方文化教养.又受欧洲近代文明影响极大的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明治文坛当之无愧的巨擎。著有《我是猫》、《哥儿》、《其后》、《门》、《明暗》等作品及《文学论》等文艺理论著作。他曾执教于东京帝国大学,后来辞去教职,转入《朝日新闻》社,专门从事著述,当时不少著名作家皆出其门下。他处事淡泊自如,严肃而又活泼,待人诚恳和蔼,尤其对于青年后生,更不惜提携奖掖,爱护备至。作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被投入到邪恶的群体当中,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从而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心理,夏目漱石正是如此。他这种“任个人”、“排从数”的思想与鲁迅前期的思想相类似,他们都出于不顺随时俗,敢于独往独来的反抗精神。
2.夏目漱石对鲁迅的影响
夏目漱石与前期鲁迅的文学出发点有许多类似之处,他们都站在不顺随时俗的立场上,重视精神的力量。鲁迅前期所提出的“重个人而排众数”,“捂物质而张灵明”的主张,在夏目漱石的许多言论及创作实践中都能找出某些相似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都出于对自己民族前途与命运表现出深切真挚的关心,创作的动机也全在于指出各自民族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鲁迅对夏目艺术传统的吸纳和对其文化人格的崇敬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体现了十分明显的文学交流和文学传承关系,鲁迅在他参与编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后记中高度评价夏目漱石和余裕派说“或人以为不触著者即非小说,但我主张不触著的小说不特与触著的小说同有存在的权利,而且也能收同等的成功。世界很广阔,在这广阔的世间,起居之法也有种种的不同,随缘临机的乐此种种起居即是余裕,观察之亦是余裕。有了这个余裕才得发生的事件以及对于这些事件的情绪,固亦然是人生,是活泼泼之人生也。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做,登在徘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这不仅显示出鲁迅对这位日本文学大师的尊敬,同时也表现出鲁迅对夏目文风的吸纳与传承。
鲁迅和夏目漱石都认为文学与社会时代不可分离。夏目漱石很早就非常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1902 年,在给岳父中根重一的信中,漱石透露他准备写作文学论的宏伟计划,认为“与其论述如何观察世界,倒不如从如何解说人生入手更好。”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漱石认为社会为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观察世界常常看到的是表象,解说人生才能揭示其精髓,夏目漱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漱石非常注重文学趣味,但文学趣味必须建立在真实反映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漱石小时候很少看戏,长大以后看戏也不多。之所以对日本戏剧没有兴趣,是因为日本戏剧落后于时代,戏剧情节与社会生活脱离,如同油漂浮于水上,好像鱼游到陆地上。漱石在《文学论》中明确指出,文学如果“不触及人世间的重大事件,其趣味将会大减”。所谓重大事件指政治斗争一类事件以及涉及个人生死存亡的大事。鲁迅认为,文学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在《文艺与革命》中,鲁迅认为文学 “不过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的人生记录”。“现在所号称革命文学家者,是斗争和所谓超时代。超时代其实就是逃避”,认为应该正视“目前的暴力和黑暗”。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鲁迅更加注重社会物质基础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讲演中说道:“有一派讲文艺的,主张离开人生,讲些月呀花呀鸟呀的话,或者专讲‘梦’,专讲些将来的社会,不要讲得太近。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象牙之塔总是要安放在人间,就免不掉还要受政治的压迫。打起仗来,就不能不逃开去。”即使在‘象牙之塔’也需要“一块一块面包”。由此可见,夏目漱石多少给鲁迅带来了影响。
3.结语
中国和日本原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双方的文学交流不仅年代久远,而且颇多收益。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每一个新文化社团的出现几乎都同日本文学的影响有关,从郭沫若到郁达夫,再从鲁迅到田汉,他们都从日本文学中获得了文学的养料和思想的启迪。在人类文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创作是两朵绚丽多姿的美丽浪花,至今仍然给了亿万读者无限的审美享受和无尽的思想启迪。他们都在各自的文学道路上为人类的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 林非.鲁迅小说论稿[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
[3] 何少贤,日本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86.
[4] 孙席珍.鲁迅与日本文学[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刘亚男(1991—)女,河南省南阳市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专业2015级 研究生 日语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刘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鲁迅论文; 日本论文; 文学论文; 象牙之塔论文; 余裕论文; 社会论文; 人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