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方案设计论文_曾涛

农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方案设计论文_曾涛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700)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使我地区产生了供电面积大,线路复杂,负荷多变的电网运行情况。然而农网改造的速度远不及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在部分线路健康运行水平相对校差,供电半径过长,故障率高,使10kV农网配电线路的停电时间较长,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网的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农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优化方案

1农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1.1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内部因素

第一,线路因素。(1)线路在非全相状态下运转。导致这一问题的常见原因是线路的超负荷运转,导致跌落熔断器某一相发生熔断;或当中一相未正常合上或无法合上;或是由于线路发生断线以及接点因氧化造成解除障碍引发某相停止运行等。(2)断线。当气温发生突变或不规范施工等,导线会发生了驰度紧张,严重时就会导致导线被拉断的情况,这种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相间短路而烧断导线,或较长时间保持高负荷运转,或接点接触不良等。(3)短路。造成短路的常见情况有:电杆因机动车冲撞、导体或树枝等外物压迫在导线上,导致导线各相之间直接接触,进而引发混线短接的情况,造成短路。(4)树木破坏。由于电杆周边的树木生长树枝越过了导线安全距离时,未能够及时地进行清理,导致树枝等接触到导线,或造成导线发生接地。或拾导线两相或多相直接接触,导致短路跳闸。

1.2变电因素

(1)导致配电变压器故障的常见原因有:铁芯部分地方发生短路或长时间过载运行被烧毁,导致绝缘功能丧失;套管对地击穿或放电;分接触头过载被烧损或发生放电情况;线圈之间发生短路、断线,引发对地击穿。(2)开闭所和配电室中容易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是电缆的进线和出线连接部位。(3)室内10kV少油或真空断路器故障较为常见的故障为开断关合方面的故障,常见的有开断失灵、关合不同期等;载流能力不足,电流过程中发生暂时性的过热,发生熔焊,导致操作机械性能下降,例如据分货据合等;绝缘性能不足,在限值电压下发生闪络或击穿等。

1.3电源的供电能力

规划统计部门要时刻统筹谋划,及时掌握用电负荷走向,对变电站实施改造,保障其有足够的备用容量,能够具有充足、持续的供电能力。

1.2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外部因素

1.2.1气候影响

气候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配电网元件的故障率会大大降低,甚至还远远低于预计故障率;而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配电网元件的故障率可能会成倍地增加,甚至会导致配电网元件直接损坏,导致整个配电网系统瘫痪,无法运行。在诸多气候因素中,雷击的影响性是最为严重的,其次分别是暴风、强降雨雪天气等。根据相关统计报告可知:雷击导致配电网故障发生问题包括绝缘部件损坏、针评闪络、避雷设备损坏、元件开关失灵或损坏等。暴风、强降雨雪等导致配电网故障发生问题主要包括线路相间短路、线路断裂、线路缠绕发生短路等。

1.2.1作业停运

作业停运影响供电可靠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实施科学的管理,能够显著地减少这一因素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所谓的作业停运指的是由于配电网线在需要检修、调试等情况下造成的供电系统停止运行情况。施工停运与线路供电区域的发展情况存在较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区域发生施工停运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发展趋于饱和的区域发生施工停运的概率相对较低。施工停运持续的时间长短与施工复杂性以及施工水平等呈负相关关系。检修计划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设备功能发挥是否充分,进而影响整个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需要对较大停电区域进行检修和施工时,施工前部署显得更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每一次检修或施工之前都要进行完善地部署,制定出详尽的施工计划,以保证对停电时间的有效控制,在实际施工时,检修人员要提前进入施工场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检修或施工结束之前,要严格按照预汇报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尽可能地减少复电时间;在完成检修或施工以后,各个部门之间要保持实时地联系,以便在现场施工完成后及时地恢复供电。

2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方案设计

2.1基于双协同机制的用户侧安全管控体系

(1)配电设备入网前安全管控,明确各部门责任

加强流程管控,在供电企业内部建立安监部、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等各专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以规范性流程重点做好入网前技术把关工作,保证设备零缺陷入网。在供用电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重点对用户电工配备、入网设备的运行维护标准要求做详细规定,明确违约责任。

(2)在网设备的安全管控,做好故障预防。

结合用电检查工作督促大用户按合同规定做好定期巡检维护工作,必要时,供电企业给予用户技术支持指导,确保用户及时排查治理涉网隐患,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入网设备达到一定年限的并网点设备,根据电网发展水平,提出升级改造建议,如并网点开关更换新式的或具有继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建议用户将产权内的老旧主网线路更换为载流量较大的电缆或导线,对设备故障率高的用户提出合理化供用电方案,优化用户设备运行方式,提高用户设备的供电可靠率。注意观察用户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主网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整定方案,防止因负荷突变引起的误动作。

(3)对用户入网设备原因引起的电网故障要有管控。

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以及安全管理部门,在对用户电力安全管理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公司与政府协同成立了具有执法权力的电力行政执法大队,定期对并网设备及台区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按职责所属下发整改通知单,对未发生事故的隐患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升用户的供电可靠率。

2.2建立标准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审核机制,专门负责可靠供电的工作人员要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相关数据的审查,然后上报由上级相关人员进一步审查核定,保证效果数据的精准。专门负责可靠供电的工作人员要经常集中相关负责人召开专业分析会议,找出各项工作的缺失,发现问题及时拿出相应方案进行整改,促使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此项工作必须进行目标化管控,基于达成公司的整体目标,综合系统类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级相应目标,进而在系统内一层一层开展落实。主要做法:由安质部作为供电可靠性归口部门,制定《供电公司可靠性考评细则》,其主要内容为对各供电所供电可靠性进行细化量化考评。各供电所的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由运维检修部和营销部负责统计(这里包括计划性停电和非计划性停电),实现月通报,年统计。在年终进行综合排名,由安质部进行综合考评。对于排名靠前实行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对末位的实行处罚。

2.3减少停电次数

不计预安排的停电次数就是故障引发停电,结合相关统计,得出自然因素是引发故障停电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因自然因素引起的停电次数,强化配电输电线路和设备健康水平,是唯一可以做的技术措施。

自然因素主要可以总结如下:雷击、大风、冰雹等,科右前旗地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属于次高原地带,背接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带,正是形成对流的地带。每到雨季来临,科右前旗配电线路的主要停电原因皆因雷击造成。而到了春秋季,又形容易成形大风,风害也是造成停电的另一原因。针对雷电和大风这两个主要的自然灾害,并依托科右前旗2015年10kV配电网改造工程,工程实施前由公司运维检修部督促公司各供电所对所辖线路健康情况进行梳理排查,统计各线路的现实配置和重大安全隐患。有针对性选取急需进行改造的供电线路。

参考文献

[1]冀和国.剩余电流对于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许晓聪.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方法[J].质量探索,2016,13 (06):54-55.

[3]罗毅莹.肇庆电网2010-2013年供电可靠性规划[D].华南理工大学,2011.

论文作者:曾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农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方案设计论文_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