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昭晖[1]2004年在《安徽省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资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生态旅游和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作。主要研究地是我省黄山旅游区、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组合。结果表明: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使得负离子成为重要的森林旅游资源。文中就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不同树种对空气负离子的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不同景点负离子资源进行评价和相互对比。空气负离子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在各景点的分布与质量情况不一,但都表现出:季节变化显着,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离子日变化规律呈现:清晨最高,正午或午后降低,傍晚又比较高;根据实际观测,在夏季,黄山松谷景区和钓桥景区的负离子浓度最高,均在30000个/ cm3 以上,北海景区次之,负离子浓度在18000个/ cm3 以上,云谷景区和温泉景区的人字瀑和白龙潭测点负离子浓度达到10000个/ cm3 以上;西海、玉屏和天海叁景区的负离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呈现跳跃性变化;黄山风景区冬季负离子浓度负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但各地大部分地域负离子浓度均在1000个/ cm3以上,其中温泉景区的人字瀑和白龙潭测点负离子浓度春季超过16000个/ cm3;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和牯牛降风景区两地负离子相对比较稳定,其中天堂寨泄玉峰泻玉瀑布春季季高达20000个/ cm3,而龙剑峰亦达到12000个/ cm3,其它地方也有5000个/ cm3左右,总体含量较高,牯牛降自然保护区观音堂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空气清新,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达到3000-8000个/ cm3个单位以上,此外,各风景区的负离子含量均大于正离子含量。植被对负离子影响较大,如森林旅游区植被丰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同时产生空气负离子,针叶树种冬季对于负离子的贡献率为49.07%,阔叶树种冬季贡献率为12.49%。且在疏林下的负离子浓度大于密林下。黄山、天堂寨和牯牛降树种繁多,负离子资源极为丰富。此外,风景区水体―瀑布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多数空气负离子极值均在瀑布区域出现。黄山、天堂寨、牯牛降叁地小溪、河流以及瀑布比较丰富,水文条件良好,通过测试,水文对于大气离子产生的贡献率为:瀑布大于小溪,流水大于静水,距离水体越近,负离子浓度越高。实验还研究了黄山风景区不同景点的空气负离子在不同迁移率水平下的负离子数,得出迁移率与负离子粒谱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景点的空气负离子迁移率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将风景区各空气负离子与海拔高度、太阳辐射、湿度及其它相关气象条件作了相关分析。我省几大森林旅游区负离子资源优势明显,空气负离子旅游资源作为风景区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负离子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生态旅游将上升到21世纪旅游业的主导地位。
刘和俊[2]2013年在《安徽主要旅游景区空气负离子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安徽省境内的琅琊山、皇甫山、太平湖、九华山、天柱山、马仁奇峰、天堂寨等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3年间,选择大气状态相对稳定、风向、风速变化不大的晴天,对景区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以及光照强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同步观测;结合对空气负离子扩散及消亡规律的模拟实验研究,为客观评价安徽省主要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空气负离子的产生能力、低层大气空气负离子存量与通量以及景区空气质量、旅游休闲潜质等提供依据,同时为政府部门在选择旅游发展方向上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以高斯烟羽模型作为空气负离子扩散参考模型,利用模拟实验估算负离子扩散参数,建立局地空气负离子扩散模型。模型显示:在无风环境下,空气负离子浓度横向边界为距离发生源±20cm,纵向边界为160cm,实测扩散范围则是横向±15cm,纵向在125cm处。得出负离子在空间的扩散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空气负离子模拟消亡实验结果显示:空气负离子在空气中的消亡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0368X+7.215,消亡速率为0.0368,R2为0.8269。其中,离地1m高度处的负离子消亡速率比近地面负离子消亡速率快。(2)对太平湖和琅琊山两景区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日变化观测,均呈双峰型曲线变化,峰值首先出现在上午10:00,低谷基本都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下午14:00出现第2个高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回归方程:Y=8.876X+122.5,相关系数R2=0.972,负离子与温度之间呈指数递减关系,回归方程为:Y=-16.48X+755.9,相关系数R2=0.945。(3)九华山平常日与佛事日不同景观带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和空气清洁度差别显着,其大小依次为溪边>林区>街区>香火区;佛事日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普遍低于平常日;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高度升高先增加再递减,呈单峰型曲线变化;阴坡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阳坡。(4)不同类型的水体下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同,其中瀑布对负离子浓度影响最大,溪流次之,静态的湖水最低,表明不同类型水体的负离子发生功能显着不同,流动性强的水体负离子发生能力也相应较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距水体的远近呈显着负相关性,即离水体越近负离子浓度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与负离子消亡相一致;瀑布落差越大,负离子浓度也越大。(5)不同的植物群落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群落下的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针叶林(901个/cm~3)>阔叶林(729个/cm~3)>灌木林(597个/cm~3)>草坪(435个/cm~3),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依次为:针叶林(0.9)>阔叶林(0.75)>灌木林(0.6)>草地(0.44)。
卓锦霞[3]2005年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营销研究》文中提出环境营销是指企业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利益叁者相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它是企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在营销观念上不断更新的结果,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对旅游目的地而言,环境营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各类绿色旅游产品,引导游客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各类旅游活动,树立典型的绿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游客绿色行为管理机制,促进旅游目的地环境与旅游和谐共生的营销与管理手段。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空气负离子、植物精气、空气清洁度、森林小气候等环境指标优越性突出,具备有进行环境营销的优势,同时,近年来张家界旅游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分有必要采取环境营销的手段进行市场推广与营销。 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环境营销战略: (1)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系列生态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与管理,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设计与推广绿色品牌形象。树立张家界的绿色品牌形象,加强绿色形象推广,让绿色与环保成为张家界一张亮丽的名片。 (3)推广新的游客管理模式。采用国外先进的游客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引导游客规范地进行旅游活动,保证旅游与环境协调进行。 (4)加强环境管理。在加大市场营销与产品推广的同时,也要加大环境管理的力度,使之成为旅游开发与管理的保障。 (5)建立环境管理制度与促进公众参与。使环境管理真正成为张家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李佳珊[4]2016年在《城市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规模迅速增大,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空气质量是影响人类生存的主要城市环境问题,而空气负离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城市空气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由于空气负离子具有保健医疗、净化空气、智能开发等多种功能作用,目前已经在医学、工农业以及城市环境评估等方面获得普及应用。本文选取哈尔滨市区内典型的城市森林公园——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作为研究区,对植物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空气负离子的时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与研究区实地测量获得的数据,运用空间插值得到研究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图;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区域内空气负离子分布特征和空间格局。主要结论如下:(1)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湿度呈显着正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光照强度相关性并不明显。(2)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值:夏季>春季>秋季,且CI值均大于1。(3)植物园园内不同特征植物种类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乔灌木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灌木丛>草地>空地。(4)通过等距离监测,可以明显发现空气负离子的影响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显示,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清洁度好,8月份空气正、负离子浓度均达到峰值,是因为植物园内夏季植被生长茂盛,降水量丰富,空气湿度相对比较大,是以空气负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各季度均大于1,说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夏季最佳。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附近居民区,对居民区也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植物园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通过等距离监测,可以明显发现空气负离子影响随距离增大而减小,两者呈负相关,这说明空气负离子对周围环境有影响作用,因此提高城居环境质量不仅要依靠城市森林公园,也要注重城居绿化。
程鸿发[5]2013年在《天堂寨景区疗养型度假村研究》文中认为天堂寨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是天生的疗养度假胜地,但是当地度假旅游的开发相对滞后、与自然环境特征的结合尚显不足,本文针对此现状,从疗养型度假村入手,研究建筑该如何与景区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本文首先分析景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研究不同环境因子的疗养度假优势,探寻适宜的度假疗养类型;其次结合环境特征与疗养方式,进行一一对应的系统分析,研究疗养型度假村在景区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适宜的基地选址、布局方式和建筑形态;最后结合具体的疗养度假村类型提出基本原则与设计策略,总结归纳基于天堂寨自然环境因素的疗养型度假村设计方法。
厉月桥, 毕拥国, 黄秋娴, 李国栋, 王志刚[6]2008年在《清西陵地区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用ITC-201A型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在清西陵旅游区森林主要生长季节(4-10月份),对清西陵4种典型生境类型—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区、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内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及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境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月变化趋势大致相似,均呈双峰型曲线,但各生境间峰值出现时期不同步;清西陵植物生长季节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植物生长盛期>植物生长初期>植物生长末期;各生境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值平地针阔混交林>低山丘陵人工林>丘陵灌草区>河边湿地。多数生境春、秋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早8:00、晚18:00较高。午后14:00最低。夏季10:00和16:00时段较高,8:00、14:00及18:00时段较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变异系数春季为0.478、夏季为0.181、秋季为0.150;同一生境不同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幅度不同。空气负离子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呈叁次曲线关系。旱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空气温度(6~29℃)的升高而降低,空气相对湿度(9%~45%)的增加而升高;雨季,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温度(27~33℃)、相对湿度(46%~70%)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王层林[7]2003年在《黄山风景区负离子旅游资源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空气负离子的时空变化、成因及开发利用。黄山以其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组合着称于世,空气负离子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在黄山的分布与质量情况是:(1)整个风景区空气离子季节变化显着,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大气离子日变化规律是:清晨最高,正午或午后降低,傍晚又比较高;(2)夏季,松谷景区和钓桥景区的负离子浓度均在30000个/cm~3以上,而云谷景区和温泉景区的人字瀑和白龙潭测点负离子浓度在10000个/cm~3以上;北海景区负离子浓度在18000个/cm~3以上,西海、玉屏和天海叁景区的负离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呈现一种跳跃性变化;(3)冬季负离子浓度只有温泉景区的翼然亭、桃园广场和玉屏楼的负离子浓度小于1000个/cm~3,其它地方的负离子浓度均大于1000个/cm~3;(4)全风景区中以松谷和钓桥景区的负离子含量水平高,而且它们在春季负离子含量也超过8000个/cm~3,具有治病的功能;温泉景区的人字瀑和白龙潭测点负离子浓度春季超过16000个/cm~3;(5)整个风景区的负离子含量均大于正离子含量,用单极系数q和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评价,各景区的q<1,Ci>1,高于最佳空气清洁度的指标。 将黄山的空气负离子资源与国内其它旅游胜地比较,黄山的空气负离子资源的优势明显,黄山的空气负离子资源优于山岳旅游地:庐山、峨眉山、张家界,同时优于青岛、大连等海滨旅游疗养地。空气负离子旅游资源也是黄山风景区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旅游资源。 天然氧吧是负离子富集区,作为旅游功能区,具有保健、疗养的功效,参照医学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在高值季节,平均浓度应达到8000个/cm~3以上,在低值季节应在1000个/cm~3以上。黄山天然氧吧的分布区面积大:松谷景区、云谷景区和北海景区为天然氧吧区;从钓桥庵向上,沿白云溪的大片地区为天然氧吧区;在温泉景区的人字瀑和白龙潭也是一小片天然氧吧。松谷、钓桥的天然氧吧负离子浓度比其它天然氧吧高,是质量最好的天然氧吧区,另外,白龙潭和人字瀑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也较高,品质优良。慈光阁以上,包括光明顶、玉屏峰、莲花峰、天海及从西海水库向西北延伸至群峰顶这一片以西,空气负离子浓度低,不属于天然氧吧区。 黄山风景区天然氧吧的特征是:空气离子评议系数大,最高达351.37,空气离子单极系数小,最小只有0.09;夏季大气离子浓度高;天然氧吧在风景区面积不仅大,而且从山脚至山顶都有分布。黄山天然氧吧的成因主要源于丰富的森林植被、良好的水文条件。这同时也说明,天然氧吧附存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负离于资源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洲。l}进订练合旅游厂发。 黄山很多地方负离千达到天然氧吧的标讹,这是山于负山植被丰富,森林植被覆南率高,水文条件良好。森林他物光介仆川同时产生空气负离于,根据测得的数据,针卜+树种冬季对于负漓于的贡献率为49.07%,阔叶树种冬季贡献率为12.49%,且在疏林下的负离于浓度人J“密林下,水文对于大气离子产生的贡献率为:沈水>静水,距离水体越远,负离于浓议)瞠低。空气负离子浓度Q)与太阳季射(x,)、千X湿度(x。)的关系式为:yr叫803.437+33.725x;-11.321X。 在黄山,游客游览集中 :J>明J儿 北 fo,庄旅游旺季匕对黄山山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作为游客较少的松谷、钓桥景区,空气负离子高含量的天然氧吧为这呐个景区增加了新亮。,X,借此。J”l分流一定量游客,减少对山上生态外境造成的川。力,仗旅游活动维挖h:旅游}个小存量许叮的弛困内。同时挽留游客,延长游览大数,这不仅利于黄山旅淤业的。小什续发展,也符合生态旅游的新思路。 对黄【1.1人然氧吧的厂发利川,根孤仕山、午…以山具体悄况,分为两类:()温泉、北海、云谷氧!jr区;门)松谷、钓桥“.VM《。开发分别采取两条途径,第一类作为游客感性体验型氧吧,重介宣传,“ 二类可作为功能性氧吧,重点放在资洲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吸引游客,人V上志旅游。
陈胜[8]2013年在《湘乡市白田镇长江水库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当前许多以水库、湖泊为代表的水体资源出现了防洪排涝整体能力不强、水资源紧缺、水环境状况堪忧、周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不协调现象,水体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成为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旅游业是资源消耗少、环境依存度高的产业,实施“旅游兴库”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的最佳契机,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统筹城乡建设的有效途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湘乡市白田镇长江水库区域的基本旅游资源进行了收集整理,对国内外水库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国内水库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借鉴分析,认为长江水库的生态旅游发展是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的。在此基础上,把长江水库旅游区定位为一个绿色环保、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生态养生、乡村体验、文化交流、健康科技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度假景区。最后,把长江水库旅游区分为旅游接待服务区、生态农业体验、户外运动拓展、生态半岛养生、乡村风情体验和亲水游憩休闲六大功能区,前期旅游开发应该推动生态地球村和乐活城的核心项目建设,长江水库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将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结论认为长江水库旅游资源和景观组合特色显着,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旅游联动发展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有利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和水体旅游;项目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好,各级领导重视,项目区群众参与性强、积极性高;长江水库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发展对于旅游扶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把长江水库命名为古龙湖,将其旅游发展列入长株潭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长株潭休闲旅游发展的重点,并制定长江水库旅游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多方面开辟筹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使项目早日投产出效益;该项目的开发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严格遵守“叁同时”的环保要求,确保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和永续利用。
罗芬[9]2005年在《森林公园旅游解说规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解说系统规划是旅游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旅游区能否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外,旅游解说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从宏观的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到微观的解说字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在我国的旅游规划中,旅游解说系统还停留在表象化阶段,对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认识不够,对我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本文从旅游解说的框架与功能、解说受众研究和旅游解说其他方面的研究总结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研究现状。笔者在深入了解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内在含义、意义以及相互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哲学思想与基本原理,从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类工效学、符号学、传播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上来阐述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知识构成。笔者总结出旅游解说系统的叁大组成成份分别为,旅游解说资源知识、旅游解说受众知识和旅游解说技术知识,根据旅游解说叁大要素,提出了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并且阐述了森林旅游景区的六大旅游解说规划基本原则。 旅游解说系统的目的是为富有我国特色的各类景区提供规划的理论知识与规划流程。笔者结合我国森林公园的特点,以及广东省肇庆市新岗林场的独特性,对广东省肇庆市新岗林场进行了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蔡春菊[10]2004年在《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城市森林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森林发展的经验和我国城市森林发展中的问题,系统阐述了我国城市森林的发展动向,并重点论述了城市森林的潜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划问题。并以扬州市为案例,采用遥感与实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结构与功能及其存在问题,量化了城市森林发展指标、建成区城市森林空间利用现状及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参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扬州城市森林发展规划,并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城市森林发展提供了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1.明确了城市森林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尺度性,城市森林的发展受城市地区乃至外围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在宏观区域尺度上,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中重要组成要素,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景观尺度上,城市森林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城市森林组成上,又是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树木为主体建立起来的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是协调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突出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 2.我国城市森林发展时间不长,问题较多,但为保证我国城市森林持续健康发展,当务之急需要解决: ①完成与城市发展同步的城市森林生态规划。从宏观上合理布局城市森林,为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中环境负效应预留出必要的城市森林发展空间。文中立足城市发展过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森林规划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全面总结城市森林数量控制依据,建立了以结构指标为主体,满足城市森林现状及分布格局、规划控制、发展评价等不同阶段和目的的评价指标。 ②挖掘城市森林发展潜力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确保城市森林实现功能和效益最大化。针对我国城市绿化用地不足等的问题,详细论述城市绿化发展的潜力空间,强调科学布局城市森林,确保城市林木健康生长,是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发挥、营造高质量城市绿色空间的根本出路。 3.以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GIS与景观格局分析相结合,对扬州市域土地利用格局及森林景观进行分析,得出:景观类型总体发展不平衡,整个扬州区域是以水田和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以及水域等少数景观类型为主体构建起来景观格局;其它景观类型面积小,连通性差,破碎化程度高;森林资源总量贫乏,破碎化程度高,分布不平衡,78.54%的片林集中分布在小范围的丘陵区。受城市建设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市区水体、林地、沼泽地等自然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升高;建成区城市绿化总体水平较高,但布局上不均匀,小型斑块所占比重大,破碎化度高;植物配置生态关联性不强,总体上森林的作用还不强。 4.利用TM6热红外遥感影像和NDvl指数图,结合实地测定,从城市森林的降温效应和森林空气负离子浓度两方面研究城市森林功能。结果显示:城区热中心明显,热场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城市热辐射值与NDvi指数表现为显着线性负相关: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热环境决定于城市森林总面积和大面积片林的数量;城市森林面积越大,以高大乔木为主体构成的近自然林,改善小环境效果越明显;而以草地和移植大树及新栽树木为主体,短期内人为组合成的所谓的“森林”,既使表观上绿化覆盖度高,但从生态功能发挥上,远不及近自然林。 5.首次对城市森林绿化空间利用率进行量化,实测城区森林群落植物生长,建立主要绿化树种的生长模拟方程,并探讨了扬州城市森林绿化空间发展潜力。计算扬州建成区城市森林空间利用率为24.19%,不同类型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由高到低的次序为:公园>防护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单位绿地>小区绿化。绿化空间占有率与常用的绿地率在表征城市绿化水平上反差较大,相比之下,绿化空间占有率比绿地率更能评价出城市绿化质量优劣,同时提出了绿地率评价城市绿化的不足,强调了城市森林建设中绿化大乔木的作用。现有城市绿地中,87%的绿地面积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发展潜力。 指出高大乔木在城市绿化中所占比例是决定城市绿化空间发展潜力的决定性因素,人为修剪严重影响树冠体积和功能发挥。建议扬州城市森林逐步建立起以乡土大乔木为主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元配置的城市森林模式,将有效提高城市绿化空间利用。 6.采用碳氧平衡法、氧气需求法、热中心补偿法、生态闭值法和现状反推法5种方法量化了扬州不同尺度范围城市森林最小需求指标,确定了以森林面积和林木覆盖率为主的建设指标,明确了区域城市森林的开放发展对策。 7.在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和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城市生态格局和生态建设需求,以林网化一水网化为规划理念,突出“水乡生态”与“历史文化名城”两大特点,点、线、面结合,在市域范围内提出了“两带、两片、叁网”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实现2020年扬州市域森林覆盖率达20%;市区以古运河为文脉,提出“一环、四楔、两廊、多核”的建设布局,规划完成后,实现市区绿地率达45%,绿化覆盖率50%的?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主要森林旅游区空气负离子资源研究[D]. 徐昭晖. 安徽农业大学. 2004
[2]. 安徽主要旅游景区空气负离子效应研究[D]. 刘和俊. 安徽农业大学. 2013
[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营销研究[D]. 卓锦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5
[4]. 城市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 李佳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5]. 天堂寨景区疗养型度假村研究[D]. 程鸿发. 合肥工业大学. 2013
[6]. 清西陵地区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的研究[J]. 厉月桥, 毕拥国, 黄秋娴, 李国栋, 王志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7]. 黄山风景区负离子旅游资源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的研究[D]. 王层林. 安徽农业大学. 2003
[8]. 湘乡市白田镇长江水库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D]. 陈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9]. 森林公园旅游解说规划技术研究[D]. 罗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5
[10]. 扬州城市森林发展研究[D]. 蔡春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4
标签:气象学论文; 负离子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森林城市论文; 景观生态论文; 黄山论文; cm论文; 黄山风景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