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的第二大业务是不利的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的第二大业务是不利的_刘永好论文

刘永好第二主业出师不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师不利论文,主业论文,刘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乳业几乎是这位饲料大王在实业投资中的“第二主业”,投入十多亿元;然而,白糖涨30%,包装用的片材受原油影响涨55%;奶牛饲料的原料玉米涨25%,麦皮涨29%,牛奶销售费用亦大幅上扬……

当发家产品度过利润高峰,利润率逐年摊薄之后,民企必然选择投资的新方向。他们在有限空间上下求索、激烈争夺。中国第一届福布斯杂志“首富”、起家于饲料业的刘氏兄弟也不例外。

大哥刘永行今年在超百亿元电解铝项目的审批上遭遇宏观调控;四弟刘永好在“分家”以后传承饲料主业,这几年转战新投资领域,陆续围绕人们的吃、住、用,选出房地产、金融、化工、乳业、城市燃气等数行业,并投注数十亿元巨资培育。

今年的宏观调控背景之下,政府频频圈定一些领域限制投资,不少资本始料未及。刘永好重金下注的城市燃气是政府鼓励的公用事业民营化,不在其列。他重拳出击的乳业也不在限制之列,但整个乳业正遭遇市场寒冬,各路诸侯不惜亏本降价以保市场份额;房地产仍然是一个高增长领域,但是正面临政策风险和市场泡沫的冲击;金融业亦是民企投资的政策敏感地带。

刘永好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谈到应对宏观调控时说:“新希望集团适当淡出调控的行业,将资金抽回到西部,支持饲料、乳业、肉食品及基础化工等新希望的3大支柱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比宏调之前,刘永好的产业布局的确在出拳与收拳之间抉择。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难以走出“民营企业融资难、长期融资更难”的困境。

《财经时报》经过多方采访和研究发现,尽管刘永好在产业布局上已非常注重现金流的长短搭配,但是在今年也难以避免民企因“短融长投”而导致的短期偿债压力。

尤其,刘永好从3年前变身“乳业大王”的传说到近期“企图心”渐渐淡出的迹象,更像在讲述一个伤感的故事:在当前宏观形势下,民企投资和整合实业举步维艰。

产业选秀

目前,以总资产计算,刘永好一家全资控股的新希望集团,除去饲料业,最突出的就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未置入上市公司新希望(000876)。

新希望集团其余4个主要产业——饲料业、乳业、化工、金融(新希望在民生银行的股权2003年初已全数置入上海新希望投资,在刘永好的女儿刘畅名下,有说该公司将是新希望集团的投资总部),几乎全部囊括在上市公司之中。以总资产大小计算,这些产业座次依次为:饲料、乳业、化工、金融。

2003年,上市公司50%的收入来源于饲料业,32%来源于乳业,11%来源于化工,3%来源于金融业,4%来源于其它投资。各主业对边际利润的贡献中,乳业最高,占35%,饲料业占33%,金融占18%,化工占10%,其它占4%。可见乳业对于刘永好的重要程度。

按2001年规划,刘永好把新希望集团旗下产业定位为“飞机”的结构: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及其上、下游)是机身,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是左翼,房地产是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尾翼,3至5年之内投资计划超过60亿元。集团寄希望于一如早年的GE,由单一实业型公司发展成为综合投资型的公司。

3年过去了,按新希望集团官方数字,它在房地产领域总共投资已超35亿元。刘永好在年初时讲,预计还将在房地产业投资25至30个亿。照此计算,他在房地产业的投资总额将超过60亿元。

去年新希望在上海、大连、成都等城市的开发量超过60万平方米,今年更计划有100万平方米。在上海浦东投资3亿元打造的世纪全景台高层住宅区;在大连投资5亿元建造1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在成都总投资预计16亿元的锦官新城;成都二环以内占地2000亩的南方新城高级住宅区;上海在开发中的占地上千亩的住宅区。这些颇受业界称道的明星项目,都有可能大赚快钱。成都的“锦官新城”便是代表作,一期开盘一周销售1.4亿元。

新希望的乳业现有净资产6亿元、总资产13亿元,刘永好计划未来3至5年,还将投资10-20亿元于乳业。预计这一块,总资产可达到30亿元以上,实现40-5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前,新希望拥有11个奶源基地、10个直属牛场、10万多头奶牛,2003年旗下总加工能力超过35万吨。饲料企业50余家,产量超过350万吨,在全国各地建有近20000个销售点。

新希望的化工产业主要仰仗一块优质资产——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这是一笔精明的投资,2000年被世行国际金融公司拉入伙,以2370万元的代价,完成对成都湔江化工厂破产财产的收购,该厂是全国钾化工生产的头牌企业,目前正在建设3万吨高纯钾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钾化工生产基地,预计总投资4亿元。高纯氢氧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ABS树脂、高纯碱性电池、医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生产。目前,国内受工艺和设备所限一直无法生产,全部依赖进口,市场前景远不止3万吨。

短期偿债压力

这些产业布局的展开十分精心,而有步骤——1998年至2000年间,新希望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希望为参股民生银行(600016),累计投资1.86亿元;2000年投资成都华融化工3700万元;2001年投资民生保险6000万元,投资四川新阳平乳业3850万元;2002年大规模收购乳制品企业花了3.38亿元。

而据新希望集团网站和刘永好接受采访时公开宣讲的投资计划,这几年的并购支出应累计高达数十亿元。

从新希望的收购公告以及历年财报,记者发现,这种大规模的并购支出几乎全部依靠负债支撑。大量的并购导致新希望的负债总额急剧增加。资产负债率由刚上市时的7.74%逐年增长到2003年末的43.18%。在上市公司中,这个比率虽不算很高,但是进一步分析其负债结构可以看见令人担忧的一面:短期负债在新希望整个负债中的比重非常高,在2000年曾一度高达94%,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5%左右。

随着债务的急剧增加,其利息偿付压力也逐渐加大,2000年时,新希望的利息支付倍数还高达69倍,但是到2003年,已经急剧下降到8.3倍了。值得欣慰的是,新希望的配股申请已于7月获批,这或许能暂缓“近渴”。

民企之中,新希望还算“幸运”——作为上市公司,它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融得资金。但相对于民企产业扩张的庞大投资需求,从股市筹来的钱仍然只是“杯水车薪”。加之国有银行对民企的天然歧视,导致民营企业一直资金“饥渴”。

刘永好尚且如此,更勿论众多社会地位、银行信誉不及他的民营企业家。民企融资渠道的狭窄,尤其是长期融资渠道的匮乏,使得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类似于新希望这样的“短融长投”现象,但这也是迫不得已。

“我国每天都有很多企业成长起来,但也有很多企业倒下去。希望国家能给民营企业一个实实在在的一视同仁的政策。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希望国家能在这方面借鉴一下发达地区的作法,给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刘永好在2002年两会上曾如是呼吁。

乳业宏图

乳业正是刘永好的精心挑选之一,亦是目前新希望中数一数二的大产业。这种转型其实容易理解:由于激烈的竞争,饲料老大新希望的饲料业务毛利率已经由1999年高峰时的18.41%下降到2003年的12.17%。所以,刘永好变身“乳业大王”消息传出时,市场并不吃惊。

这是一次固有产业链的向后延伸:奶牛饲养成本大大降低,饲料厂也获得一条稳定销路。然后,新希望模仿“迪安模式”(美国迪安食品公司,Dean Foods,即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整合)进入乳业。刘永好开始了从奶源、奶品生产到奶品销售整个链条的并购。他为此多次赴美考察。这与目前国内奶企简单的横向并购相比,再次显示了刘作为一流企业家的视野和气魄。

新希望自2001年收购四川乳业老二——阳平乳业开始,迅速入场,2002年最为集中。9个月时间内,新希望就搭起了一个“坐镇西南,辐射全国”的架子。

2002年初,刘首次提出准备在3至5年内,陆续投入10至20亿元打造乳业,目标是先做四川第一,然后是西部第一,最后成为全国的强势品牌。这一年之间,新希望千骑圈平岗,掀起一系列并购,风头直逼“三巨头”——伊利、光明、三元。

他将新希望集团中关于乳业的11家企业全部放进上市公司里——

西南有四川头号奶企——成都华西、四川新阳平、重庆天友(参股,占重庆液态奶市场80%份额)、云南蝶泉、昆明雪兰;长三角及其周边有杭州双峰、苏州天香、安徽白帝;华北有河北新天香;东北部有青岛琴牌、长春苗苗。多数奶企同时带有营销渠道。

新希望收购云南蝶泉、四川阳平、长春苗苗等几处奶企,品牌一般,其意在抢占优质奶源。奶源争夺战虽然隐藏在消费者能见的价格战背后,其激烈程度却并不亚于价格战。

奶企做大以后,其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奶源。由于牛奶生产和销售地域性很强,占领不同地区的市场一般都须在当地设厂——一是降低运输成本,二是价格在1.0—1.8元的低端奶品保鲜期短,而新希望恰恰又以低端市场为主。

在价格混战的3年内迅速跻身乳业前列,显示了新希望的雄厚实力。但是到了2003年,新希望整合奶企消息渐少,似乎已进入内部整合和扩张市场阶段。据称,此时新希望下面11家奶企,当年完成产销不超过25亿元,较刘永好预期相去甚远。2004年,新希望无论在行业整合上还是在市场促销上,更加低调。遍查公开信息,新希望已不再宣讲关于推进乳业打造某某“第一”的计划。

他的核心奶企——四川华西、云南蝶泉、长春苗苗,过冬迹象亦很明显,投资和扩张计划都不如往年。整个市场上,新希望乳业的份额似已挤出前10。据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提供数据统计,从2003年产销概况来看,明显能排到新希望之前的至少有7家: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三元、三鹿、夏进。财报显示,新希望的乳业毛利率只有20%左右,远低于乳业行业老大(伊利、光明等)30%多的毛利率水平。

虽贵为朝阳产业,业内的说法是乳业平均利润率在2%左右,平均毛利率在35%左右;另有公开统计显示,2003年乳业平均毛利率已下降到25.5%——这种逐年摊薄的态势,已是不争事实。

2003年,乳业对新希望总收入的贡献占32%,对边际利润的贡献占35%。

不过,相对于金融等低投入高收益的产业而言,乳业在新希望的地位就不那么突出。金融业虽然在整个盘子中投资的绝对值不多,但它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贡献净利的相对比例却是最高者——2003年民生银行和新希望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约为14:9。2002年金融业投资收益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重高达51%,而金融业的收入在上市公司总收入中的比重还不到5%。

阿喀琉斯之踵

但是,为什么在颇受称道的“迪安”模式之下,新希望的乳业大业如今却走向低谷呢?

“乳业在地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这就是整合难度所在。”专事奶业咨询的时代盛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业务执行副总崔政说。

相比2002年突然发力的激情并购,2003年新希望显然沉吟于徘徊之中。纵向整合,听上去很美,但实施过程中,最难消化的问题之一是人的整合。这个问题,德隆曾经在整合汇源果汁时遇到过。对此,即便是以实业著称的刘永好也不例外,更何况他要整合的是乳业这样一个受地方政府紧张关注的产业。

新希望原本没有乳品品牌,专业人士为其咨询时曾提出,新希望旗下乳品不适宜采用“新希望”品名,因为“新希望”牌饲料实在太有名了。所以,新希望整合各个地方品牌时,对原有品牌和渠道依赖很重。刘永好在并购11个企业之初,均宣布“稳定为先”,前半年内没有撤换一个总经理。

奶企有一个特征是地方习性颇重。大奶企牵连大量农户,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稳定,效益好的奶企亦为地方一大税收来源,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持有不卖,能够卖出的多为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这些国企中,又是多数积病缠身,经营管理者亦在地方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很难控制。

“双峰就是一个‘大包袱’。”新希望的内部员工对记者如是评价。

2002年至2003年,奶业激战正酣,新希望沉溺于“组织建设”,市场扩张不足,错失良机。

刘永好原本的计划是,乳业能够实现40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但是到了2003年底,收成远不及计划。新希望乳业事业部的营销高层,多为2001年后陆续空降,2003年前后便纷然离场,一些人离开的理由是:“目标压力大,事业前景却不明朗。”

刘永好在乳业中并非熟手,相对于产业而言,他显然长于资本。

据接近刘永好的人讲,刘老板常和他的财务总监讨论专业财务问题,滔滔不绝,且常能提出颇有见地的疑问或主张。负责为刘永好设计乳业投资战略的新希望投资发展部中,最初并没有乳业市场方面的业内人才,几乎都是资本运作专业人士,并购产生之后,乳业营销及策划人员才陆续空降过来。

另有看法认为,刘永好现在已经不想维持前十大地位了,他现在再也不提要把乳业做得如何强势。新希望乳业扩张不足,最终还是取决于刘永好的决策方向。“刘老板的企图心不够。”崔政评说。

“也许,刘永好的企图,就是资本运作呢?手里握有优质奶企,进可攻退可守嘛。”另有业者评说。

分析人士认为,各路资本进入的企业选择标准是比较熟悉的、产业相关性比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的方式是渐进的、渗透式的。

标签:;  ;  ;  ;  

刘永好的第二大业务是不利的_刘永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