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2级 200233
【摘 要】中医可治未病之病,讲求去根之道。西医则以解决当前表象问题而采取直观解决方法,受身心为一整体的制约,一般不能彻底去除病症隐患。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长,标本兼治、调节人体机能,实现祛病健身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保健;预防
中图分类号 医药、卫生 R-0
1、现状
在西医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似乎已经被世人遗忘在角落。而近几年一些中医医师对西医的挑战将中医重新拉回人们的视野。当代名医陆广莘先生云:“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若以此为标准,当今社会的多数西医手段治疗疾病均属下医范畴,医治已经明确诊断的疾病。而养生保健这类不被人们重视,属于预防医学的医学手段才是上医之道。
2、疾病治疗的差异
2.1中医注意因果的辩证施治与西医直接消杀纠偏病变组织的治疗理念的异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富贵病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平均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就目前的西医医疗水平而言,难以根治此类慢性病,以中医理论之中的上医之道,提前加以预防改善才是眼下改善此类疾病的最佳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将不同疾病对应的脏器经络运用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对为发病的慢性疾病运用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的养生思想进行调养使机体处于强健的自我循环之内,保护机体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让机体处于完好状态是中医理论中对疾病预防的最终目的,在此之中不及包含了对已经发生的疾病的防治,更包括了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西医方面,则是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出现疾病相关的明确症状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疾病的治疗。西医中,预防医学起步较晚,多在于对已经发生疾病的防治以及疾病的分析调查,为治疗疾病寻求更好的方法。中西医中对预防疾病的最终结果有着不同的追求,在研究疾病的预防则是应该将两者并用。而现如今由于中医预防治疗疾病通常见效缓慢,周期较长,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之下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致使中医手段不能被广泛应用,也使得一些疾病不能得到最有效的防治。
2.2中医气血内外循环调理与西医变异刺激引发身体免疫系统防护的预防理念的异同
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缺少的并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被接受的程度。除预防疾病外,中西医同时治疗同一种疾病所追求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中医讲究阴阳调和,身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诸如中风的疾病治疗中,中医想要达到的结果是不仅将疾病治愈并且恢复由疾病对机体造成的各种伤害,使患者达到健康的状态,谓之痊愈。相比之下,西医多在解决疾病症状之后便已经是治疗结束,病人的身体机能回复的情况也难以与患病之前相比较。且中医已能在许多西医难以解决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中的应用已经将中医中药推向了治疗疑难杂症的先锋位置。可由于对中医研究的缺少,致使还有许多中医疗法并未被使人了解接受,而如今医学手段发展迅猛,却仍多围绕着西医进行,中医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无法被正确利用实现其应有价值。对于医学研究者来说,中医理论中将患者所患之疾彻底治愈并调整身体机能,并完全处于健康状态的治疗思想则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并加以应用的医学理念,许多未经深入研究的古籍药方仍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探索,中医中深刻的治疗思想始终值得我们学习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中医关注的身体系统调和与西医病灶部位去除、减轻病症的痊愈标准的异同
中医对系统性病变治疗讲求完全意义的痊愈,是在消除基本病症的同时,身体系统还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调整周期,包括对处于亚健康状态运行调整的全过程治疗,在原有不良部位机能以及人体整体机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才能结束疾病治疗全程。西医则以病症减轻、病灶消减等可量化的理化检测指标疗效及疗程结束的标志,基本不考虑人体整体机能的运行状态。
中医气血调和理论将有形的血液、体液运行与无形的气、穴调节机理相结合,用无形的意念、协同有形的针、灸、刮痧等刺激,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达到对病症的减轻或去除的目的。强调人体系统的和谐运行,对病症部位进行有形的吸附、牵引、扎、击,激发痛、麻传导,并行中药的消化吸收的围剿治疗,较为根本地消除了引发疾病的根源,促进人体系统的良性循环。西医除采用强抑制剂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重症部位采用切除作业、消除病灶,相对效果直接,但毒杀作用的药效和机能部位的整体切除,会对局部机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非根源性的治疗可能隐藏没有完全恢复的病变诱导基因,在内外环境的作业下,病情可能复发。
3、中医药效、药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3.1影响中医推广应用的几个方面
中医的治病机理研究的不深入,无法直观解释推拿、针灸、点穴、刮痧、运气等一系列治疗手段与治疗功效的因果关系,对其作业程序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医的经验流程、经验数据没有可量化的参数指标,在不同操作人员、不同病程理解、不同病症判断等情况下,极易出现不对症、不同疗效的事情发生,严重影响以上治疗手段的功效发挥,从而动摇人们对中医药治病功效的信任。
中药成分复杂、处方药材无数量限制、剂量无定量标准,医生个人能力水平对治病疗效的影响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给现今在定量化、试验验证性教育环境下培养成长的年轻病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对中、西医治疗手段的选择。
中药单一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多药组方后治病能力更是变化无穷,目前很难采用西药的分子药效分析方法进行实验考证中药材的效用,编制覆盖全面的组方药材功效说明,实现类似西药的包含反应式的理论组方、药材配伍,程式化治疗疾病的目的。
3.2促进中医发展的手段
建立对中医物理疗法的电场、电解质、局部血氧含量、细胞含水量变化模型,确立推拿、针灸、点穴、刮痧、运气的各自影响因素,对应描述各种刺激引起的药效反应,形成系统病情治疗理论,对症提供有理、有据的中医治疗方案。
青蒿素的提取与应用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从单一药材中采用化学 或物理方法分离出不同效能成分,分别进行药理实验,检测其单独功效,分析其主要关键组成分子结构,编制单品药效图表,从而实现对组方中药材的单药药效分析,初步达到药理配药的目标。
采用提炼后成分可控的中药单一制剂类比西药成分组合方法,按中药在对症治疗的组方进行制剂的混合,可以定量完成西医药效实验,实现中药从量定性到西医精准定量的治疗方法的转变。
4、结论
中医与西医治疗并不是相生相克不能相容的,在当今医疗发展的背景之下,两手并重,同时研究,将中医与西医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融合,更有利于现代医学科学的向前推进。疾病治疗的历史之中,中医曾长时间领先于西医治疗,现如今将沉寂多年的中医学说发展复兴也是现代医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中医的发展不能通过医生挑战的方法博得一时的眼球,长期科学的发展研究中医才是复兴中医,提供新的疾病治理方法思路的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从青蒿素的发现看中药的发展方向;医学与哲学;2013年-第4A期
[2].周双男等;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2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3]. 龚华强,王少杰,戴中,柳洪胜,彭朗等;“治未病”——中医药预防中风后痴呆的新思路;《北京中医药》,2011年12期
[4]. 李颖,袁艳,饶旺福;中西医预防治疗PSD研究概括;《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31期
论文作者:方熙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中医论文; 西医论文; 疾病论文; 药效论文; 机能论文; 病症论文; 手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