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F210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定量研究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质的基础上,首先由量的积累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质的飞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历史进程,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必然也会伴随着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因此,考察评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情况,就离不开对其量的积累情况的研究。当然,定量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要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而宏观政策的制定又依赖于对经济增长情况的客观分析与判断,依赖于对经济增长情况的定量描述。借助于定量分析可以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量的变化情况及时反映出来,从而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特征;也可以根据定量描述的结果进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差异情况的对比分析;还可以利用定量描述的资料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因素分析,以确定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要素,进而为宏观政策的选择和调整提供基本的依据;利用定量描述的结果还可以检查有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效果的分析。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凡时期指标均取年度资料,对点指标均取年末资料。)

根据分析,我们主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五大类统计指标组成:

第一类是反映投入生产要素使用构成的指标。不论是粗放型经济增长,还是集约型经济增长,都需要一定量的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但是,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构成是不同的。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投入的生产要素绝大部分被用于扩大生产的总规模上,而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投入的生产要素中,用于促进技术进步的比例却比较高。因此,观察生产要素投入的用途结构的变化,可以分析研究全社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工作力度,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条件和机制的改变情况。与此有关的主要指标有:

1.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比重。该指标用来衡量工艺装备技术的更新换代情况。指标值越大,说明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技术准备就越充分。其计算公式为:

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科教投入比重。该指标反映了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和教育投资的力度大小,是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计算公式为:

科教投入比重=全年科教事业投入额÷全年财政支出总额

该指标也可以从国有经济基本建设投资的角度计算,公式为:

科教投入比重=科教事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国有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或者以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用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代替。另外,还可以计算科教投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科教投入弹性系数)指标,以进一步描述科教投入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变动关系。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科教投入增长率应快于或至少同经济增长率同步。

3.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该指标主要反映全社会用于技术开发与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投入情况,是对前两个指标的补充。计算公式为:

研究与发展经费比重=全社会研究与发展费用支出额÷同期国内生产总值

4.职工培训教育费用占企业总支出的比重。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是不断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技术成果,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基本保证。计算公式为:

职工培训教育费用比重=全年职工培训教育费用支出额÷当年企业支出总额

在具体应用时,也可以根据资料情况选择某一行业(如工业)来计算。

第二类是反映投入生产要素使用效果的指标。生产要素使用效果的提高,可以使等量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或实现等量产出所需要的投入比过去更加节约,而这正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点或标志。因此,研究生产要素使用效果的变化,也就是追踪研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主要指标有:

1.社会劳动生产率。这是反映劳动投入使用效果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

2.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这是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也是表明能源利用效果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计算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指标。公式为: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社会资金产出率。该指标反映资金投入的使用效果。计算公式为:

社会资金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固定资产平均净额)

4.微电子控制设备所占比重。该指标反映了更新改造投资的实际效果。计算公式为:

微电子控制设备所占比重=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生产用设备原值

5.人均主要工业产品占有量。这是反映工业生产能力提高情况的指标,应区分钢材、电力等各主要工业产品来讨论,以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人口数对比计算。

6.人均主要农副产品拥有量。该指标用来反映农业生产能力提高情况和满足社会需要情况。它的计算同样应区分各主要农副产品来进行。

第三类是反映技术进步的指标。集约型经济增长,实质上也就是各生产要素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果。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将先进技术渗透于各生产要素,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改变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结合等途径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研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情况,就离不开对技术进步的定量分析考察。有关的指标主要是:

1.设备新度系数。用该指标可以反映现有生产设备的新旧程度,以及实际市场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新度系数=现有设备净值÷设备原值

2.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该指标反映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长速度,是技术进步的物质保障程度的重要体现。计算公式为: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报告期技术改造投资额÷基期技术改造投资额

3.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该指标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具体表现。企业工艺装备的技术水平,一般以国际标准进行衡量,这样便可以将其分成若干等级,如50年代水平、70年代水平、90年代水平等。一般企业的技术装备通常都是由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技术组合而成,因此可以以主要设备或关键设备的等级作为代表。该指标需要单独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还可以计算企业的平均技术等级。公式为:

企业设备平均技术等级=[∑(某技术年代×该年代设备台数)]÷现有设备总台数

4.企业技术转让收入增长率。这是反映企业技术输出能力变化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企业技术转让收入增长率=报告期技术转让收入额÷基期技术转让收入额

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这是反映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

6.专利授权指数。它是反映全社会技术创新步伐的指标,公式为:

专利授权指数=报告期专利授权数÷基期专利授权数

第四类是反映综合产出情况的指标。社会综合产出的状况,充分体现出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特点,综合产出的科技含量越高,表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所以,分析综合产出的情况,是判断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情况的重要依据。有关这方面的指标有: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

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指标反映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数量关系。指标值越大,表明政府在调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的能力越强。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收入额÷国内生产总值

3.新产品产值率。这是反映企业技术开发成果及产品升级换代情况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全部产品产值

4.三次产业构成比。这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用一定时期内各次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来衡量。

第五类是反映经济增长环境条件的指标。经济增长不仅要有充分的内在动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因此,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主要指标有:

1.经济增长波动系数。这是反映经济波动情况的指标。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运行应该更加平稳,避免大起大落,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一个平稳的经济环境。该指标以连续5 年来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差来表示,其值越小,说明经济运行越平稳。

2.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这是反映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利用该指标也可以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计算公式为:

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

3.工业“三废”处理率。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所以也应该在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有更多地投入。利用工业“三废”处理率指标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该指标以“三废”处理量占待处理量的比重来表示,公式为:

工业“三废”处理率=工业“三废”处理量÷工业“三废”待处理量

4.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该指标既反映了科教投入的使用效果,也说明了职工文化素质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职工人数

关于受教育年限,主要是指接受普通教育的时间长短。一般是:小学文化程度按5年计算,初中按8年计算,高中(含各类技校)按11年计算,中专及大专按13年计算,本科按15年计算,硕士按18计算,博士按21年计算。

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变动情况,计算公式为: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报告期基础设施投资额÷基期基础设施投资额)-100%

6.市场化程度。反映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是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的指标。

7.工业化程度。主要用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及其它部门转移的规模及速度、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工业部门的完整齐全程度、工业技术进步的速率及贡献率、居民城市化水平等指标来描述。

标签:;  ;  ;  ;  ;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