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情报学概念的人格特征_情报学论文

信息技术下情报学概念的人格特征_情报学论文

情报学理念在信息技术下的个性秉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理念论文,个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爆炸”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与之相关的每一个学科。技术化的因素诱使人们将兴趣由基础研究转向了技术应用研究。在与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伴随着其发展的同时,信息科学强势入侵等许多问题随之出现,其中以情报学学科走向呈现出的泛技术化泛信息化以及学科定位模糊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思考与关注。

1 情报学和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变革

1.1 信息技术的内涵与变革

信息技术是指凡是涉及到信息的产生、获取、检测、识别、发送、传输、接收、变换、存储和控制等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以增强人类信息功能为目的的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1]。

1.2 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

1958年英国情报科学家协会(IIS)成立之时,情报一词正式得到使用。作为情报学标志性的文章,《诚如所思》虽然内涵丰富,但其所倡导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目标,即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解决人类的知识增长与利用问题[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情报学的基础理论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情报学逐步从经验总结走向严谨的科学学科。在这一阶段部分学者开始研究情报学哲学基础的问题。90年代后,情报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2 信息技术对情报学的影响

情报学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领域而发展起来的,以申农信息论作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技术作为其区别于图书馆学的特征,从克兰费尔德实验到文本检索技术都是如此。正如严治民在《情报学概论》里曾总结情报学是研究如何获取和掌握信息,如何序化信息,如何加工和传递信息,如何研究、开发和激活信息的一门科学[3]。以上都说明情报学和信息技术关系密切。8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扩散,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图书馆和情报学的差别正在缩小。到9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扩散,计算机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使得原有的专业界限越来越模糊,或者说消除了一些专业,情报学也面临了这样的情况[4]。

2.1 信息技术对情报学的推动

1985年,英国Glasgow Strathclyde大学情报学系M.L.lake也提出了一份情报学专业的知识科目清单,由四大块组成:(1)情报学基本理论:包括信息论、相关概念、基本结构与情报过程;(2)情报学方法:包括情报信息的创造生产、记录、分析与综合、选择、获取、传播与利用方法;(3)信息技术:包括基信息技术及应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技术的融合;(4)情报工作与职业:包括信息社会,人类信息系统,情报工作模式,职业问题[5]。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是情报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情报学也在诸多方面受益。现代信息技术为情报学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从传统数理分析到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数据库及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据网络,使情报学研究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以计算机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情报系统与专家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报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使情报学研究获取最新、最完整的情报信息成为可能[6]。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化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情报学作为一门研究有效地运用信息、知识和情报的规律性的科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它为我们积极研究各种信息理论以及信息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整个情报学界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得以稳定地确立起来[7]。信息情报处理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情报工作未来的服务手段和工作环境,是情报学未来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这一点看,“技术情报学”的说法是言之成理的[8]。

现代情报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情报学及相关管理学科群的整合。信息管理学科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及其载体的传播、搜集、选择、整序、存储、服务及利用。信息管理学科群在包含了情报学的基础上融合了新闻学、传播学、咨询学、编辑、出版、发行等其他多个学科[9]。

信息技术促进情报学人才素质的提高。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报学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看到、听到、感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体能上无法承受的工作,学科知识更加细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的信息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协作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免疫能力等。信息能力的提高首先表现在信息意识方面,人们的信息意识有了巨大转变[10]。

2.2 信息技术对情报学的挑战

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推进情报学技术方向的同时也给情报学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20世纪后半期,情报技术的迅猛发展的确让年轻的情报学为自己属于信息技术这个领域而自豪。然而好景不长,情报技术的辉煌并不能够解决情报学如下的现状:(1)网络信息环境对情报学生存基础的挑战,事实正逐步显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基础上的实践模式,展示了情报学研究对象新的动态过程,表现为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新的信息活动的实践过程,必将彻底变革情报学赖以生存的基础。(2)网络信息环境对情报学主题的挑战。在网络信息空间中,情报学还需面对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挑战。(3)网络信息环境对情报学的思维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挑战。进入网络时代,情报学研究对象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对虚拟世界的研究,除了用客观方法之外,主观方法研究的适用性逐步加大[11]。(4)技术众多但理论贫乏;分支学科巨大但理论体系脆弱,缺乏一个充实的“理论内核”。一方面情报学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在不断地壮大拓展;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理论体系彼此之间相互无法凝结沟通。情报学的整个学科还在“常识的海洋中游弋”,“还只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技艺”[12]。而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澄清又恰恰是情报学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情报学理论研究严重地落后于实践应用,情报学现有的理论难以解释日益丰富的社会情报现象,使得情报学研究陷入危机之中,也使得情报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情报学的唯技术至上传统,开始思索、探究、寻找情报学能够走出困境的出路。

3 情报学现状的思考

总结引起情报学研究趋势泛化、学科定位模糊等问题的众多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最根本的:丹麦著名的情报学家Hjorland指出,对待情报学有三种态度[13]。一种是对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漠不关心,只关注具体的技术问题;一种是否认情报学具有成为一门科学的条件和基础;第三种是为情报学寻找独立的理论基础。Hjorland认为做出第三种努力的人还太少。

3.1 研究对象巨变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先后大致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变革,即从文献到信息再到知识,并形成了以三大研究对象为核心的情报学研究内容体系。一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情报工作和情报学研究主要以文献为基础;二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科学的兴起,使情报学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三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14]。尽管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学科及其概念的变迁,但是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总是变来变去、不能确定,终究会对学科定位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使自身的发展陷入困境。不断增加的研究对象同时加大了情报学研究的难度。

3.2 学科思维过于偏重技术

情报学的基础理论薄弱、理论严重落后于实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与在情报学的技术传统下所形成的过分注重改善情报过程的技术方面和满足人类情报需求的技术手段,而忽视对整个情报过程规律的深入研究的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模式有关。

3.3 信息科学的竞争

信息哲学的提出者并没有宣称从图书馆和情报学吸取过什么营养,而是认为图书馆和情报学是一门应用信息哲学[15]。从大环境来看情报学正处于相对弱势,并逐渐被信息科学残食和边缘化。

3.4 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情报学发展陷于困境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局限以及方法论体系的缺失。近些年来,情报学的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而指导其工作的方法论研究却几乎停滞不前。情报学学科发展创新是冲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主要创新领域及内容有以下6个方面:情报学在外在环境方面的创新;情报学在自身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创新;情报学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创新;情报学在信息需求拉动下的创新;情报学在信息资源变化驱动下的创新;情报学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16]。

3.5 学科教育不足

梁战平教授在对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展望中曾提出:“形成崭新的情报学学科架构,情报学专业教学将作重大变革,各院校将形成各具特色的情报学教育,有些专于科技情报、有些长于商业情报、有些强在竞争情报、有些精于文献情报、有些突出战略情报。[17]”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加强情报学科分类和细化也是情报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6 情报学的弱化

ASIST(美国情报科学和技术协会)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专业情报职业团体,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ADI(美国文献协会),1968年改名为ASIS(美国情报科学学会)。这次更名淡化了情报科学的情报特色而突出强调了技术在情报学的重要性。结果目前的A-SIST已经成为一个大杂烩,而不是由情报学家组成的职业团体组织。ASIS的更名反映了情报学世界范围内的弱化以及在探索中求生存的现状。这也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情报学的困境则反映了它实际是一个弱的学科。它对外界的影响力明显地小于外界对它左右。[18]”

综上所述,21世纪,人类应该建立相应的体制或制度,实现技术、人文与制度的互动[19]。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检索工具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实现信息传递的全球化、网络化,实现信息服务的主动化和人性化,由此在技术层面推动和完善情报学理论[20]。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情报学学科体系需要不断调整本学科的发展战略,突破传统专业角色和视野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着情报学学科建设的条件,情报学只有不断调整改变自身的发展策略,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应是情报学科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对情报学科的正面影响必将大于其负面影响,并最终实现情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日期:2008-11-18

标签:;  ;  ;  

信息技术下情报学概念的人格特征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