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_机械效率论文

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人论文,新旧论文,教科书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出版发行的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教材有多个版本,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使用面较广。现在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是在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广泛征集意见、在原有实验版的基础上,人教社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整套教材(含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修改较大,今年刚好修改完成并投入使用。为了让原来使用过实验版教材的教师了解新版教材修改的情况,更新思想认识,本人结合自己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试图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为叙述方便,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称为旧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即刚刚修订完成的称为新教材。

      一、新旧教材章节数量的变化及分析

      旧教材共安排了17章87节,其中八年级上册5章25节,八年级下册5章25节,九年级全一册7章37节。新教材共安排22章85节,其中八年级上册6章26节,八年级下册6章20节,九年级全一册10章39节。

      教材增加了五章,分别是将旧教材第七、八章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单列成章,将旧教材第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六章一分为二,并进行了适当组合。总节数减少了两节,其中删除了旧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六节、第十一章第一节、第十七章第四节,将旧教材第九章第一、二节合并为一节,第九章第四、五节合并为一节,同时增加了测量平均速度、阿基米德原理、热机的效率、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这四节内容。

      本人对教材修改人员的修改想法进行如下猜测:

      从总节数来看减少两节,控制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总量,保证了初中物理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延续性,按八年级2课时/周、九年级3课时/周的课时计划,1节/课时的教学进度足以完成教学任务。将旧教材第七、八章有关用电安全的内容单独成章,加强了安全用电知识的教学系统性。拆分单列成章的四章,既是因为原内容合在一章的联系并不密切,又因为原章节次和内容较多,分开单列合理一些,例如原《压强和浮力》一章。删除的旧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属于生物学内容,物理学知识性不强,变为“科学世界”即可;第二章第六节《看不见的光》合并到了第五节,删除了第五节原有的“物体的颜色”和“颜料的混合”;第十一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内容分配到《分子热运动》一节,“原子及其结构”内容分配到《两种电荷》一节,另外关于宇宙的内容放到《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节的“探索宇宙”里,“固液气体的微观模型”内容分配到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十七章第四节《能源革命》的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内容合并到第一节,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内容合并到第四节,加上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看法不一,不需要那么强化“第三次能源革命”。将旧教材第九章第一、二节内容合并为一节,第九章第四、五节合并为一节,是因为课标要求的变化、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合并后的一节教学内容也不是太多,一节课可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内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省下六个节次。增加的测量平均速度、阿基米德原理、热机的效率、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这四节内容,其实并不是新增加的内容,原来就包含在相应节次里,由于该节次教学内容较多,一节课不能完成,并且该内容也很重要,干脆单列成新的一节。

      总的来说,虽然总章数增加、总节数减少,但教学的总内容基本没有改变。

      二、教材章节顺序的变化及分析

      此次教材修改最大的是教材章节的顺序,主要还是力学和电磁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安排。八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基本上未变,八年级下册由电磁学改为了力学,九年级全一册主要由力学内容改为电磁学内容。

      这样修改的理由是什么呢?估计还是各地反映上去的原因:电磁学涉及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力学涉及的知识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和学习,容易的放在前面学习,难的放在后面学习。到九年级时,随着学生的成长,思维也会发展,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另外,最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也是先力学后电学的。

      到底这样的章节变动教学效果怎样还不好说,使用变动后教材的学生2014年参加中考,才有与上一届使用旧教材学生进行对比的可能。其实,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电磁学难学是教师造成的,他们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有关串、并联电路结合电功率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使用旧教材时,也有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力学也不好学,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的计算。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差,最怕计算题,要理解了概念,学会了公式,知道了单位和换算,还要算得对,才能做对计算题。容易的事要求过高也会变成难的事,教学难不难关键看教师能否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好教学的深度。

      抛开力学和电学内容对调不说,新版教材章节和内容重组后比旧教材显得合理,逻辑关系也顺一些。例如,第一章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避免了旧教材学完了速度之后再去学习路程(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尴尬;第二章将《声的利用》放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前面比旧教材合理些,先说有利的方面再说不利的方面合乎逻辑。第七章将力的内容整合到一块,第十二章将机械的内容整合到一章。特别是将《机械效率》一节从《功和机械能》一章移到《简单机械》一章中比较好,旧教材《功》、《机械效率》、《功率》三节相邻,每节都很重要,都有几个重要的概念要理解,都有几个公式要会用。该章的练习题多数又为计算题,并且将三者内容混合在一起计算,难倒了许多学生。新教材移开《机械效率》后,《功和机械能》相应就简单些,学生先弄明白功和功率,之后再加入机械效率,这样就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新教材相对旧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相对旧教材不仅仅是上述的章节数量和顺序的改动,还对每一节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笔者对新旧教材设置的栏目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1。(知识点即为“节”中的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就当成一个知识点;旧教材里“探究”栏目新教材改为“实验”)

      

      分析说明如下:

      (1)新教材除了上表统计的栏目外,还对一些栏目进行了改编:删除了旧教材每章开篇的“阅读指导”和篇尾的“我还想知道”,不知是何考虑?在每章篇尾新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确实很好,真的可以供学生复习时参考。另外,从上表可以看出,知识点、实验和演示的总量基本不变,“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STS”等栏目有所减少。有的改动章节位置,有的变成了“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有的直接删除,也有新添加的。究其原因,可能还是从该节教学内容的量和该栏目内容的价值去考虑,章节内容或活动安排过多、课堂内完不成的就移动到别的节次或变成题目,教育价值不大的就直接删除,内容较少的节次就新添加一些栏目。增加了四个扩展性实验,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

      (2)新教材部分节次课文增加了“引言”部分,相对以前“直奔主题”感觉不是那么直白、突兀,显得自然一些,关键是引言部分还对该节内容有一个指引作用,真正起到开篇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光的折射》的“引言”。另外,新教材补充了一些知识性内容或表述,篇幅不长,补充的知识却很有用,也使知识内容完整。例如《力》一节阐述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还有,新教材在实验、演示、想想做做之后补上了实验现象描述、知识总结或简单结论,让学生阅读起来清楚明白。再有,新教材将结论性的知识(概念、定律、规律等)表述出来,这样既可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帮学生形成正确、规范的认识,起到示范作用。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等等。总之,相比旧教材的“断点”、“空白”、“不清不楚”和“吞吞吐吐”,新教材直接明白,通过叙述让学生对知识“知其然还会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可阅读性。

      (3)新教材“弱化”了“探究”,强化了“实验”,主要表现在以下:《致同学们》里将旧教材里“探究”栏目改为“实验”;将旧教材四个节次名里带有的“探究”字样删掉;将旧教材上的部分“探究”改为了“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演示”、“实验”;新教材留下的“探究”相比旧教材降低了要求,例如省掉一些要探究的步骤等。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考虑:在课程标准实验稿刚施行时,为了尽快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特别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旧教材编写时尽量多设置一些“探究”,每一个“探究”尽量多设置一些步骤,只要是想让学生动手实验都冠名为“探究”,许多“探究”本身就是简单的学生动手做一做的小实验,致使旧教材对探究提得太多、太泛、太滥。还有许多物理老师一看到“探究”,教学就变得“隆重”起来,从提出问题开始直至交流与合作,步步要做到,从而带来了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课堂效果难保证等方面问题,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其实,“探究”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一种科学进取的精神,是我们物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终极目标,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能力、教学的任务和时间、学校的实际条件等各种因素,我们的“探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因此,新教材将原有的“探究”大部分改为“实验”,小部分的就不再称为实验。实验又分为三类: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物理量的测量实验;物理规律的探究实验,“探究”只是实验中的一类。

      例如,新教材将原《机械效率》一节中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改为“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很好,理由有: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斜面本身就不是像杠杆、滑轮那样有代表性、教学要求较高的简单机械。其次,“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重点放在“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上,要用去大量的教学时间,势必影响本节前面的重点教学内容。再次,辛苦探究出来的结论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重点放在巩固机械效率的内容上。最关键一点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操作比较困难。

      (4)物理概念的定义形式改变:新教材对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功率、比热容、热值这七个基本物理概念的定义进行了改动,都改为“……××与××之比”,并且都跟着指出该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的……××”(即原来的定义)。例如,压强概念改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并指出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原来的定义)。不知编者对这些概念改动有何深意?笔者猜测一下修改人员的想法:以压强为例,原定义有将“压力”叫做“压强”的嫌疑,混淆了压强和压力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新定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又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概念,因此强调在数值等于“单位××的……××”,这七个概念都是这种情况。另外,初中虽然不讲矢量和标量,我们还是要分清,压力是矢量,压强是标量。若真是这样,那速度定义又存在这个问题:速度应是矢量,新定义似乎当着标量来看。我还想问一问:既然已经定义成“之比”了,“之比”不就是比值了吗?不就是数值了吗?还需要说“数值上等于……”吗?

      综上所述,人教版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顺序、增删内容、完善表述等修改方式,教材得到很大的优化,比旧教材有很大进步。教材应是越修改越完善,越修改越好。愿我们的教材越来越好,成为师生好学好用、易读易懂、高效学习的教材。

标签:;  ;  ;  

初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_机械效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