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人论文,新旧论文,教科书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出版发行的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教材有多个版本,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使用面较广。现在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是在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广泛征集意见、在原有实验版的基础上,人教社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整套教材(含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修改较大,今年刚好修改完成并投入使用。为了让原来使用过实验版教材的教师了解新版教材修改的情况,更新思想认识,本人结合自己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试图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为叙述方便,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称为旧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即刚刚修订完成的称为新教材。 一、新旧教材章节数量的变化及分析 旧教材共安排了17章87节,其中八年级上册5章25节,八年级下册5章25节,九年级全一册7章37节。新教材共安排22章85节,其中八年级上册6章26节,八年级下册6章20节,九年级全一册10章39节。 教材增加了五章,分别是将旧教材第七、八章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单列成章,将旧教材第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六章一分为二,并进行了适当组合。总节数减少了两节,其中删除了旧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章第六节、第十一章第一节、第十七章第四节,将旧教材第九章第一、二节合并为一节,第九章第四、五节合并为一节,同时增加了测量平均速度、阿基米德原理、热机的效率、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这四节内容。 本人对教材修改人员的修改想法进行如下猜测: 从总节数来看减少两节,控制了初中物理的教学总量,保证了初中物理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延续性,按八年级2课时/周、九年级3课时/周的课时计划,1节/课时的教学进度足以完成教学任务。将旧教材第七、八章有关用电安全的内容单独成章,加强了安全用电知识的教学系统性。拆分单列成章的四章,既是因为原内容合在一章的联系并不密切,又因为原章节次和内容较多,分开单列合理一些,例如原《压强和浮力》一章。删除的旧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属于生物学内容,物理学知识性不强,变为“科学世界”即可;第二章第六节《看不见的光》合并到了第五节,删除了第五节原有的“物体的颜色”和“颜料的混合”;第十一章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内容分配到《分子热运动》一节,“原子及其结构”内容分配到《两种电荷》一节,另外关于宇宙的内容放到《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节的“探索宇宙”里,“固液气体的微观模型”内容分配到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第十七章第四节《能源革命》的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内容合并到第一节,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内容合并到第四节,加上现在人类对核能的利用看法不一,不需要那么强化“第三次能源革命”。将旧教材第九章第一、二节内容合并为一节,第九章第四、五节合并为一节,是因为课标要求的变化、相关知识紧密联系、合并后的一节教学内容也不是太多,一节课可以完成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内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省下六个节次。增加的测量平均速度、阿基米德原理、热机的效率、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这四节内容,其实并不是新增加的内容,原来就包含在相应节次里,由于该节次教学内容较多,一节课不能完成,并且该内容也很重要,干脆单列成新的一节。 总的来说,虽然总章数增加、总节数减少,但教学的总内容基本没有改变。 二、教材章节顺序的变化及分析 此次教材修改最大的是教材章节的顺序,主要还是力学和电磁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安排。八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基本上未变,八年级下册由电磁学改为了力学,九年级全一册主要由力学内容改为电磁学内容。 这样修改的理由是什么呢?估计还是各地反映上去的原因:电磁学涉及的知识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而力学涉及的知识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和学习,容易的放在前面学习,难的放在后面学习。到九年级时,随着学生的成长,思维也会发展,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另外,最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也是先力学后电学的。 到底这样的章节变动教学效果怎样还不好说,使用变动后教材的学生2014年参加中考,才有与上一届使用旧教材学生进行对比的可能。其实,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电磁学难学是教师造成的,他们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别是有关串、并联电路结合电功率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压力。使用旧教材时,也有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力学也不好学,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的计算。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差,最怕计算题,要理解了概念,学会了公式,知道了单位和换算,还要算得对,才能做对计算题。容易的事要求过高也会变成难的事,教学难不难关键看教师能否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控制好教学的深度。 抛开力学和电学内容对调不说,新版教材章节和内容重组后比旧教材显得合理,逻辑关系也顺一些。例如,第一章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避免了旧教材学完了速度之后再去学习路程(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尴尬;第二章将《声的利用》放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前面比旧教材合理些,先说有利的方面再说不利的方面合乎逻辑。第七章将力的内容整合到一块,第十二章将机械的内容整合到一章。特别是将《机械效率》一节从《功和机械能》一章移到《简单机械》一章中比较好,旧教材《功》、《机械效率》、《功率》三节相邻,每节都很重要,都有几个重要的概念要理解,都有几个公式要会用。该章的练习题多数又为计算题,并且将三者内容混合在一起计算,难倒了许多学生。新教材移开《机械效率》后,《功和机械能》相应就简单些,学生先弄明白功和功率,之后再加入机械效率,这样就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新教材相对旧教材的变化 新教材相对旧教材不仅仅是上述的章节数量和顺序的改动,还对每一节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笔者对新旧教材设置的栏目数量进行了统计,见表1。(知识点即为“节”中的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就当成一个知识点;旧教材里“探究”栏目新教材改为“实验”)初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_机械效率论文
初中新旧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_机械效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