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普外科 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 分析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疝修补术,观察组给予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与治疗状况,并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无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控制较好,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无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改进无张力疝修补;腹外疝;临床效果
腹外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内脏器官因为病变或者正常空隙进入腹壁组织,腹壁中的大多数疝为包括了囊体、颈以及底部的完整疝囊[1]。临床常见的腹外疝有切口疝、脐疝、白线疝等[2]。在腹外疝中,其疝囊一般包含腹腔游离组织[3]。腹外疝常常表现为腹部有突出物,而且可能存在疼痛等现象[4]。这就使得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存在极大的负面因素。临床多以手术对该种疾病进行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在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大,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复发的可能性较高。这些都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成为当前临床的常用术式,该种术式能够永久的修复患者的损伤部位,且不会对患者原本的生理解剖结构以及功能加以改善,使得其修补效果更佳。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均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可以说,其相对传统疝修补术具有较强的优势。我院在临床腹外疝患者治疗中,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对应的检查,确诊为腹外疝。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29±6.24)岁,其中,21例腹股沟疝患者,17例直疝患者;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5.23±6.32)岁,其中20例腹股沟疝患者,18例直疝患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腹外疝患者传统修补术治疗
选择合适的切口,游离疝囊,将补片放置在腹直肌后间隙。在患者腹直肌、内斜肌间,固定cooper韧带,并且缝合固定补片。然后,逐层关闭其切口。
1.2.2 观察组给予腹外疝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术前麻醉,并且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一50mm的切口。一般是选择其耻骨结节处向外侧延长区域。从而使得其耻骨内环、结节,能够充分暴露出来。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随后游离其筋膜,将其疝囊显露出来,采取补片。根据其腹股沟管内侧角的形状来对补片外侧进行修整,然后,将其精索向上方牵开。采用不可吸收缝合线对其耻骨上腹直肌前鞘加以固定,并且,使得补片与腹直肌重叠。在内环附近对患者的补片和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随后,将其切口作于补片外侧,暴露其上下尾片,采用止血钳将精索下方拉出,并使之游离在上下尾片之间。最后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缝合,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加强对患者术后病情的监测。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24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无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腹外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最高,占了该种疾病的90%以上,其次为股疝,约占5%[5]。该种疾病的产生,会使得患者腹部状况有别于常人,一般表现为腹部肿胀等,这主要是因为,该种疾病发生后,患者极易并发排尿困难、尿道狭窄、膀胱结石、便秘等疾病,这就使得其在排泄上存在极大的障碍[6]。该种疾病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且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负面因素滋生。因此,临床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极为重视。
在既往的病例中,其多采取传统疝修补术。该手术以张力内环重建、疝囊高位结扎,且通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并且利用缝线,对其疝气所导致的损伤组织进行缝合、拉扯,为基本原理[7]。然而,该种术式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缝合处张力控制的缺失,而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且复发的可能性较高,预后较差。根据笔者对我院既往病历的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该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一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多数患者都有复发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患者对于该种治疗方案的信任度不断降低。为了保证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必须要优化其治疗方案。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就是在该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案,其具有术中切口小,手术出血量少的优点,从而使得患者的术中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降低。且其不依靠张力来对其进行修补,能够避免张力控制对手术带来的影响。另外,该种术式以患者的病变部位作为入口,然后对疝气加以修补,从而使得受创腹腔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术式治疗的彻底性较强,基本不存在复发的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据相关的治疗病历将这两种术式加以比较,能够明显看出,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优于传统疝修补术,这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患者术中的风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预后进行保障。
综上所述,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控制较好,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无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天文.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196-197.
[2]宋涛.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4,10:82-84.
[3]梁杰伟.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174-175.
[4]张晶.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7,01:74-76.
[5]张志家.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效果[J]. 吉林医学,2015,15:3355-3356.
[6]朱辉.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213+212.
[7]蔺建涛.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43-4244.
论文作者:卢义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该种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