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中心医院 276400
【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产前心理护理在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产科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为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事件发生情况及PPD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应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P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前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应激事件的发生率及PPD的发生率。
【关键词】 应激事件;产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预防作用
产后抑郁症出现的生物学基础是分娩、妊娠及产后产妇体内环境的改变。大多数产妇在生产前可能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对妊娠过程不了解等原因而出现担心、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1]。据相关研究表明,产妇的PPD发生率与应激事件的发生有关,而产妇在孕期的心理平衡机制较为脆弱,任何应激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PPD出现的风险增大[2]。为了提升产妇的生产体验,减少PPD的发生,本研究就产前心理护理对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进行分析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产科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6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使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 22~36岁,平均年龄为(27.86±5.26)岁;对照组中,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8.01±5.11)岁。两组产妇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认知干预。大多数产妇对分娩过程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在产前为产妇仔细讲解分娩的过程、疼痛程度等相关知识,使产妇在生产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②情绪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的表现对产妇的心理素质做一个综合评价,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内心的想法,以便进行对症的情绪指导。护理人员应细心为产妇解答各种疑惑,可指导产妇正确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③心理护理干预。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助产师,了解产妇的性格及心理特点后,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从产妇怀孕的32周后开始进行产前心里护理干预,每2周开展一次,一次时间为1小时左右,主要是采取组织孕妇及其家属观看影片、产妇集体授课、门诊辅导等方式开展;④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开展正确的腹式呼吸及屏气训练,可通过模拟分娩训练使产妇对分娩过程更加了解,了解分娩时的重要注意事项,分娩的正确体位及方式等;⑤家属指导。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家属的沟通,使家属理解产妇在孕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多给予产妇陪伴,注意配合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心理疏导,使产妇保持稳定的情绪进行分娩。
1.3 观察标准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应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PPD发生率。应激事件包括:分娩并发症、产程延长及滞产。
1.4 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9.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应激事件发生率及PP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PPD是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的一种,导致PPD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妇分娩过程中体内出现的内分泌的环境变化、产妇产前心理准备不充分等[3]。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90%的产妇在分娩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而负面情绪的出现会引起产妇体内茶酚胺的释放,茶酚胺会导致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宫缩异常,导致产程延长,从而增加分娩的难度[4]。而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应激事件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增加产后PPD发生几率。常规的护理方式通常都是以生物学的角度为基础来开展产妇的护理工作,未兼顾产妇心理变化对分娩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妊娠过程中容易导致产妇心理准备不足,缺乏生产的信心而造成应激事件发生率的增加。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围绕产妇开展的护理工作,主要是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产妇的生产信心,降低产妇分娩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有效预防PPD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应激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产妇低(P<0.05);观察组产妇的P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应激事件的发生,降低产妇分娩中不良情绪的发生率,能有效预防产后PPD的发生,提升产妇的生产质量及体验。
参考文献
[1]翟丽雯. 产前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焦虑情绪、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8,No.359(10):182-183.
[2]张瑞, 吕改玲, 陈子静. 基于Roy适应模式的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及对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18, 38(05):59-60.
[3]石月姣, 李凤玲.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乳汁分泌、婴儿照顾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 27(02):94-97.
[4]张义, 张霆, 佟钙玉, et al.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对产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及哺乳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02):135-138.
论文作者:孙晨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产妇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理论文; 产前论文; 事件论文; 产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