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等教育论文,印度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虽然可追溯至1893年印度巴罗达土邦王公盖克瓦德在他邦内的阿姆雷利区进行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尝试,但普及初等教育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并被列为教育发展和战略重点则是印度独立以后的事。1950年,印度宪法对普及初等教育作了如下规定:“国家应努力在自本宪法生效起10年内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直到他们年满14岁为止。”印度各邦根据宪法的指导原则,大都制定了邦的初等教育法。然而,在此之后,印度政府曾多次修改普及初等教育的计划和推迟实现普及化的期限,1957年,印度计划委员会的一个专门小组在检查了全国普及初等教育的情况后,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建议。第一步是到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之际即1965年完成5年的免费义务教育;第二步是到第五个五年计划(按当时计应为1975年)实现8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分两步走来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将初小(一至五年级)和高小(六至八年级)分开提出实现目标在印度尚属第一次。以后印度制定的一些教育发展计划或教育政策都遵循了这一做法。印度教育委员会于1966年再次建议推迟实现普及化的期限,准备用10年(到1976年)和20年(到1986年)的时间分别普及初小和高小。1986年,印度政府颁布了指导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国家教育政策》,再次规定要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途径,在1990年和1995年前分别使所有年满11岁和14岁的儿童受到免费义务教育。而印度的一份国家报告指出:1992年修改过的《国家教育政策》决心在进入21世纪前使所有年满14岁的儿童受到高质量的免费义务教育①。
正是在政府普及初等教育的政策指导下,印度初等教育入学率自1947年以来一直在稳定增长,尽管初等教育普及化的程度与政府所定的期限目标还相差很大。下表显示了1950年至1986年有关年度的印度初等教育入学率:
印度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和期限一而再、再而三地予以修改,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严重的辍学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印度政府未能在确定目标时从印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它“缺乏充足的资源、人口的迅猛增加、人民的贫穷和文盲、抵制女子教育的传统势力、社会落后阶层的大量儿童、落后地区的惰性、家长态度的冷漠”等不利因素②。其实,早在60年代,印度中央邦一教育官员在他的《教育中需要现实主义的思想》一文中就指出,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在重新规划教育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考虑到印度现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想“如果与观察到的事实和日常的经历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理想是不能鼓起或激起人民的信心的”。没有理想不行,但“理想成分过多只会造成目标和结果之间的不平衡”③。印度政府只是在近年来实施一些邦的教育项目中才明确认识到“初等教育普及化是有条件的”,而且“这些条件在全国各地有着极大的差异”④。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以及具有独特种姓制度的社会,此外还有经济和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例如印度有9个邦因其教育普及率不高而文盲率高等原因而被称作“教育落后的邦”。这些有着极大差异的“条件”,使得印度全国初等教育普及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存在于邦与邦之间及城市与农村之间,也存于男孩与女孩、种姓与非种姓之间。这种不平衡又会由于教育基本条件的差异而得到加剧。印度初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之差从如下的论述中可见一斑。我国一教育代表在印度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喀拉拉邦(印度第一个无文盲的邦)和泰米尔纳杜邦考察,“看到马德拉斯(印度第四个大城市)和特里凡德浪(喀拉拉邦首府、中等城市)的市区和近郊小学,虽有正规的校舍,但在多数教室中没有课桌椅,也没有电灯可供阴雨天照明用,其中一部分教室中没有黑板,只是用墨在墙上漆一块地方当黑板用,至于其他农村贫穷地区办学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⑤。截止1986年9月30日,调查结果也表明,印度全国有15%的初小没有校舍。这些学校办在茅草棚中乃至在露天办学。
当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再次成为80年代印度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时,对初等教育现存办学条件的基本认识使得《国家教育政策》专门规定了一项旨在改善初小教育设施的计划,称作“操作黑板(operation blackboard)”。这一计划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包括:每所学校至少有两间可在任何天气使用的合理的大房间以及男女厕所;必要的黑板、地图、图表、玩具等;教师的设备如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校图书室,应有的词典和百科全书,至少200本儿童书籍以及供教师和学生阅读的杂志和报纸;每所学校至少2名教师,其中一人必须是女教师等等。计划从1987年分3年完成:第一年完成20%,第2年完成30%,余下的50%在第3年完成。
印度初等教育入学率(1-8年级)
资料来源:A.比斯瓦斯、S.P.阿格拉瓦尔,《印度教育发展:独立前后教育文献的历史概况》,1986年英文版,第729页;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第五次全印教育调查》,1989年英文版,第68-69页。
印度政府在几十年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在辍学率高、女孩入学率更低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正规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国家教育政策》因此十分重视非正规教育中心的建立,希望通过非正规教育途径,包括努力将非正规教育课程同开放学校联系起来,来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之不足,因为印度的正规学校制度“对于那些错过入学机会和由于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而不得不辍学的不幸儿童,它没有提供任何帮助”⑥。虽然印度有组织地开展非正规教育并进行试验始于1978年,但以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待非正规教育对于正规教育以及初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性,并以制度和经费方面给它以地位和保证,则是80年代后半期之事。例如,印度80年代后半期新公布的学制图已将非正规教育中心列入其中。又如,印度《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之行动计划》详细规定: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在9个教育落后的邦内,如果邦政府创办男女同学的非正规教育中心,中央将承担50%的经费;如果专为女孩创办非正规教育中心,中央将资助90%的经费;如果是自愿团体或机构创办这类中心,100%的经费由中央资助;如果学术机构为非正规教育领域进行创新项目和研究以及评价活动,政府亦提供100%的资助。
“初等教育普及化是有条件的”而且“这些条件在全国各地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一认识只是近几年才形成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认识,对于早日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十分重要,是印度政府根据实施初等教育普及化的几十年经验才得出的或者说才愿意得出的。进入90年代,印度开始实施以邦为单位的初等教育普及计划或项目,以1990年2月公布由比哈尔邦(教育落后邦之一)教育部和中央人力资源开发部联合制定的《比哈尔邦教育规划》为先。尤其在著名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1990年在泰国召开之后,印度一些邦在一些国际组织或机构的支持下,先后制定并实施全民教育规划,这些规划主要有受到瑞典国际发展机构(SIDA)资助的拉贾斯坦邦全民教育规划,得到世界银行帮助的北方邦全民教育规划、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中央邦全民教育规划。受联合国开发者资助的奥里萨邦全民教育规划亦在制定中。(上述各邦均为教育落后的邦)。印度“关于初等教育普及化是有条件的”这一认识正是在实施这些规划和其它一些项目中形成的。这些全民教育规划有如下一些特点,即采取了将资金集中用于所选邦的一些县的策略;根据客观的给定条件以县为单位制定规划;由此形成的“县初等教育计划”是一种综合计划,它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初等后及继续教育,以及妇女教育。显而易见,这种综合性的教育发展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初等教育的早日普及,因为初等教育与初等前及初等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妇女教育发展尤其是母亲的脱盲将影响到子女的入学和辍学。
培训足够的师资是实现初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在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印度尤其注意到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并把师范教育机构改革作为“教育重新构建的第一步”。《国家教育政策》提出要创办县教育与培训学院(District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以便小学教师及从事非正规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员安排好职前和在职培训课程。依据上述政策制定的“中央资助的师范教育重建计划”提出首先创办400所县教育与培训学院(1986年印度有446个县),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为此专门编制了《县教育与培训学院指导细则》。到1990年底,印度已新建成或改建县教育与培训学院达262所。作为县级师范教育机构,县教育与培训学院将带来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从而也会提高初等教育的质量。与县级学院相配套,印度还决定在区一级建立学院分中心(DIEF Sub-Centre),每一区将建一所分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为区内教师和成人教育及非正规教育教员提供在职培训并作为资料和参考中心。这些县教育与培训学院及其分中心的建立,与初等教育普及化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县初等教育计划”的实施是十分吻合的,对后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可认为是印度实施初等教育普及化几十年来的经验所得。
注释:
①④"A Resume on EFA Plan of Action in India,"paper presented byIndian delegation at"Final Regional Workshop on the Brepara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for All Action Plans,"May 10-13,1993,Chiangrai,Thailand,P.1.
②A.Biswas & S.P.Agrawal,Development of Eduoation in India:A Historical Survey of Educational Documents before and after Independence,New Delhi:Concept Publishing Company,1986,P.401.
③P.S.Parihar,"Need for Realistic Thinking in Education,The Education Quarterly,June 1966,P.26.
⑤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印度基本教育考察报告”,1991年油印稿,第6页。
⑥R.P.Singh,"An Indian Experiment in Learning while Eqrning",Prospects,No.4,1982,P.11.
印度的初等教育为一至八年级(6-14岁),因此,义务教育在印度即指初等教育。
标签:初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