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馆影响力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_情报学论文

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影响力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引文论文,为例论文,情报论文,影响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的发展经历了多次载体变化与技术革新,但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交流信息的基本手段的职能从未改变。对图书影响力的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而图书的利用情况是其影响力最直接的反映。目前人们也从多个途径来实现对图书利用的研究,如根据图书的销售量[1]、通过图书馆借阅状况[2]、对读者的问卷调查或访谈[3]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还有业内专家的定性评价[4]。

论著是科研工作者的产出表现形式,而被引则是产出的反馈和影响。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逻辑方法,对文献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方法。它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白产生以来,引文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有效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5]。引文是作者综合权衡考虑的结果,通过引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评价被引论文、期刊及学者、机构的影响和利用特征与规律。现在国内外文献计量分析集中在论文和专利方面,而对图书的计量分析,尤其是引文分析很少[6]。与论文相似,图书被论著所引用是其应用于学术研究的最直接表现,是学科专家对图书的一种变相的同行评议,说明对其学术价值的认可,反映学者们利用图书信息的情况,与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相比,它具有客观、实用与针对性[7]。

1 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为研究对象,对图书影响力进行系统研究。检索时间为2009年5月中旬,检索中“发布时间”和“被引时间”都设定为1979-2008年,研究这30年的被引情况。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分层学科类日检索中选择“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和“情报学、情报工作”两个大类。在高级检索中选择“引文类型”为“图书类型引文”。具体以Excel2007、Access2007和VBA处理数据,其中用到Pajek进行可视化。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30年间共有2449种图书被引,总被引40496次,平均被引频次为16.54。施引的文献包括期刊、学位论文和论文集等类型。

2.1 图书影响力分布

图书的被引频次分布不均,共有12种图书被引超过300次,占总被引的12.28%;同时有524种图书(21.41%)仅被引1次,被引频次为2次和3次的图书分别有289和200种,超过100次的图书共有61种。被引最多的为邱均平教授的《文献计量学》,是一本偏向技术方面的书籍,该书首次创立了理论、方法和应用三结合的学科体系,对我国情报学研究和教育具有开创性意义和贡献,堪称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排名第二位的是《现代图书馆学理论》,该书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被引达到500多次,得到了黄宗忠、孟广均等著名图情专家的力荐:“……将图书馆学理论置身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框架中,对中外图书馆史进行了条理化挖掘,利用了大量外文资料,并且注重方法论的创新……”[8]。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的专著《21世纪图书馆新论》,该书对图书馆未来的定位、馆员的价值取向、资源共享、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化等系列问题都作了精辟的论述,已翻译成日、英和繁体等多种文字出版。另外,还有吴慰慈编写的两本《图书馆学概论》(其中一本书为另一本的修订本),被引频次都超过了300次。通过对被引图书整体考察,被引较多的图书都是在本领域有突出成就的知名专家所著,如出版于2002年的《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较早的一本知识管理专著,其作者为李华伟教授(美国俄亥俄大学荣誉馆长,OCLC杰出访问学者);而《情报学概论》则由情报学前辈严怡民教授所著。被引较多的图书出版的时间为上世纪80年代,其次为90年代,新世纪的高被引图书最少,这是因为图书被引数具有累积效应,出版时间越早被引越多;另外也有一些研究热点或重要学术问题的优秀著作,一出版就受人们关注,故出现了少数2000年后出版的高被引图书,如章毓晋出版于2003年的《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年均被引高达80次。

表1 被引数排名前12位的图书

注:年均被引=被引频次(2008—出版年份)

表2 被引图书的出版社分析

2.2 出版社影响力分布

被引的2449种图书来自247个出版社(对一些改名或拆分的出版社未合并计算,如中南大学出版社与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有18个出版社的被引图书总数在20种以上(见表2),同时也有153个出版社仅1种图情领域的图书被引用。也有少数出版社出的书不多,但被引数较多,如华艺出版社被引图书数为14种,共被引1017次,平均每本书高达72.64次,除《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等图书被引也很高,影响较大。被引图书数量最多的两家出版社实为一家,它经过了几次改名,现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主要出版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科学著作和译作;各种书目、索引;整理、影印古代典籍和各类稀见图书文献等。武汉大学出版社被引图书虽不多,但被引较高,达到51.48次,且主要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师所著。另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在早期出版了图情领域大量译著,并出版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等很有影响力的图书。对于出版社的影响力分析,可用书均被引指标衡量,而领域H指数(定义为某出版社有h种图书被引至少h次)则从另一角度衡量出版社的综合影响力,相对来说,被引数分布比较均匀的出版社,H指数要高一些。具体到某一特定出版社,其被引数分布也不均匀,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图书中有被引高达846次,也有60种图书被引小于3次。表2数据也从整体上反映出在图书情报领域不同出版社的学术影响力存在差异。

2.3 作者影响力分布

在科学研究与交流中,作者的影响力主要是靠发表论著呈现,衡量标准是发表数量与被引频次等的综合评价。作者的著述形式有“编、著、译、撰、辑、校、述”等多种,对图书作者分析,我们选每本书排名最前的1个作者。2449种图书共涉及1778位作者,其中7个匿名作者、团体作者210个、国外个人作者82人。特定作者所著图书分布悬殊(见图1),大部分作者(1409个)只著有一种被引过的图情专业图书,被引图书数最多的达到17种图书,它的署名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其中并不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等这样的下级机构出版的图书。

图1 作者被引图书的数量分布

表3左侧列出了被引图书数在8种以上的作者;右侧列出被引总数最多的前10位作者(其中删除了以“中国图书馆学会”这样的集体作者)。可看出,大都属于图情领域早期的学术带头人,有的甚5555今仍活跃在领域的资深学者,也有少数后起之秀。吴慰慈、邱均平、严怡民、黄宗忠、吴建中、沈继武、徐引篪、彭斐章、王崇德等学者被引的总数最多,说明其影响力也较大,其中吴慰慈和严怡民被引书总数较多,且书均被引达到100次以上,说明他们出版图书的质量较高,总体影响较大。从被引图书的出版年段可看出作者的活跃具体时间及时间跨度,如刘国钧被引的图书的出版时间集中在1952-1983。从被引总数最多的前10位作者工作单位可知主要集中在高校,另外分别是1所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占有一半的数量,充分显示了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研究的深远历史和影响力。

2.4 年代影响力分布

在所有2449种图书中,没有注明出版年份的有3种,其他所有图书出版年份在1951年到2006年之间,其中包括许多明清时期的经典著作,也有一些上世纪50年前的国外译著。从表4来看,被引图书的数量在1957-1958年较多,形成一个小高潮,相应的总引频次和单书最大被引也较高。从1980开始,出版的被引图书数量显著增长,在1990-1991年形成又一个高潮,近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又有所增长,这与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相吻合,因为引用的滞后性和数据库建设的时差,故2006年出版的被引图书数量较少,没有出版于2007年和2008年的被引图书。

表3 被引图书的作者分析

表4 被引图书的年代分布

2.5 高影响力图书同被引分析

一般认为,同时被引用的文献在主题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性或关联性,共引强度越大,文献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因此,利用共引分析方法,即通过统计研究对象之间形成的相对位置信息和相互关系的亲疏程度,并对这些信息用学科专业知识加以解释和分析判断,可以用来发现研究结构,预测其发展趋势[9]。目前同被引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期刊、论文和专利同被引,本文主要借鉴这一思想对图书的同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借以分析领域图书的内容结构。根据图书的关系来确定具体内容,其中图书的同被引频率以线条粗细表示,图书的同被引广度用节点的大小表示。具体选取被引数最高的前30种图书,其被引数占总数的21.35%。

图2 高影响力图书的共被引示意图

从图2来看,图书情报领域图书内容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为图书馆学、下半部分为情报学的内容,其中两者之间连线较多,表示它们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图书馆学产生时间较早,发展较成熟,其基本理论影响着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学科;图2还可进一步细分为①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的高被引图书较多,说明人们对一些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影响较大)、②图书馆工作标准(最重要的是书目数据的编日与著录标准)、③图书馆业务理论(图书馆实践过程在涉及的具体领域的理论)、④情报学基本理论(高被引的图书较少,与情报学学科理论出现较晚、较不成熟有关)、⑤信息检索(这是情报学的比较大的领域,高被引图书主要是关于网络计算机检索)、⑥文献计量(情报学的特色领域,相关计量方法与技术被人们被广泛引用)这六个内容。

3 结论

在本研究中,通过引文分析展示了我国图书情报研究领域图书的作者、出版社、年代的影响力分布及重点研究领域。1979-2008年30年间共有2449种图书被引,总被引40496次,平均被引频次为16.54。根据高被引图书同被引分析,图书情报领域的图书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业务理论、图书馆工作标准、情报学基本理论、信息检索、文献计量六个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特征。图书的影响力呈不均匀分布,根据被引总数、出版图书数、书均被引和年均被引等指标综合衡量,在业界吴慰慈、邱均平、严怡民、黄宗忠、吴建中、沈继武、徐引篪、彭斐章等学者的影响最大;而影响力较大的出版社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等;其中被引最多的图书为邱均平教授的《文献计量学》;图书的年代影响力分布与我国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相合。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图书影响力存在着“马态效应”,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情况也显示出“长尾现象”,呈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律。

本文是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基于引文从图书情报领域的角度对图书影响力所作的探索性研究,从引文角度进行分析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很多有影响力的图书并不以引用的方式表明读者的利用,引证的行为和动机并不与论著的实际影响力完全吻合,影响力对新出的图书分析也不利。另外,因为数据库限制,引文分析并没有计量图书和网络资源的施引情况,而学位和会议论文的收录也有限,故引用情况只能在一定情况下说明问题。《中国引文数据库》具有收集论著数量多、跨越时间长、可检索项多并已使用简单等特点,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如:数据库查询结果稳定性存在问题,不同时段进行查询会出现细微差别;数据库对图书的学科分类也不十分科学,使得统计结果出现一定偏差;整个数据库规范性不够,许多条目著录错误,存在重复著录或前后著录不一致等现象。

收稿日期:2009-08-16

标签:;  ;  ;  

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馆影响力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