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大豆论文,高产论文,一三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夏大豆一三三高产栽培技术,即一播全苗、三水、三肥。 缺苗断垄是黄淮海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可达20%以上。苗全、苗匀、苗壮,是大豆高产的基础。高产夏大豆应于6月20日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用精量点播机播种,保证苗全、苗匀、苗壮。判断土壤墒情是否适宜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抓起耕层土壤,握紧后可结成团,离地1米处放开,落地后可散开。也可用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土壤水分含量19%~20%时播种,大豆种子萌发良好;低于18%时,大豆种子虽然能够萌发,但出苗较困难,影响出苗率,且幼苗不健壮;低于10%将会严重缺苗。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也不利于种子萌发。 三水,即确保三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 第一是播种水 夏大豆播种时干热风较重,一般情况下土壤墒情较差。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土壤水分含量低于18%,就应浇水造墒播种;也可根据天气预报等降雨后抢墒播种,但易造成播种推迟,影响产量;最好的方法是播种后喷灌或滴灌,可在播种后当天喷灌一次,出苗前(播种后第4天)再喷灌一次,确保出苗。 第二是开花结荚水 开花结荚期(播种后25~50天)大豆需水量较大,约占总耗水量的45%是大豆需水的关键时期,蒸腾作用达到高峰干物质积累也直线上升。因此,这一时期缺水则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大幅度下降。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 第三是鼓粒水 鼓粒期(播种后50~95天)大豆需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20%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缺水,则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如果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5%)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 第一是培肥地力 各地的高产经验表明,高产大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在1.25%以上。土壤肥力不足者,可于播种前每亩施腐熟好的优质有机肥1000kg以上,培肥地力,保障养分的持续供应。 第二是鼓粒初期追肥 鼓粒初期(播种后50天左右)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以上,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 第三是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 鼓粒中后期(播种后70~95天)对大豆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可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试验表明,喷施叶面肥可使大豆百粒重增加2.4g,增产10.7%。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夏大豆133高产栽培技术_大豆论文
夏大豆133高产栽培技术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