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鉴别会计报表真实性的有效方法_资产负债表分析论文

一种快速鉴别会计报表真实性的有效方法_资产负债表分析论文

快速鉴别会计报表真伪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伪论文,会计报表论文,快速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步判定会计报表真伪的几种方法

1.结合企业行业状态分析报表。在审计会计报表前,应该对被审计企业的全行业背景进行了解,掌握该行业的景气程度和行业发展状态,结合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总计与小计”项目,从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来源及其整体的变化情况等整体财务状况,可以对该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水平作出初步的评判。假如一个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大超过了全行业水平或者社会平均利润,那么意味着该企业有可能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

2.分析虚拟资产。虚拟资产是指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但还不予注销的资产,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等。虚拟资产还包括已经发生的费用,或者为了收入、费用配比而挂在账面上的资产,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虚拟资产的特性,将应计入账的成本、费用等任意挂入虚拟资产,虚增资产、打压费用,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如果虚拟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大,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很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是企业因粉饰业绩形成了“资产泡沫”;如果虚拟资产的增加幅度超过费用总额的增加幅度,也说明企业当期利润含有“水分”。据此也可初步判断企业粉饰了会计报表。

3.关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关联方交易与会计报表的作假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价格定价,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的影响。但事实上,许多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这样,关联方交易就成为常见的粉饰会计报表方法之一。在初步审查会计报表时,审计人员首先要掌握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本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情况,重视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资产转让、销售、采购、商标使用以及资金占用等,特别关注交易的价格和支付手段是否异常。如果存在异常现象,就应该把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企业的利润表中剔除,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必须加强关联方交易各项内容的初审。

4.观察异常利润。在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利润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当年发生的偶然科目,常见的主要有: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产的利息等等。在审计时,要注意把偶然因素从企业利润中剔除出去,还企业利润的“庐山真面目”,方能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协助审计人员更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识别会计报表的真假。

5.分析现金流量。这种方法是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额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初步计算、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质量的可靠程度。如果企业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可能是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由此可以推断企业存在着会计报表失真的可能。

6.分析审计意见。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加以分析,是发现会计报表是否已粉饰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审计报告时,首先应关注审计报告中所形成的意见,此外还应注意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是否适当,关注审计报告中的说明事项,特别是上市公司年度、中期报告所披露财务信息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一致。从这两方面也可以大致分析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作假可能性,从而帮助审计人员深入探寻真伪。

二、重点加强相关科目的分析,科学鉴别会计报表

1.关注“应收账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间可以互相拆借资金,但有些企业却利用应收账款放贷,将利息收入转入“小金库”,并谎称为企业间拆借资金。例如,某次审计一企业时,审计人员对“应收账款”科目追溯到凭证时发现这样的分录,即借:应收账款——乙;贷:应收账款——甲的账务处理。经反复盘问得知,该企业将收回的还款,直接转借给其他单位,并将取得的利息收入转入“小金库”。当企业收到外单位还欠款时,不计入银行日记账,同时签发相同金额的转账支票,有偿转借给另一个单位,对付出银行存款也不计银行日记账,将两笔业务合并记作上述分录,收取利息后不记收入,转入“小金库”。

个别企业为了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就会利用年底结账的时机,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转入下一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如审计人员在审阅某校办企业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时,发现该企业12月份毛利率比其他月份高出几倍,通过详细审查,发现该企业的一笔销售收入未结转成本,且对应的应收账款账户名经过发函取证“查无此单位”,经查问财务人员,方知是企业领导为完成承包任务而在年底虚增的一笔收入。

以上两例,均从“应收账款”科目入手,都能较容易地查证其真实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审计“预收账款”。在许多企业中,“预收账款”账户体现着“回收站”的作用,企业销售商品,不确认收入,而是暂时存放在“预收账款”账户中,作为预收款,日后再作相反会计分录,视同退款。这样的后果就是企业可以偷逃收入、偷逃税金、隐匿收入。针对这种现象,只要通过审核“预收账款”账户,查实预收款的销售合同,将合同与账面记录核对,并结合发货单、销售发票,就可查证是否存在已形成销售而不计收入或虚添的做假行为。

3.验算“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等备抵账户。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更改会计处理方法、调整企业会计政策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条捷径。随意更改会计处理方法,在收益好的年度多提准备或折旧,在收益差的年度释放“准备”或少计折旧,利用减值准备,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对此,审计人员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如有证据表明企业计提了秘密准备,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追溯调整。针对“累计折旧”,审计时主要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是否随意改变折旧的年限和折旧的方法,即可判断会计报表的真伪。

4.关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资产科目。有的企业将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虚列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科目中,不计入损益,从而达到虚列资产、虚增利润的目的。对此,审计时应主要检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的列账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收益期限进行摊销。若查实与会计准则相悖,那么财务报表就有做假的可能。

5.审核“管理费用”科目。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表账必须相符。在审计过程中,对“管理费用”科目的查账只需遵循“账证相符、账账相符”的审计程序,就能发现做假账的蛛丝马迹。如某单位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10万元,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金额,造成表账不符。

6.探清“产品销售收入”的虚实。有些企业利用预收账款来调节商品销售收入,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提前作收入处理,虚增商品销售收入,调节利润;有些企业为平衡利润,在未销出商品时就虚作商品销售收入,虚增当期利润,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再冲回原账务处理。如某企业商品销售采用预收账款形式,收到货款作:“借:银行存款,贷:预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待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将预收账款转入产品销售收入,作:“借:预收账款,贷:产品销售收入,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账务处理。如此的做假手法,可以追述到“产品销售费用”科目,如果只有“产品销售收入”而没有同时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则可判定这些收入纯属人为调节损益。

7.加大“财务费用”的审查。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长期资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蓄意调节利润。有的单位将无力消化的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虚列在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支出中,虚增在建工程造价,虚增利润。如审计人员在对某研究中心进行审计时发现,该中心2001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款项100万元,年利率10%,期限5年,用于建造试验室。该试验定于2001年3月1日动工,2002年3月1日完工。2002年4月1日的会计分录中,该中心作“借:固定资产,贷: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没有将利息收入列为期间费用,由此造成虚增利润的后果。审计人员在审计会计报表时,要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条件,重新计算应计入在建工程中的利息费用,追溯查找凭证中工程协议书关于竣工条款的说明;必要时,还可向工程建设单位对竣工时间问题询证确认。

三、加强钩稽(逻辑)关系的审核

1.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钩稽关系。例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净增加(减少)额必须相等。即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应该等于利润表中未分配利润加上当期提取的盈余公积减去期初未分配利润。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两表中的净值不相等,则可判定该报表的可信度极差,应责令查明失真原因。

2.要注意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和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有长期股权投资,而损益表中则没有反映投资收益或反映不相称,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长期投资的虚假性;二是投资收益没有入账,有账外设小金库的可能。例如,在对一校办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贷记了8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旅游业务,企业为了逃避营业税,而将旅游收入列入投资收益,从而查实了该校办企业的错误行为。

3.要密切注意损益表中虚列收入或少列收入与资产负债表中往来科目的对应关系。企业为了完成利润指标,通常在损益表中虚列收入,同时把虚列的收入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通过认真查证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主要内容,看其是否存在同增同减的逻辑关系,也可以查实其真假。

4.要注意损益表中虚列费用或少列费用与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等科目的对应关系。有的企业认为当期费用太多会使利润偏小时,就会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计提当期折旧、分摊当期的成本费用等,而是采取在资产负债表中人为加大资产科目余额、减少负债科目余额的手法,调高损益表中的利润水平。反之,当企业认为当期费用太少致使利润太大时,则采取在资产负债表中人为减少资产科目余额、加大负债科目余额的手法,调低损益表中利润水平。审计人员在掌握这其中的“秘密”后,只要加强反逻辑关系的查证,也能轻易地取证。

标签:;  ;  ;  ;  ;  ;  ;  ;  ;  ;  ;  ;  ;  ;  ;  

一种快速鉴别会计报表真实性的有效方法_资产负债表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