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佳凯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佳凯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266109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但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重智轻德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 德育工作 有效性

德育教育是我国开展教育教学以来一直存在的教育理念,它能够很好地解释社会与阶级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性内容。德育教育是将社会思想逐渐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有意识、有道德的一种教育手段。现阶段,我国将德育教育分为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种,而道德教育又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主要培养的是人们的相关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由于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需要在德智体等多个方面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成才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小学阶段正好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因此,小学生的品德行为可塑性也是最强的。我们的教师只有做好相应地引导工作,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德育工作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效显著提升。然而, 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消极现象负面影响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学校和课堂所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成效往往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据调查显示,未成年学生中崇拜伟人和英雄模范的不足20%,而崇拜影星、大款、歌星的学生人数高达34%。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贪图享乐、盲目攀比。不少小学生一味让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负有相应责任,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解决应对,而是慌乱沮丧和逃避。

2.德育缺乏实效性

目前,智育方面的评估措施详细具体,操作性较强,其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较为规范和严格,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教师奖金、业绩评价、职称评聘等利益配套挂钩。而德育方面的考评在措施、条件以及制度等方面尚无可操作性的和行之有效的量化标准体系。一些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表现与业绩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评估的参考指标。一些学校在制定学校德育实施计划和方案时不遵循德育教育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区分年级高低,目标和内容求大求全、脱离实际,没有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灵活开展德育活动,德育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大为降低。有的学校没能按要求将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学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尚未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德育网络。一些学校德育工作方法陈旧单一、枯燥说教,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要求。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细化教学目标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积累而成的,因此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细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结合重大节日制定相应的教育主题,以做到主题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有所收获。

2.革新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特征

德育内容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依据,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要想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德育内容至关重要。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德育除了对学生继续加强理想信念、中华传统美德、法律法规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外,还要把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以及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新内容吸收进来,如网络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合作教育等,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人际道德、生态道德等体现时代要求的品质不断完善。

3.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其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接受能力,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逐步适应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此外,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4.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是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将德育与智育结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德育质量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的学科教育是培养有道德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因此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小学的各学科教学过程应有机渗透德育功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认知自然、理解社会、体会生命奥妙时,受到潜移默化的优秀思想品质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与此同时,学科任课教师在课堂管理活动或与学生日常交流接触中,要针对学生的品德表现, 开展随机教育, 并注重自己的仪表态度、 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 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5.建立学校和社区道德共育的局面

学校附近的社区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应动用社会团体的力量。社区就是这个团体中最理想的社会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的利用社区所带来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德育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以快速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水平。

总之,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非常必要,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现状,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细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到德育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惠琴 对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2,(24)。

[2]李洪信 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B版,2014,(2)。

[3]严付桃 浅析小学德育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2,(28)。

论文作者:周佳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周佳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