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改革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基本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工会工作论文,状况论文,产权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096(2003)06-0018-03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公司制企业,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改革的目的在于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局面,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制后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劳动关系、职工地位等方面都有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企业工会工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调查和走访了广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柴油机厂、广州广重企业集团公司等三家企业(以下简称广钢、广柴、广重)。
一、改制后的工会工作
广钢、广柴、广重过去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分别于1996、1995、1996年改制成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三家又都属于那种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投资占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各个企业都按股份制企业的要求,建立起了新的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管理机构(部、室),以及对董事会以下各机构进行监督的监事会。同时,企业原有的党委、工会、团委等组织依旧保留。
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维护职工群众(会员)的切身利益是其最基本从而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工会工作也主要应该围绕着落实这一职能而展开。关于这一点,改制前后并无变化,当然也不应该有变化。由于三家企业在改制前都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工作都有比较好的基础,改制后,工会工作的有关制度、方式也都几乎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但转制后的企业由于产权关系和管理机构毕竟与原来的国有企业有所不同,这又不可能不对工会工作产生影响。
(一)保留了原来的工作内容
三个企业的工会组织继承和保留了改制以前的工作内容。和过去一样,它们把工会工作基本目标确定为: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促进企业发展,配合企业行政,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讲,三家工会的主要工作有:抓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贯彻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抓工会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抓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比如行政与工会的协调,劳动关系的协调等等,稳定工人情绪。在这些方面,工会有着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运用起来还算得心应手。但应提请注意的是,工会的上述工作内容主要是企业工会组织自己总结出来的,和职工群众的说法有较大出入。
(二)工作内容有新的增加
主要体现在企业改制后,工会主席一般要进入董事会,副主席进入监事会,工会直接参与高层决策,会议增多,应酬增多,工会主席兼职也多。三家企业的工会负责人都反映,各种会议要占去很多时间。广钢工会主席做过试验,会议多的时候一周只有半天在办公室处理工会工作。另外,职工持股会的工作由工会承担,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要由工会负责组织和落实,业务招待费核实工作由工会去抓,工会还负责建立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工会工作内容不断增多,加大了工作难度。
(三)工作重要性在增强
接受调查的三家企业的工会正、副主席都认为,转制后工会的地位没有变,而且越来越重要,作用更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关系企业化,职工的利益大都在企业内部实现,这使得职工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对以工人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自居的工会组织的期望值提高了。他们希望工会能够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在职工与管理者利益出现冲突时,工会组织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在他们一边。另一方面,企业新的经营机制也要求职工能够以职业为荣,能够忠诚地执行管理者的各项决策,充分调动起工作和劳动积极性,这当然又离不开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工会组织的支持与协作。所以企业改制以后,工会组织并不是变得可有可无。从理论上讲,工会干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企业转制要求工会在企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评价
工会是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对转制以后工会工作评价如何,职工群众最有发言权。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看法和评价,是工会理论研究中最应关注的问题。
在这次对生产工人进行的调查访谈问卷中,最后一个问题是让工人对比改制前后“我所在企业的工会对工人权益的维护程度”有无变化。在三家企业收回的共58份问卷中,60.3%的职工认为无变化,15.5%的职工认为转制后比转制前加强了,24.1%的职工认为转制后比转制前减弱了。三家企业职工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虽有差异,但并无太大出入。在访谈中,为数相当多的职工说,工会实际没有什么权力,他们认为工会实际干的主要工作是:劳动竞赛、计划生育、困难补助、职工的丧葬、慰问病人。在确定工人的工资方面,大多数人认为没有作用,在福利分配和调解劳动纠纷方面的作用也很小,但对工会在文体方面的工作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工会组织的文体、旅游、娱乐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生活。在工会代表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方面,不少职工认为,参与管理有是有,比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合同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等等,但工会没有权力,“甚至连橡皮图章都不如”,参与大多流于形式了。不少职工反映,当职工与企业行政发生冲突,工会不敢为职工撑腰。有的职工甚至认为,工会帮助行政搞好生产,开展劳动竞赛,也是搞形式对付上面。一位职工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工会工作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工会主席实质上是任命的,民主选举只是形式,工会主席的行政副职待遇使得工会主席与企业管理者利益相关联而与工人的利益无关;二是不敢代表工人利益,工会干部也怕“炒”。
调查反映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职工并没有从心里头把工会当成是自己利益的维护者,工会脱离群众现象严重。不少职工认为,工会在工人的心目中影响不大,因为工会不能帮助工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当工人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几乎没有一个职工首先想到找工会帮助解决,而是找工段长、车间主任、行政领导解决。许多职工提出与工会没有或很少接触。有的职工说,职工中好多人不知道工会主席是谁,工会一般与行政在一个楼办公,平时谁能往那儿跑?从调查中不难看出,大部分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不满意,对工会持无所谓态度,但也有部分职工对工会工作表示关心,并对工会工作寄予厚望。
三、工会工作难点分析
转制后的工会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为什么理论与实际有如此大的反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以下三条在目前看来最为主要:
第一,中国工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影响了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在中国,工会组织的社会地位不高是一个不会引起太多争议的问题。在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组织。长期以来,工会一直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两者之间找寻自己的工作位置。但是,在处理这一辩证关系过程中,常常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因此职工群众这边不好交待。而群众工作要求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虚假。199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搞的“中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46.5%的职工认为“工会发挥不了多大作用”或“看不到工会的作用”,肯定工会在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和民主权利、反映职工呼声方面能够或基本能够发挥作用的职工,只占40%左右。工会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这种地位,对转制企业中的工会工作不会没有影响。因此,转制后的工会工作要想有一个大的飞跃,在整体上提高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与上一个原因相关联,企业行政也并非都十分重视工会工作。许多企业行政领导对工会采取应付和实用主义态度。上级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并赋予工会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企业迫于形势不得不按上级的要求去办。但行政对工会的作用、地位、职能并不是十分了解,也不能自觉支持工会工作。广重一位人事经理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工会对维系工人与企业的关系作用不大,工会既不是所有者代表,又不对经营管理负责,为什么还要工会主席进董事会呢?他认为工会进监事会也没什么必要,有国家法律、政纪监督,工会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工会这样做,反而说明工会的角色不明确。工会的作用应该是站在工人与企业中间,作为矛盾的缓冲地带,工会应该是工人自己的组织,而现在工会成了一种行政组织。工会用行政的钱,占行政的编制,用生产经营时间搞活动,完全行政化了。与其这样,行政还不如设一个群众部门,行政统一领导,效率又高。他还说,工会经费占工资总额的2%,多少钱啊,用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浪费?这位行政管理人员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但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推断出他对工会工作将采取的实际态度。如果不是个别而是为数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决策者持这种观点,那企业工会开展工作所要遭遇到的困难便可想而知。
第三,正如上面所讲到的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分析,企业工会干部的劳动岗位、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等,都是在企业内部实现的,而企业的人事权利又高度集中在经营管理者手中,这决定了企业工会干部人选必须与经营管理者利益关系密切,并以保障和实现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作为开展工会工作的前提条件。这种状况也决定了工会干部在处理涉及到职工劳动权益等重大问题时,没有实实在在的动力促使他们挺身而出,站在劳动者一边,否则自身利益将得不到保障。这是工会维权工作成效不大,得不到职工群众高度评价的一个最现实的原因。这是体制或者说是干部管理制度问题,不是哪一个工会干部自己所能改变和决定的。这貌似不正常的东西,可能就是工会工作不能有力开展的症结所在。
转制企业的工会工作是中国工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刚刚开始,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生事物,因而工作中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转制企业工会地位的提高和发挥更大作用,有赖于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索转制企业工会工作的方法、形式、有效途径,使工会工作有所提升和创新,是工会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收稿日期:200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