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组织演变综述
张愈强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 生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合理产业组织架构。同时,生猪产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形式的阶段演变,对不同生猪产业组织架构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有助于企业或管理层进行科学引导。因此,对生猪产业组织演变的发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文献回顾与展望,为其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生猪产业组织;阶段演变;演变方向
0 引言
产业组织的演变关系着组织绩效的变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各种类型的产业组织演变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生猪产业组织的横向与纵向演变直接关系着生猪企业营运效率和盈利能力,因此,对生猪产业组织演变相关研究,进行国内外综述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从国内外产业组织、农业产业组织、畜牧产业组织、生猪产业组织等4个方面展开。
1 关于产业组织演变的研究
关于产业组织演变的研究,国外学者基本上是围绕其内涵、动力、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马歇尔提出,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Adner和Levinthal(2001)分析了产业组织演变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诠释了技术创新对产业演变的推动力[1]。Malerba(2007)研究了需求异质性与产业组织演变之间的关系[2]。
早期,国内学者对产业组织演变集中在定义、研究框架等方面。陆瑾(2005)发现数学模型解释产业组织演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得出了演化框架与内在机理相结合的新方式[3]。王军(2008)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完善温特等人提出的产业组织演变模型,并将其演变规律应用于中国电视产业组织演变分析[4]。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研究高铁、电商等产业组织的演变。彭瑾、杨锦秀(2017)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对生鲜电商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5]。如胡伟(2019)以高铁产业为对象,分析了高铁产业组织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产业组织政策转型的基本走向等建议[6]。
2 关于农业产业组织演变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农业产业组织演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和宏观层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为“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协调合作”。国外学者从微观的视角研究农业组织演变的机制、原因、环境等。例如,加拿大学者Graeme Reed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塞内加尔地区的农业合作社进行研究,发现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能确保知识的流通和减少个别行动者对知识的掌控,有利于农业产业组织的演变与创新[7]。意大利学者Denis Herbel利用法国农业机械合作运动说明了如何实现小农户的合作创新来消除农户经济发展的障碍,提出通过社会关系在农村开展合作运动,可以激发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潜力。也有学者从市场、政府、法律等角度来研究其对农业组织演变的影响和关系。例如荷兰学者MTG Meulenberg利用营销组织创新与演变的分析框架,提出合作社营销组织创新与演变的发展模式,他的研究丰富了合作社组织演变的研究视角。
从技术上来说,富士全新推出的GFX 50R与早前推出的GFX 50S是非常相似的。两台相机使用的都是50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所以两台机器在画质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除此之外,它们的自动对焦系统和镜头卡口也都是相同的。不过,50R全新设计的旁轴式机身以及相应下降的售价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
国外学者J.H.Davis和R.A.Goldberg两位教授最先探索涉农产业的概念,他们提出了畜牧产业具有纵向一体化的特点。截至目前为止,我国鲜有学者对畜牧产业组织进行系统性研究。有限研究如下,在《我国畜牧业套用“美国模式”是误区》一文中,张振武不提倡中国畜牧业违背国情、贪大求洋、片面追求规模化,而应结合中国畜牧产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对症下药,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畜牧产业组织联合体,走产业组织一体化道路。周应恒、耿献辉(2003)建议我国应该积极推进畜牧业纵向一体化,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体系。王会东(2010)认为畜牧业生产力水平将会影响畜牧产业组织的发展演变。张应良、田丽(2011)应用SCP框架分析了黔江畜牧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关于生猪产业组织方面的文献,国内外学者虽开展了许多研究,但是基本集中在生猪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的某个方面。
原则上应使非悬挂质量尽量小,这样才能将非悬挂质量对振动特性(车身固有频率)的影响降至最小。同时非悬挂质量的减小也降低了惯量所产生的冲击负荷,大大改善悬架的响应特性,明显提高乘坐舒适性。另外悬挂质量和弹簧的特征参数(弹簧刚度),确定了车身固有频率,悬挂质量较大或弹簧较软,车身固有频率就低一些,而弹簧的行程(振幅)就大。悬挂质量较小或弹簧较硬,车身固有频率就高一些,而弹簧的行程(振幅)就小。试验结果表明如果车身固有频率超过1.5Hz时,会使乘坐舒适性恶化,超过5Hz,车辆行驶会强烈振动。
3 关于畜牧产业组织演变的研究
国内学者早期对农业产业组织理论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胡定寰(1997)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式和内容,说明了我国现阶段需要采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形式的原因。国内学者们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构建、演变、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如罗元青、王家能(2008)以专业化分工的视角,得出中国农业分工水平受限的内、外原因,提出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构建过程中的相关建议。汪爱娥、包玉泽(2014)以不同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划分为基础,对农业产业组织的演变效率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黄祖辉(2018)阐述了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变革过程与轨迹,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异化现象和主体行为扭曲、转型过程中异质性农民组织化滞后、产业融合发展中不同组织利益连接机制、信息化与互联网发展对农业产业组织影响、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兼容等问题作了剖析,对我国农业产业组织进一步发展作了前瞻和政策指示。
4 关于生猪产业组织演变方面的研究
3.猪蛔虫病。虫体寄生于猪小肠 内,主要危害 3~6月龄仔猪。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易形成僵猪。虫移行引起肠部炎症,大量寄生可引起肠阻塞破裂。
国外学者Pan和Jean(2002)比较了中美生猪生产链,认为散户的大量存在、信息和物流环节薄弱,是中国生猪产业组织体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国内学者研究如下,梅克义(1999)认为生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会相继出现各种适应环境的生猪产业组织。潘国言、龙方(2009)运用SCP框架分析湖南生猪产业的内部各结构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各结构群体的策略性行为和产业绩效的决定因素,旨在促进湖南生猪生产结构不断地趋于合理化与优化。田丽(2012)对我国生猪产业组织的演进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寻该区生猪产业组织演变的目标、路径选择及保障机制,为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张园园、孙世民、彭玉珊(2014)运用SCP范式,提出了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猪肉品牌、提高行业壁垒和加强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
5 述评
通过对国内外生猪产业组织演变文献整理,可做出如下评述。一是国内外对创业组织的研究较多,且视角独特,研究对象方法等较丰富。但都是整体宏观上对创业组织进行分析,且环境差异因素较大,因此需要细化研究目标,分阶段进行分析。二是对于农业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合作社等微观主体方面的研究,很少兼顾各种经营主体的分析。三是对于畜禽及生猪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上的分析,很少分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因此,未来生猪产业组织的演变研究,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地具体分析其机理。
参考文献:
[1]Adner R. Technology Evolution and Demand Heterogeneity: Implication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1(5): 611-628.
[2]Malerba F, Nelson R, Orsenigo L, et al. Demand, innov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market structure: The role of experimental users and diverse preference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7(4): 371-399.
[3]陆瑾.产业组织演化研究——从对主流经济理论的批判到基于演化框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5.
[4]王军.产业组织演化:理论与实证[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5]彭瑾,杨锦秀.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生鲜电商产业组织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1):69-72.
[6]胡伟.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四个前沿问题[J].经济纵横,2019(1):76-82.
[7]Graeme Reed, Gordon M. Hickey. Contrasting innovation networks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producer cooperatives: Insights from the Niayes Region of Senegal[J].Journal of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16(4):97-107.
DOI: 10.19567/j.cnki.1008-0414.2019.05.022
作者简介:
张愈强(1995-)男,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组织。
标签:生猪产业组织论文; 阶段演变论文; 演变方向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