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剖析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本科接诊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病患的病历资料,并将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成两组:A组36例实施护理干预,B组36例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SDS与SAS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进行施护,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应用价值;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66-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连年升高,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群体也是越来越庞大,使得人们的生存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报道称[1],慢性心力衰竭乃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再住院率。对此,我们需加强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力度,以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降低死亡率。本文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入选病患都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接诊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以不同的护理方式为分组依据,将72例入选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n=36)。A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为54~83岁,平均(71.3±2.6)岁;病程为1~12年,平均(6.8±0.7)年。B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53~84岁,平均(71.5±2.8)岁;病程为1~13年,平均(7.0±0.9)年。比较两组的病程和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都予以心内科常规护理,A组同时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1)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度、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社会支持情况以及病情掌握程度等,然后再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一份完善的护理干预方案。(2)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力度,认真向患者讲述疾病转归和心理因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患者能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提高治疗配合度。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需求,然后再尽可能的予以满足。多关心、安慰患者,让患者能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还应将本院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简单告诉患者,以帮助其树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3)向患者强调适当运动的重要性,并视其心功能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运动指导,比如:心功能Ⅳ级者需指导做床上坐起以及肢体运动,心功能Ⅲ级者需指导做床边扶走等训练,心功能Ⅱ级者需指导做上下楼梯与步行等训练,注:患者训练的强度应适宜,并严格控制其运动后的心率<110次/min。对于康复出院的病患,需鼓励回家后做适量的柔软体操、慢跑与骑自行车等运动。(4)叮嘱患者要控制每日钠盐的摄入量,防止水钠潴留。告诉患者饮食要严格遵循“两高一低”原则,即: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热量。鼓励少食多餐,饮食尽量清淡,易消化,减轻心脏负担。(5)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最佳的作息时间表,叮嘱按时睡觉,并尽量取右侧卧位,睡前不看易影响情绪的电视节目。针对睡眠质量较差亦或者是难以入睡的病患,需指导使用镇静剂。
1.3 评价指标
选择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其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症状、体力限制、社会关系与心理情绪等[3]。分值越低,提示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利用SDS与SAS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与焦虑程度:分值越高,提示抑郁或者焦虑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质量分析
如表1,A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分析表 (分)
3.讨论
临床上,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患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既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又会加重其心理负担,降低生存质量[4]。相关研究表明,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护理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并由此达到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以及增强情绪自控能力的作用。而心理情绪的改善,又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A组在施以护理干预之后,其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态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其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可见,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缓解心理压力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庞玉华,杨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20-123.
[2]张玉莲.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3):441-443.
[3]于思媛.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5):776-777.
[4]董媛媛,吴育云,霍世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9):2781-2783.
论文作者:钱柳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病患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