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口述| 虞荣仁
整理| 刘方平 张雪燕 章湧
过去,或许人们可以将西湖等同于杭州。而如今,杭州已远远不止一个西湖。从“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到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化名城;从“离上海不远的旅游城市”到中国数字经济高地、全球电子商务之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思维与勇气改变着杭州的颜值气质,更带来了城市格局的提升。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便是一代又一代杭州人绘下的时代蓝图。
传文中,齐襄公灭纪国却被称为“贤者”,缘于他替远祖复仇的行为,故孔子予以褒奖,同时,提出了复仇的两条原则:一是由于国君一体,历代相袭,故九世仍可复仇;二是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即天下无道、公义尽丧的情况下,个人可以循着恩痛去复仇。“这种恩痛之情是人类自然的血缘之情,充溢在人的心中不能已,在人类一切价值都毁灭后这种缘恩疾而产生的情感就成了人类唯一的、最后的价值,成了恢复人类公义的最后希望。职是之故,公羊家大复仇说对人类的恩痛之情给予了最高的赞礼,并以之为复仇的最终依据”[8]。
▲ 滨江区 楼颖/摄
“三个实际”催生“沿江跨江发展”思路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间,我在萧山工作。其间,杭州市委经历了两任书记,一位是陈安羽,一位是厉德馨。
厉德馨在任时提出,制定杭州的城市发展规划,要考虑杭州当时的三个实际情况:一是发展空间太小,市区面积只有430 平方公里,“螺蛳壳里做道场”。与改革开放后“保老城,建新城”、发展步子较快的苏州相比,杭州市存在着先天不足。二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俚语——“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反映了西湖名胜与城市形象的强烈反差。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需求,当时根本没有现在的火车东站这样大手笔的现代化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这三个不足,决定了杭州今后必须另辟蹊径,大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422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and its complex regulation networks: a review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在这个情况下,杭州往哪里拓展空间谋发展?厉德馨把眼光投向了钱塘江。他提出:在钱塘江以南划出10 公里区域,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归萧山开发建设;10 公里范围以内的,归市里统一开发建设。后来我们把这一发展思路总结为“沿江跨江发展”。
▲ 余杭大剧院 就噶/摄
1995年4月,杭州市政协召开六届四次全体会议,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吴兆申和杭州铁路分局高级工程师赵大立提交了《关于调整杭州行政区域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他们指出,杭州行政区域范围过小,已严重影响发展,必须进行区域调整。他们分析,历史上杭州与萧山、余杭在政治、经济上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建议撤销萧山、余杭这两个县级市,全建制并入杭州市,使市区总面积扩大到3068 平方公里,形成“大市区、大郊区”的城市格局。据我所知,这两位委员的提案,是市政协历史上第一份正式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将萧山、余杭划入杭州市区以扩大杭州发展空间的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十分赞同,表示将积极向省政府反映,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
皮特站在我身后,边拍着枕头边吹着呼哨起哄。皮特这人长得和善憨厚,眼眉自然上扬,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要说我恨他,还真没人信。
这时,杭州市区面积增加到了683 平方公里,沿江发展战略获得了所需的空间,实际上进入了起步阶段,杭州拉开了建设大都市,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序幕。
政协委员首次提出“萧山、余杭并入杭州”
当然,杭州的区域调整是一步一步展开的,一任接着一任在做这件事。上个世纪90年代,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发展势头比较快,市领导到那里参观学习回来以后,立即在东坡剧院开了个会,当时的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在会上提出要“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这是当时蛮响亮的口号,但又牵涉到发展的空间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区划调整方案又有了新的变化。在时任省长葛洪升的支持下,经省市有关部门的努力,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余杭的下沙区块设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年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把萧山的浦沿、长河、西兴三镇划入杭州市区,设立滨江区。同时,把余杭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分别划入西湖区和江干区。后来,又将地处文三路的杭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滨江区合并,组成了如今的高新区(滨江),由高新区来带动滨江三个乡镇的发展。滨江的发展,就是在这次调整以后加快了。
当时的市委书记王国平充分肯定了《建议》,并于2000年9月18日做出批示,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投入的指导思想,抓紧决策,尽快启动。近期将专题研究涉及沿江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2000年9月中旬,由我牵头,杭州市政协组织了一个调研组,对钱塘江两岸区块的发展进行考察。当时,胡克昌、施锦祥、卜昭晖等几位七届政协副主席以及有关同志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考察结束,提出了《杭州市政协关于加快沿江两岸发展的几点建议》,送市委决策参考。《建议》认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沿江发展的战略十分正确,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第一,实施沿江发展,有利于西湖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的保护,有利于形成沿江、沿河、沿湖发展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改善城市环境和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化发展。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第二,杭州在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上,要体现“城市东扩、旅游西进”原则,严格限制向西发展,保护西溪湿地,为“旅游西进”留足空间。城市唯有向东沿江发展,才是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最佳方案和必然选择。第三,要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沿江发展规划。第四,尽快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至“十五”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收入将达到850 亿至1000 亿元,而江南新区土地大约只能满足其开发两年,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杭州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推进沿江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严重制约沿江发展的状况。
萧山、余杭撤市设区方案“三选一”
构建随机学习博弈(Stochastic Learning Game,SLG),扩展纯策略博弈Γ={V,A,In,un}为混合策略博弈Γ′={V,P,In,un},其中P=(p1,p2,…,pN)为系统混合策略选择概率规划,cM,1qL}包含M×L元素,其中表示用户n选择策略行为an=(c,q)概率,且满足及和分别为用户n选择信道c和使用功率等级q的概率,博弈过程中用户依概率进行策略选择,直至算法收敛,伪代码如算法1所示.
2000年11月3日,市委常委、副市长马时雍代表市委向政协主席会议通报了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并协商征求意见。我和沈者寿、陈士良、胡克昌、施锦祥、徐兆骥、董燮清、管竹苗等副主席都出席了会议。当时,市委提出了三个方案供讨论:首选方案是只把余杭撤市设区划入杭州;第二方案是把余杭和萧山的部分乡镇划入杭州;第三方案提出“一步到位”,将余杭和萧山两个县级市撤市设区,全建制划入杭州。我记得,在讨论中,大家提出的一条重要建议是,萧山市和余杭市应当而且可以同步划入杭州市区。
2000年11月20日,市政协办公厅将主席会议的意见建议书面报送中共杭州市委。我也向市委书记王国平和市长仇保兴单独汇报了主席会议讨论情况,并建议市委再广泛听听各方意见,尤其是萧山同志的意见。王书记当时也希望萧山、余杭两个市一起调整,但同样担心萧山的问题比较棘手,思想工作不好做。我当面同王国平书记、仇保兴市长讲,可以利用自己是萧山人、在萧山工作时间长的有利条件,去做做萧山老同志的思想工作。王国平书记、仇保兴市长说,既然老虞有这个态度,还是一起动好。
日本境内山地崎岖、河谷交错,山地面积占全国的80%[17]。1990年,日本的机械插秧面积就已经达到水稻种植面积的98.4%[18]。这就是说,发展农业机械化,客观条件限制并非不可突破。针对重庆插秧机在示范推广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从做工作的层面讲,我是愿意做萧山的工作的。我到萧山走访了八位老同志,并进行了专题座谈,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我做萧山同志的思想工作,整个过程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把两个道理说清楚:一是按照原来厉德馨书记的发展思路,萧山沿江的10 公里都将作为发展科技城的区域,这里是萧山最好的一片土地,相当于“鸡胸肉”,涉及八个乡镇,即浦沿、西兴、长河、盈丰、宁围、新街、南阳、河庄。如果行政区划不调整,萧山不实行撤市设区,这八个乡镇将全部按照原来的规划,归杭州市统一规划利用。那么到头来,萧山失去了最好的地块,经济发展还会有什么前景?这个不利的后果,萧山的同志应该看清楚。二是按照现在的情况,萧山撤市设区,相当于搞“整体搬迁”,把以山区为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萧山南部一起并入杭州市,今后可依托大杭州的整体发展优势,带动整个萧山同步发展。从这方面看,萧山撤市设区并不“吃亏”。老同志们在分析了各种方案后,也认为萧山、余杭同步划入市区,对萧山发展有利,应作为首选方案。
我回来后,立即赶到黄龙饭店,向正在那里开会的王书记和仇市长做了汇报,并建议市委考虑大家提出的“同步走”方案。市委经过反复研究,采纳市政协将萧山和余杭同步划入杭州市区的建议。
2001年2月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撤销浙江省萧山市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的批复》,萧山、余杭正式撤市设区,标志着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翻开了大都市建设的新一页。
这些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当年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杭州行政区划调整后,萧山区和余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子,同整个“大杭州”一道不断加快,发生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从当年的“沿江跨江发展”,到今天的“拥江发展”,历届杭州市委领导,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寄托了无限期望。如今,杭州正在大力实施的“拥江发展”战略,与“跨江发展”虽然看上去只是“一字之差”,但我觉得意义完全不同。一个“拥”字,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更宽广的胸襟、站在更高的起点、着眼更长远的未来,对杭州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底气。我坚信,“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杭州带来一个光明灿烂的明天。
(虞荣仁系七届、八届杭州市政协主席,稿件素材由市政协文史委提供)
标签:城市格局论文; 经济高地论文; 全球电子商务论文; 钱塘江论文; 独特韵味论文; 西湖论文; 别样精彩论文; 国际化论文; 整理|刘方平张雪燕章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