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笔谈)——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理论论文,笔谈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诺斯(North,D)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现象。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理论和观念也存在路径依赖现象。认知心理学和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在复杂社会中的个人大都倾向于坚持自己已经形成的见解。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其原因是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学习效应,会产生一种正反馈,在其作用下,便形成路径依赖。政治文化、理论观点一旦形成,通常也有这个特点。
同样,社会主义理论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宣传和灌输,人们往往容易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基本理论,容易把经典作家在特定时期的理论观点教条化、僵化。比如“速胜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分析了欧洲社会现实,认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矛盾已经开始激化,革命很快就要在欧洲各国发生,“两个必然”将很快到来。后来的事态表明,这种估计过于乐观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曾经作过反思。但这种理论所带来的“速胜论”思想影响了以后几代人。再如“社会主义本质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一些经济特征如计划经济的看法长期被当作现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试图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实行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中,所有制问题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曾把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但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而我们过去恰恰忽视这一点,脱离生产力水平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又如乌托邦赶超情结。社会主义国家都梦想走一条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道路,并很快就能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现实社会主义一直为赶超情结所裹挟。再如姓“社”姓“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集中论证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替代关系。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认识到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并存、继承、吸收、借鉴关系,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万恶之源,在所有问题上都要问问姓“社”还是姓“资”,并且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实践证明,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为地消灭资本主义因素,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还如在批判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中形成的唯我独尊思想。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与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在目标、性质、任务、价值取向上都有原则区别,但是它们大都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有直接交锋,对面临的新问题比较敏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这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是有益的。可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路线斗争的思维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视科学社会主义为只此一家、唯我独尊、唯我独是。
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不进行理论创新就不可能保持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打破路径依赖,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1、以苏东剧变为契机,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列宁说,革命低潮时期是理论建设时期。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彻底破除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和清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契机,帮助我们弄清哪些理论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哪些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具体措施;哪些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搞清这些问题,就能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反思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却有可能赋予未来以更少的痛苦。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反思应成为我们反省过去、把握现在、展望将来的逻辑起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正确解读过去历史的同时,避免过去的错误,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实事求是”的提出和以后的每一次突出强调,都必然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纵观从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就是一部自我校正、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只有将自身置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吸取、消化历史潮流发展所提供的材料,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扬弃过时的和不正确的成分,才能在自我更新中保持青春的活力。
3、顺应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趋势,坚持改革开放,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实践动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所衍生出来的新文化、新知识、新方法,给人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与变革。世界上自主意识广泛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知识、英特网不再具有垄断性,这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摆脱个人迷信和思想僵化提供了时空条件。中国加入WTO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理论的契机,使我国的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在外部环境上有了一个制约机制。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应当紧紧围绕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而展开,充分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理论创新对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创新包括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企业重组、公司治理、研发联盟等体制的创新;投资公司、共同基金、创业板股市、风险资本机制等金融体系和工具的创新;以分权、少层次和横向网络式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等。在政治理论方面,价值层面包括分权思想、竞争思想、民主思想、人权思想、权利本位思想、自由思想等;制度层面如竞选制度、联邦制度、代议制度等。可剥去这些价值和制度的资产阶级外壳,辩证地加以采纳,为我所用。同时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诸如“欧洲共产主义”提出的利用“结构改革”方法民主改造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思想,法共“新共产主义”理论主张的通过社会变革以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的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社会主义“阵地战”思想等,都应分析借鉴,为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现实素材。
4、以党的理论创新和党内民主为推动,为全社会理论创新提供示范和良好的氛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僵化的主要根源是各国党内的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改革中学习,坚持不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新体制,并最终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很难完全找得到,而是在实践中孕育、检验、完善和升华的结果。党的十六大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基本经验的第一条。可以说,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我国就很难冲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羁绊。今天我们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也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深入研究和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同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状况直接关系到理论创新的社会氛围。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广大人民才能敢讲心里话,充分表达新的见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离开了党内民主,连讲话都顾虑重重,怎么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搞好党内民主,实现政党现代化,不仅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而且可以为理论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路径依赖论文; 经济论文; 党内民主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