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_科学论文

论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_科学论文

再论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是一门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掘文《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1988年在上海《图书馆杂志》发表后[1],在图书馆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褒者有之,贬者有之。时隔10年,今天再回头看一看图书馆学的发展状况,有人认为处于“低谷”阶段,有人认为是“进入了一个持平发展的状态”,有人认为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也有人认为“目前已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还有人认为“处于革命阶段”,或“处于走向成熟时期”,等等。那么,图书馆学目前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我们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意义何在?如何区分这些阶段?我们认为,这是每一位关心和研究图书馆学的同仁目前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会影响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发展速度和发展前途。所以,有必要对上述这些问题在拙文[1]的基础上进行再探讨,以求得大家对此问题形成共识,推动图书馆学朝健康方向发展。

1 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1.1 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图书馆学发展状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宇宙间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是历史的、发展的,都是一个过程。图书馆学是对事物(图书馆)的科学认识的结晶,它总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又表现为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又由表明先后次序的阶段所组成。

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也就是研究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科学认识图书馆学发展状态,了解图书馆学发展进程,科学制定图书馆学研究计划,确定科研项目。它还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图书馆学发展状态,了解图书馆学发展规律,推动图书馆学不断发展,朝正确方向发展。

1.2 了解图书馆学各个发展阶段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如上所述,图书馆学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我们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就会了解形成图书馆学各个发展阶段的机制,每一个阶段的发生、发展过程,就会了解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即特征。我们就会根据这些特征来准确衡量、判断某一时期图书馆学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别是用来准确判断目前图书馆学发展所处的阶段。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与该阶段相适应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研究方法,推波助澜,促其迅速发展,促其迅速向另一阶段发展、转化。

1.3 寻找图书馆学发展的阻力和动力 任何事物(包括科学)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阻力,也都有它自身发展的动力。图书馆学的发展史表明,它的发展是在一定动力(内力、外力)推动下,在种种阻力干扰下,曲折前进的。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我们就会了解每一个发展阶段所受的推动力和阻力,从而采取必要措施以加大推动力、减少或消除阻力,从而推动图书馆学加速发展。

2 图书馆学发展阶段诸说

因为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有上述重大意义,所以图书馆学界对此问题特别重视,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笔者统计,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阶段的研究至今有如下几种观点。

2.1 “危机说”

1982年春,邱昶、黄昕首先提出“危机说”。他们在文献[2]中,引用库思科学革命论观点,指出当时我国图书馆学正处在“危机”和“革命”的交接处。下半年,沈继武、刘迅发表文章[3],将“危机说”系统化了,文章认为无论从客观上来看,还是从主观上来看,“图书馆学都可以称得上是面临危机并到了革命的关头了”,指出“认清图书馆学面临的危机,促使图书馆学革命的发生,是我国图书馆学工作者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1985年,卿家康在总结了我国35年来的图书馆学研究之后,指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图书馆学面临危机”[4]。1986年,吴德祥撰文《传统图书馆学理论危机与革命》,受库恩科学革命思想的启迪,指出“从目前图书馆学理论的现状来看,危机也是客观存在的,……”[5]。还有其他一些人也同意“危机说”。总之,他们认为我国图书馆学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处于“危机”阶段。

2.2 “革命说”

持“革命说”的人认为,我国图书馆学在80年代初期由于存在种种“危机”,于是就发生了“革命”。坚持“革命说”者也不乏其人。如,1986年卿家康在《论图书馆学领域的革命》中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或正在经历)三次革命”。他说,“世界范围的第三次图书馆学革命始于本世纪下半叶。由于它的广泛、深刻,这场革命将需要较长一个时期方能完成”。中国图书馆学“真正意义上投入第三次革命的洪流还是八十年代的事”。他的“革命说”是针对世界图书馆学而讲的[6]。刘迅在他的两篇文章[7][8]中都指出了中国图书馆学在八十年代初发生“危机”,而后的近十年里“经过了革命性的建树阶段”,认为这十年发生了“革命”,是由“危机”作为“革命”的前提条件的。他的“革命说”是继“危机说”之后图书馆学发展的又一阶段说。吴德祥在文献[9]中提到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危机的症结及其革命的楔机”时说,寻找、建立新的理论范型,就是实现图书馆学理论革命。这是图书馆学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看来他也赞同“革命说”。宓浩等所著书中也说图书馆学目前“面临革命阶段”[10]。

2.3 “常规说”

持“常规说”的人大致有三种,一种人认为我国图书馆学八十年初以前这段时期处于“常规科学”阶段,理由是此时期已经形成一种(旧)规范。而后发生了“危机”,出现了“革命”。持这种观点的如沈继武、刘迅、邱昶、黄昕、吴德祥等等。另一种人认为中国图书馆学从八十年代初至今已处于常规科学时期。世界图书馆学也处于常规科学阶段。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我国已是大多数。这种观点可从建国后我国出版的图书馆学专著、教材以及其他一些论著中看出。第三种人认为,中国图书馆学“经过了革命性的建树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这种观点以刘迅为代表,也是1989年在东北师大召开的“全国第四届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多数代表的共识[11][12]。这里实际上是指“新的常规科学”,因为刘迅等人已经把八十年代初形成的图书馆学看作是“常规科学”了[13]。

2.4 “不成熟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方法论体系、理论基础、图书馆的性质等还是众说纷纭,且见仁见智,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是不成熟的。持“不成熟说”者也不乏其人。

2.5 “走向成熟说”

这种观点认为,图书馆学诞生后,经过一个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14],“向着成熟的发展阶段转化”[15]。持此观点的人有黄宗忠、金恩晖等。

2.6 “发展说”

这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正处于“发展时期”。1983年,周文骏先生在《概论图书馆学》中说,“图书馆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的发展。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87年以前)图书馆学的萌芽时期。第二个时期(1887-1950年)图书馆学的建立时期。第三个时期(1950年以后)图书馆学的发展时期。”[16]。其他人如倪波、荀昌荣(1986)、谭迪昭(1986)、张树华(1991)、郭星寿(1992)等也持同样观点[1][18][19][20]。

2.7 “前科学说”

1985年,北京大学著名图书馆学家吴慰慈首先提出“前科学说”。他与他的学生邵巍在他们编著的中央电大教材《图书馆学概论》中引用库恩科学革命的观点,指出“图书馆学发展到今天,也仍然处于前科学状态”,因为至今“没有形成一套模式——为图书馆学家们普遍接受的一种理论。”[21]。1988年吴先生在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言,重申“图书馆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状态,要完成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的飞跃,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22]。1991年,他又撰文指出“很明显,图书馆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状态,……”[23]。认为目前的图书馆学前科学状态是“很明显”的。同年,他与李弘在《八十年代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科发展所处的阶段。科学发展一般是遵循这样的轨迹: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图书馆学自前的状态是:没有统一的理论规范,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因此,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24]。1992年,吴先生在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基本理论论文选》写的综述性长文中仍坚持了这个观点[25]。1997年,吴先生与他的学生张广钦在《1990年以来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描述理论研究基本进展状况时,引用了一位学者的一段话:“尤其在分析图书馆学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问题时,应当全面把握库恩学科发展思想核心,找出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分界,……”[26][27]。吴先生不仅把目前的图书馆学看作是前科学,而且还进一步谈到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途径问题。1988年,马恒通发表《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图书馆学的前科学特征及前科学向常规科学的转化(发展)问题。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却把发展至今的图书馆学看作是一门常规科学,因而使我们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陷入困境,仍在进行艰难的长征、致使诞生已有二百多年的图书馆学至今实际上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延缓了图书馆学的发展,使它迟迟不能进入常规科学阶段。”文章列出了图书馆学的前科学全部特征:创造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易变性、隐变性)、反常性、趋显性、待定性、存在一定缺陷[28]。马恒通还在以后的许多文章中都提到“目前图书馆学仍是一门前科学”、“处在前科学阶段”[29][30][31]。持“前科学说”的还有许多人,如冰丘在1987年就指出“我们应该对于目前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及其所处的阶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图书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处在所谓前科学和原始科学的阶段。[32]。同年,周玉玲在评价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时说:“虽然近几年的研究在理论认识上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图书馆学离其应达到的科学程度仍相差甚远”,“图书馆学还仍旧处于前科学状态”[33]。1988年凌建平说:“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至少在现在,图书馆学还处于前科学时期,离一门真正成熟的学科体系还相差甚远,……”[34]。1991年,景红卫撰文指出:“在前科学阶段,学科学派林立,众说纷纭,竞争异常剧烈,学科理论尚未成熟。”指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历史和成果表明,图书馆学“尚未形成常规科学,仍然属于图书馆学的前科学发展时期”[25]。肖燕1992年在谈到图书馆学向常规科学转化时说:“图书馆学目前正处在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转折点上”[36]。同年一篇会议纪要指出:近年来,图书馆学期刊在“为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方向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承认图书馆学目前是一门前科学[37]。1993年朱建亮在谈到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时说:“科学总是由前科学进到科学的。在图书馆学正在取得真正的科学资格的进程中,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会出现多种意见和观点”。也认为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正在向(常规)科学发展[38]。同年张炎烈撰文指出:图书馆学“从未形成过‘常规’状态”,“今天图书馆科技尚处于‘前科学’阶段”[39]。1995年赵春旻撰文评葛民的《评〈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40],对葛民“否定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表示反对,并从九个方面对葛文进行反驳,指出:“图书馆学究竟是否前科学,没有别的根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前科学的全部特征”。也肯定了图书馆学目前是一门前科学[41]。同年刘珍梅说,我国图书馆学经历十年动乱,劫后复苏,大批中青年图书馆学者不满意当时的图书馆学现状,经过艰苦努力,发展和繁荣了图书馆学,在寻找图书馆学发展方向时,“大有一夜之间把图书馆学从社会科学转化为自然科学、从科学前的认识转化到常规科学之势”[42]。此处“科学前的认识”就是“前科学”的认识(理论)。说明目前图书馆学不是常规科学,而是前科学,还未转化到常规科学。吕斌、李国秋在1996年分析图书馆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指出图书馆学“可供客观、公共检验的程度不高”,“缺乏共同遵循的科学规则和逻辑思维程度”,认为“处于典型的‘前科学’状态”[43]。1998年王子舟在评价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三次高潮时指出:“把带有传统实用特质的图书馆学与其他纯理论科学比照,想在一时之内追求理论的规整性、完美性,尽快跨跃‘前科学’阶段,这是不太实际的”。也认为目前图书馆学仍是“前科学”,短时间之内不可能跨跃“前科学”阶段[44]。

2.8 “潜科学说”

1997年胥可在《论图书馆学批判》中指出:“目前,图书馆学还处于潜科学阶段”。首次在图书馆学界提出“潜科学说”[45]。

以上是我国国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阶段的种种看法,其中有些看法如“危机说”,由于图书馆学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有的学者认为,已经发生了“革命”,并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了(实际是指“新的常规科学”);[46]也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仍处于“危机”阶段。

另外,有些学者,特别是一些教师,明明看得出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但怕给学生讲是“前科学”,让学生认为“你讲了半天,原来这图书馆学还是一门前科学,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真没意思”。由于“爱面子”心理作祟,产生了“保护图书馆学”的一些非理智的做法,其中有人就把图书馆学当作“常规科学”或“走向成熟的科学”或“正在发展的科学”甚至是“成熟的科学”给学生讲。这种做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应当纠正。还有的人一是怕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地位,二是怕别人看不起,明知图书馆学目前不规范,是“前科学”,但为了争地位,为了使别人看得起,也把图书馆学作为一门正规(常规)科学向界外人士宣传,向上级(领导)要求提高图书馆学级别。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3 评诸说

3.1 名词、术语界说

为方便讨论,我们首先界定一下有关名词、术语。

3.1.1 前科学。是科学学及科技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作为人类知识的规范化形态的科学在独立存在之前的各种形态的知识和研究的总和。库恩根据科学史的研究,把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或初始阶段,称之为前科学阶段或原始科学阶段。前科学的特点是:从事同类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对共同研究的问题基本观点很不一致,许多理论经常争论,相互批评和竞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形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公认理论(没有形成范式)。在前科学阶段,形成许多学说学派。前科学阶段的理论和研究存在“不确定性”、“易变性”、“创造性”、“趋显性”、“待定性”等特征[47][48][49][50]。

3.1.2 规范(范式、范型)。是指科学家集团约定俗成的一些科学准则和范例。根据库恩对科学规范的论述,规范的含义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的传统,并规定了该学科发展的共同方向。这有两个根本特点:(1)它是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2)它又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51]。

3.1.3 常规科学。按照库恩的说法,常规科学“是指严格根据一种或多种已有科学成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某一科学共同体承认这些成就就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52]。也就是说,常规科学就是科学家集团严格按照既定的理论规范(范式)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发展阶段,是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征是:(1)此阶段有被科学家公认的统一的理论规范;(2)科学形态是高度确定和稳定的;(3)科学发展是高度积累性的,基本上无创造性;(4)目标是只研究范式内部肯定有解的难题,任务是验证范式,精确范式,扩大和发展范式。常规科学与前科学、科学革命阶段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有公认的科学范式,后二者无形成公认的科学范式。

3.1.4 反常。是指科学家在常规科学阶段的解疑释难的活动中出现了无法用原有范式来解释的“意料之外的新现象”,也一再出现“崭新的理论”,这些“新现象”、新理论使人感到“反常”。反常是常规科学阶段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特点是:(1)此阶段的“新现象”、新理论与原有范式绝对冲突而不能被原有范式消化(同化);(2)反常不能被消化,必然导致危机;(3)反常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常规科学阶段之后必然出现的一个新阶段;(4)反常必然引起旧范式的崩溃,新范式的发生。

3.1.5 危机。反常进一步发展而不能克服就形成危机。危机是人们不再信任传统范式或常态研究的一种心理状态。科学危机是继科学发展出现反常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段。其特征是:(1)反常反复出现而不能被同化;(2)对原有范式开始不信任,但一时又找不出新范式去消化这些反常。

3.1.6 革命(科学革命)。就是一种范式取代另一种范式的科学发展阶段。“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发展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取代”[53]。科学革命不是个别科学家,而是整个共同体或共同体的多数成员抛弃旧范式的同时接受新范式,实现共同体的转向。科学革命是在常规科学阶段之后,出现反常而不能克服,为摆脱危机而寻找、建立新的范式的过程。当新范式最终取代旧范式而又为大家共同遵循时,科学革命即已完成。这时又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的特点是:(1)是在有旧范式的常规科学的基础上发生的;(2)危机是革命必然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3)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中的必然出现的一个过程,是科学发展中的必然规律。(4)此阶段不仅新理论和旧范式争论,而且各种新理论之间也会出现激烈的竞争;(5)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进行研究和竞争,形成多元化理论格局,就好象回复到了前科学时期的情景。

3.1.7 新的常规科学。是指新范式最终取代旧范式而被共同体认可、遵循时,即科学革命完成后的科学发展阶段,科学发展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循环。

库恩的这种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可表示为:

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形成范式)→反常→危机(范式出现危机)→科学革命(抛弃旧范式,寻找、建立新范式)→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形成新的范式)→……。

3.1.8 非成熟科学、成熟科学。在一门科学中,研究者需要明确和把握的科学主题还停留在认知的意象发育阶段,处在早期的、浑沌无序的状态之中,此即非成熟科学时期。主题的意象发育阶段的本质特征是:这时期的主题对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无法由外部窥测到内部奥秘的黑箱;对主题的认识还未进入本质揭示的层次;未形成理论规范(范式)。当研究者所面对的主题一旦由意象主题阶段过渡到结构主题阶段时,科学便由非成熟期进入到了成熟期。成熟科学的主要标志是:所研究主题已进入到本质揭示的层次;把揭示主题的本质作为研究者聚集点,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共同出发点和基础;形成理论规范(范式)。

3.1.9 潜科学。是指潜在形态的科学,它是相对于显科学而言的。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孕育中的科学思想”;二是指“处于待显阶段的科学成果”。孕育中的尚未发展成熟的科学思想和尚未得到学术界(社会)确认(公认)的科学成果,就是“潜在存在”的科学,即潜科学。它有如下基本特征:(1)创造性;(2)待定性;(3)隐变性;(4)高难性;(5)趋显性[54]。

3.2 评诸说

3.2.1 评“危机说”、“革命说”、“常规说”。由于此三说有一些共同特点,所以我们将它们一起讨论。

(1)共同的讨论依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从上述可知,此三说都承认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正确性、权威性,因而共认库恩的科学发展六阶段论(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有了这个共同承认的依据,也就有了我们讨论的共同基础。下面让我们据此分析此三说。

(2)错误的认识前提:中国图书馆学八十年代初形成了常规科学。从上面我们对有关名词、术语的界定并结合图书馆学发展实际可知,中国图书馆学从来没有形成常规科学,其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统一理论规范(范式),一直是众说纷纭的多元化理论格局。198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基础》指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我国还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有“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等[55]。另据一篇1984年杭州会议《纪实》说,“有代表统计,仅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就有50种之多。这次会议也有近十种观点”[56]。而且这些观点见仁见智,谁也不能说服谁。仅就这一点便可充分证明,中国图书馆学在八十年代初期没有形成理论规范,因而不是常规科学,实际上是处于前科学阶段。而上面三说却把它当做常规科学研究,认为八十年代初的常规科学出现了反常,形成了危机,“正处在‘危机’和‘革命’阶段的交接处”[57]。“面临危机并到了革命的关头了”[58],或者说现在正处于“面临革命阶段”[59]。实际上,这种“危机”、“革命”,正是前科学的表现。因为没有常规科学,何来“危机”和“革命”?至于说中国图书馆学从八十年代初至今仍是常规科学阶段(即“常规说”的一种),或者说经过革命性建树之后,目前已进入常规科学阶段,都是没有把握好常规科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统一理论规范,没有真正理解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关于科学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及其分界,尤其是没有找出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分界。所以,与其说图书馆学曾经是或者正处于“常规科学”阶段,或者处于“危机”阶段、“革命”阶段,倒不如说图书馆学发展至今仍处于前科学阶段更符合图书馆学发展实际。

3.2.2 评“不成熟说”、“走向成熟说”、“发展说”。此三说也有共同特点,因此也放到一起讨论。

(1)科学累积的套箱观——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对经验材料的记录、描述和整理,只有在经验中得到证实的命题才称得上科学。如此一步步证实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累积的过程。一次证实,就往套箱里装进一点货色。这种传统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逐渐累积的过程,一点一滴进化的记录。科学好比套箱:小箱外套进大一点的箱子,大一点的箱子外套进更大一点的箱子……容量依次逐步增大。这种“套箱观”表明,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平缓的、连续的累积过程,其中没有飞跃,没有质变,没有革命。这种观念通过大量的教科书已深入人心,成为认识科学进化过程的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观念。这种“套箱观”在我国图书馆学界影响颇深。“不成熟说”、“走向成熟说”、“发展说”皆是受此“套箱观”影响的产物。1985年黄宗忠先生明确提出了对图书馆学阶段的划分。他认为,“对图书馆学研究阶段的划分,当然主要依据图书馆学本身的状况,也就是根据图书馆学研究深度、广度、图书馆学发展的速度”。其它如“图书馆实践的发展”、“人类认识史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状况”、“人类文化史和历史的时期划分”等也是图书馆学思想史的划分依据。黄先生将世界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时期:“一、图书馆学的孕育时期;二、图书馆学的确立与发展时间;三、图书馆学逐渐走向成熟时期”[60]。从黄先生对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图书馆学的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种累积观、套箱观。他所说的“划分依据”中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实际上表现为量的累积程度,他的“逐渐走向成熟时期”,实质上是一个量的、质的逐渐累积过程。他划分的发展阶段看不出“革命”的变化过程。所谓“走向成熟”实际上并未成熟,同“不成熟说”一样,没有形成统一的公认的理论规范(范式),因而仍属于“前科学时期”。至于说到“发展说”其实质仍是“不成熟说”或“走向成熟说”。察其对图书馆学阶段的划分,没有反映“革命”阶段的任何表示,仍属积累观之发展阶段论。“发展”仍属于“未成熟”之前的发展,其实质仍是前科学阶段的发展。总之,此三说仍未从实质上反映出图书馆学目前发展的阶段,是受传统“套箱观”(累积观)而形成的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阶段的传统认识。他们对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并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缺乏客观评价标准。此三说主要从图书馆学本身的发育程度来判断其孕育、建立、发展,或孕育、建立、走向成熟,缺乏科学家集团的评价和认可机制,且无一个客观标准,带有主观臆断色彩,这样往往就会造成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局面,从而使发展阶段的划分更加模糊,更加不科学。而库恩的科学革命观,则有一个科学家集团评价、认可的机制,没有共同体的共认的理论,就是不规范的理论,就是不成熟的理论。这种与社会联系而划分科学阶段的历史主义科学革命观要比套箱观进步得多,科学得多。

3.2.3 评“潜科学说”。胥可在文献[61]中将科学的“是否具有自觉而深刻的批判意识”作为“科学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他认为,由于图书馆学目前“批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还处于‘潜科学’阶段”。实际上科学成熟与否,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标志,但最重要的标志不是“批判性”,而是看它已是否形成了科学家公认的科学理论。而这一判断标准正是区别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主要标准。胥可所说的“潜科学”,结合图书馆学目前发展状况,实际上是指前科学。这一观点与“前科学说”是一致的。

3.2.4 评“前科学说”。根据库恩科学革命学说,我们认为“前科学说”是符合图书馆学发展实际的,是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阶段科学、正确的描述。理由如下:

(1)“前科学说”合理借鉴、批判吸收了库恩科学革命理论,是对图书馆学发展过程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当人们的研究思想、思维方式还处于封闭、保守阶段时,人们对科学的发展阶段的认识和描述只是表层的,常规性的,“中国套箱”式的,但由于这种认识和描述未揭示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因而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认识和描述并不能帮助我们推动它向正确方向发展,相反,倒阻碍了它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思维也走向开放,终于寻找到了一种方法:科学哲学。让它帮我们打破图书馆学发展阶段认识的常规,指导我们深刻认识、科学揭示图书馆学的发展阶段的特征,这就是库恩的有累积有革命的科学革命观。“前科学说”是对图书馆学发展阶段认识的突破。我们说“合理借鉴、批判吸收”,是因为库恩理论中尽管有不少正确的(合乎辩证唯物主义的)供我们学习的东西,但库恩的学说也有唯心主义的东西(下面要论及),所以要批判地吸收,而不能照搬、硬套。

(2)“前科学说”准确、科学地描述了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特征,符合图书馆学发展的实际。如前述,吴慰慈先生和马恒通等人准确地指出了图书馆学目前所处阶段及其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区别于其他阶段的主要标志,又是对图书馆学目前发展阶段的特征的深层揭示;既是对“危机说”、“革命说”、“常规说”等错误认识的纠正,又是对“不成熟说”、“成熟说”、“发展说”等模糊认识和“套箱观”的批判。

(3)为图书馆学朝正确方向发展(转化)指明了道路和转化途径。“前科学说”明确指出了图书馆学要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及转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如前述)。这必然会加速图书馆学的发展。

3.2.5 结论:图书馆学目前仍是一门前科学。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得出了与十年前同样的结论,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库恩的科学哲学观始终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这里就涉及到对库恩科学革命学说的理解和评价问题,因为一些人对库恩的理论目前仍持异议或否定态度,因此有必要对库恩理论进行评价。现简评如下。

4 关于库恩的科学革命观

由上述可知,我们讨论图书馆学发展阶段,其主要依据是参考了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科学革命发展观。他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发表了关于科学革命的学说[62],在世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学术界的一块里程碑”。被列为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五大成就之一。

4.1 库恩科学革命理论要旨

库恩经过15年的精心研究,终于形成了他那别具异趣的科学革命与进化统一的科学观。其要旨如下:任何一门科学在形成公认的范式前,处于相互竞争的前范式或前科学阶段;一旦形成范式,标志着该学科已成熟,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在常规阶段,科学共同体在范式指导下解决各种疑难,使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科学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用原有范式解释不了的种种反常现象;反常积累多了,就会造成原有范式的危机,出现科学革命,即从旧范式过渡到新范式,或用新的科学共同体取代旧的科学共同体,又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4.2 库恩科学革命观简评

4.2.1 科学革命与积累进化相统一——一种符合科学发展历史的科学观。库恩首创了“范式”概念。“范式”是指科学家约定俗成的科学典范和准则,包括科学理论、原理、定律、奠基著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而且必须具备前述两个特点。他认为,范式必须有一批结为科学共同体的拥护它的科学家,并遵循同一范式从事解疑释难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常规性、累积性的,也是科学主要的、大量的活动。这说明库恩是很重视常规积累的。但他又反对实证主义静态的科学进化观。他认为,在科学发展中,除了正常的逐步累积的过程外,还有非常的革命。但科学革命不是经常发生的,只有对原有范式造成的危机产生时,才会导致科学革命。这种又累积又革命的科学发展观,是库恩独创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科学发展史的科学观。因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有人认为,库恩仅讲科学革命,忽视科学积累。笔者认为,这是对库恩的科学革命观的片面理解。仅讲科学革命,何来“科学革命的结构”呢?

4.2.2 将社会学引入科学研究——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库恩说得好:“科学尽管是由个人进行的,科学知识本质上却是集团产物,如不考虑创造这种知识的集团特殊性,那就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特有效能,也无法理解它的发展方式”[63]。这样,库恩把社会学的概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引入了对科学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

4.2.3 独特的科学发展模式——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如前述)既克服了传统归纳主义、实证主义的“渐进积累”模式的片面性,又克服了波普尔“不断革命”模式的片面性,综合了二者的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史中实际存在的量变和质变、肯定与否定、对立和统一、继承和创新的辩证法。是一种较为进步的发展模式。

4.2.4 在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的思维观。库恩主张,与科学革命和常规科学相互更替相适应,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相互补充、保持平衡。库恩认为,没有发散式思维,科学革命就不会发生;而没有收敛式思维,常规科学就不会形成。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在科学革命和常规科学之间的交替中进行的,因而需要在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之间保持平衡,相互补充,即用收敛来制约发散,用发散来补充收敛,才能推动科学向前发展[64]。这种科学的思维观,是符合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的。这种思维观,不仅对科学研究活动,而且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是很有意义的。

4.2.5 库恩科学革命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库恩结合科学史的深入研究,探讨了科学哲学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对促进科学研究科学化,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库恩的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乃至严重的错误。如库恩的理论缺乏必要的严密性,对于“范式”、“常规科学”等基本概念缺乏准确、严密的理论表述和证明;在认识论方面,他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科学的客面真理性,从而陷入了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等等。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总之,库恩的科学革命学说尽管有一些不足甚至严重错误,但其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模式,仍不失为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哲学新理论,开创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纪元,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哲学学派——历史主义学派。库恩的科学发展观不但在国外,而且在我国学术界,在图书情报界同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4.3 库恩科学革命观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影响

如果说库恩勾画的既有常规的累积又有非常的革命的科学发展模式比较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从而吸引了一批拥护者去研究它、改进它、发展它,形成了科学哲学中生气勃勃的社会历史学派的话,那么,由于库恩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从而影响了一批图书情报学研究者去研究它、利用它、发展它,形成了中国图书情报学中欣欣向上的“前科学说”、“危机说”、“常规说”、“革命说”。中国图书馆学的这四说已如上述,此处不须赘述。中国情报学界也存在“前科学说”,如1988年王崇德在《情报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从科学学的角度来考虑情报学现状,不能不再提出‘前科学’(Pre-science)这一概念,它是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经验性定律和表象理论的丛生,观点对峙与学派峰起是其重要特征,情报学的现状既呈现着上述标志,也具有上述特征”[65]。同年,卢太宏在《情报学的前沿:U规范》一文中在冷静地对今天的情报学的探索进行反思时,看出了“这样一条学术思路:情报学是一门真正的学科吗?——情报学处于不成熟之中——以科学进步的规范观衡量,情报学缺乏一个公认的统一学科规范——既然情报学处于前科学时期,它目前有几个规范呢?——情报学的三种规范:SCU型”[66]。他们都明确指出并认为情报学目前仍是一门“前科学”,或“处于前科学时期”。1991年,陈文勇在《情报学‘范式’的形成与完善》一文中也承认情报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阶段,指出“社会学化”是情报学从前科学跃入常规科学的“最佳途径”[67]。当然持“前科学说”的在情报学界不止他们三人。这都说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仅图书馆学界在借鉴外国科学哲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来医治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尽管存在认识现状方面的种种缺陷),而且在情报学界也在借鉴这种进步的理论和方法,并开出种种“药方”,医治情报学,使它向常规科学发展。但是,也有人反对这样做。葛民先生最反对借鉴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他在1993年撰文[68]批评马恒通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葛文极力反对马恒通在图书馆学中借鉴库恩的科学革命发展模式。认为,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只适用于自然科学,不适用于作为社会科学的图书馆学。他说,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可能具有库恩所说的那种“范式”,“所以对社会科学而言(包括图书馆学在内),用所谓统一的范式来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和依据,显然是片面的,不现实的”。他还说,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来描述社会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显得十分勉强,甚至是荒谬的”。他还把借鉴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用于看待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认作是“不加分析”、“照搬照套”、“生吞活剥地‘移植’”,等等。他反对图书馆学的“前科学说”。对葛先生的批评,马恒通保持沉默,但并非赞同葛文之批评,是要看看还有多少人反对,持何观点。时隔两年,1995年赵春旻先生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站在第三者立场对葛文进行了全面的反驳和批判,同时对马恒通的观点给予肯定[69]。他说:“马文给出了图书馆学在科学发展轨迹上一个准确的定位,对于恰当认识,准确把握图书馆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认为葛文“从不完整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本人片面的认识上,对马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否定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这一基本的事实”。他认为,库恩是一个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既然承认图书馆学是一门科学,那么图书馆学也就符合这一普遍科学发展的模式”。他从9个方面对葛文进行了批驳。最后他认为,“图书馆学究竟是否前科学,没有别的根据,就是看它是否具有前科学的全部特征”。他也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如前所述,吴慰慈先生是始终坚持“前科学说”的,景红卫、肖燕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途径及图书馆学权威的作用等。总之,库恩科学革命理论在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界的影响是很大的,并且正在继续影响着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和发展。笔者坚信,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讨论和借鉴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今年的研究和发展必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笔者还坚信,尽管图书馆学研究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尽管图书馆学的发展是曲折的、艰难的,但都不会影响图书馆学研究越来越科学化,不会影响图书馆学朝正确方向发展。那么,今后图书馆学朝何方向发展呢?又如何发展呢?

5 认清图书馆学发展现状,规划图书馆学发展未来

5.1 认清图书馆学发展现状

上面通过对图书馆学发展阶段诸说的评论,通过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评价,结合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目前对库恩科学发展学说的借鉴、研究现状,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观察并认识到目前图书馆学呈现的多元化理论格局和至今仍未形成为图书馆学家公认的理论和规范,图书馆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阶段,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对于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关于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认识的分岐和争论,主要是由于一些学者或者是对库恩科学革命理论的片面理解,或者是对目前理论现状缺乏全面观察、缺乏实质性分析,或者是受传统的科学进化(积累)观影响根深蒂固,从而不赞成“前科学说”,或者反对借鉴库恩科学发展观。我们应当走出“国”门,把西方科学哲学中有用的东西拿来借鉴,解决在图书馆学圈内不能解决的难题。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放弃陈旧过时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先进的科学发展观,以正确识别目前图书馆学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推动它向前发展。因为,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哲学是指导所有科学的,科学是理论,也是方法,科学哲学是方法科学。图书馆学本身目前不成熟,其方法论也不成熟,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遇到了难题,只有而且必须求助于其他科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任何保守的观念,任何排它性言论、观点,对目前图书馆学发展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还应当清理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并分门别类地统计在案,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目前共有几种观点,属于表层解释的有哪些,属于深层揭示的有哪些,等等,将图书馆学理论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今后对其评价、规范。

5.2 规划图书馆学发展未来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我们研究图书馆学发展阶段的目的主要是科学把握目前其所处阶段,从而采取与其阶段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克服阻力,寻求动力,推动图书馆学朝正确方向发展。所以,正确认识图书馆学目前所处阶段,是规划图书馆学未来发展的前提。既然目前图书馆学仍处于前科学阶段,我们就必须根据这一阶段的特征,促使它向常规科学迅速转化。关于图书馆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问题,虽然目前已有人研究,但笔者认为,其转化之关键措施仍未详细论述。因此,笔者认为在研究图书馆学未来规划时,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5.2.1 树立正确、科学的发展观,继续发展和完善各种学派学说

鉴于目前图书馆学学派学说仍未完善[70],所以,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应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借鉴西方科学哲学先进的科学发展理论、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图书馆学至今已形成的各种学派学说的发展和完善,为下一阶段评价和形成理论规范奠定良好基础。此阶段我们称为“发展与完善时期”,大约需要10年左右时间。

(1)此阶段前期应以发散性思维为主,以收敛性思维为副。后期则相反,但要注意在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目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包括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形态体系等)和应用理论以及各种学派学说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但这些理论大都未进入到深刻揭示其本质的层次。有的学派学说在孤军作战,且不成体系,如“知识学派”,有的学派学说与另一学派学说的差异不是根本性的,多是同一模式不同层次的差异。所以,在前期还要发展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鼓励多出学派,多出能够揭示图书馆本质层次的学派学说和基础理论,同时发展和完善原有学派学说和基础理论。前期任务完成后,后期则应以收敛性思维为主,归纳出几种(或更多一些)代表性学派学说,这些学派学说不仅能达到深刻揭示主题对象的本质层次,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当然这种“归纳”要靠大家民主、讨论、协商一致,而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归纳”即是收敛。

(2)前期应以建设式研究为主,以批判式研究为副。后期则相反,但要注意在建设式研究与批判式研究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与发散性思维对应,前期应以建设式研究为主。因为建设式研究才能鼓励多出学派学说和新理论新方法。建设式研究还为大家讨论、争鸣提供了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了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学派学说的完善。但到后期,则要以批判式研究为主,因为众说纷纭的多元化局面,若不进行收敛、批判,就不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统一认识,这种无序就难以形成有序,而下一阶段则要在条理化、系统化(有序化)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规范。所以,批判式研究是为规范化理论奠定基础的。

从图书馆学发展史可知,图书馆学进化的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它不仅与图书馆学研究者的素质(研究能力、认识能力等)有密切关系,而且还与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图书馆学理论、学派学说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仍需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大约需要10年左右。

5.2.2 制订评价标准,建立图书馆学统一理论规范

上面根据处于前科学阶段的图书馆学发展现状,确定了转化为常规科学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及其实施方法、步骤。第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就应抓住时机实现第二阶段(即评价、规范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这一阶段,大约需要15年左右。

(1)制订评价标准。欲实现图书馆学理论规范化,必须有达到规范化的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标准、法则。评价标准就是图书馆学理论规范化的标准,应包括:①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②有较强的解疑释难的能力;③有较强的预测性;④对图书馆事业、实践发展有较强的指导能力;⑤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⑦理论应当具有精确性、广泛性、有效性、一致性、简单性[71]。

(2)建立竞争机制。评价的标准制订后,应当建立竞争机制,以便在公开、平等、宽容的氛围中,实现图书馆学理论的优胜劣汰,实现规范化。因为仅有“百花齐放”,还不知那朵“花”最好,最符合标准,所以还必须“百家争鸣”,进行评价、批评和批判。通过“百家争鸣”,找出最符合标准、最好看的“花”。争鸣中,大家应当平等,应当遵守学术研究规范,道德规范,学术成果评价规范,学科建设规范等[72][73]。通过争鸣、批判,不断扩大统一认识的范围,最后形成为大家所公认的符合上述标准的统一理论规范。规范形成后,此阶段即告结束,至此,图书馆学从前科学阶段转化到常规科学。

(3)认真组织实施。上述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两个阶段,实际上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为讨论方便,才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因为第一阶段要求继续发展和完善图书馆学学派学说,必然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建设有批判,有发散有收敛。而建立规范的过程,同样是在建设与批判、发散与收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进行的。实现“转化”的过程应该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应当有组织地进行,应当认真组织实施,以便加速实现“转化”。首先应在学会领导下,制订“转化”步骤、程序和计划。其次,应当在有理论权威人员、理论工作者、实际业务专家组成的三结合小组领导下制订评价标准。第三,学会要通过组织专业刊物、学术会议等形式对现有理论条理化,并开展争鸣、评论与批判,完善学派学说理论体系,寻找为大家公认的理论规范。对有些难度大、影响大、关键性课题,还要组织高校信管系联合作战,集体攻关,这是经证明最好的措施。有些课题如果需要和可能,还可与国际组织、与国外一些专家共同攻破。总之,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借鉴其他科学的理论、方法,尤其是科学哲学的最先进成果去攻克一道道难关,又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采用国际上先进研究方法,联合国际组织、团体、专家,对重大课题各个突破。笔者坚信,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尽管困难重重,但终究会被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图书馆学大家推向前进,终究会完成这一光荣使命,达到既定目标!

标签:;  ;  ;  ;  

论图书馆学是一门前科学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